|
資金過剩對提高存貸款利率的效應分析
2007年是中國有史以來提高存貸款利率最為頻繁的一年,1年期存貸款利率先后提高了6次。在此主要探討存貸款利率上調對信貸增長的效應狀況。
2002年2月以后的存貸款利率調整是從2004年10月29日開始的。2004年10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調整人民幣基準利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個通知是一個加快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的標志。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2006年4月以后,央行運用行政手段連續8次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是與通知精神不一致的,同時,其政策效應也是值得關注的。
第一,從提高貸款基準利率上看,貨幣經濟學強調,提高貸款利率具有抑制貸款增長的功能。其內在機理是,在提高貸款利率的條件下,鑒于貸款成本的增加,貸款申請者對貸款需求的需求將減少,因此,提高貸款利率是一項緊縮信貸的貨幣政策。但是,對中國眾多企業而言,在申請貸款中究竟是資金的可得性更重要還是貸款利率高低更重要?例如,對一個企業來說,當它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5000萬元時,商業銀行開出兩種方案供其選擇:一是按照年利率8%的水平給它提供5000萬元貸款;二是不批準它的貸款申請。該企業將選擇何種方案?在絕大多數情形下,企業將選擇前一種方案。在沒有其他的融資渠道可選擇的條件下,如果一家企業因利率提高了0.27個百分點而放棄申請貸款,那么,可以大致判定,即便貸款利率不提高,這家企業也不應給予貸款。理由是,在沒有其他融資渠道的條件下,這家企業會因貸款利率提高0.27個百分點而放棄貸款申請,說明這家企業的經營狀況已在陷入困境邊緣,以至于只要貸款利率再提高0.27個百分點它就處于缺乏償債能力境地。對于那些具有償債能力的企業來說,貸款利率提高1-2個百分點并不是放棄貸款申請的決定因素,因此,只要企業的經營效益高于貸款利率,貸款利率的提高并不就具有抑制信貸增長的功能。
在資金過剩的條件下,各家存貸款金融機構本能上要求將資金投入使用,由此,貸款利率下行是一個主要趨勢。按照央行2004年10月28日通知的要求,各家存貸款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應以基準利率為下限,但實際上卻是“下浮”的比重不斷提高,從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數值來看,下浮比例基本都在1/3左右。這意味著有相當多的貸款是在違反基準利率下限規定的條件下投放的。在此背景下,運用行政機制強力將貸款利率上調,實際上并不符合資金供求關系的內在要求。
從邏輯關系上講,如果貸款利率確有上行走勢,那么,在貸款利率上限放開以后,各家存貸款金融機構已經按照高于基準利率的規定發放貸款,央行再不斷地提高貸款基準利率又有何必要?
第二,從提高存款基準利率上看,在資金過剩條件下,作為存款資金需求方的存貸款金融機構有著降低存款利率的內在要求。雖然物價上漲使得存款利率為負,但按照由資金供求關系決定利率水平的市場機理要求來看,它并不是提高存款利率的主要機制。更何況,商業銀行體系中存在著巨額尚未有效發揮作用的過剩資金,為此,存貸款金融機構已承擔了對應的巨額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說,提高存款利率不是存貸款金融機構的業務要求,只是貨幣政策當局的單方面意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