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銀河:真正的變化要開始了(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16:44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我在采訪梁治平時,他就提到了這篇文章。當時你才26歲。這篇文章打破了不允許談論民主的禁區,從此出現了不少研究民主的文章和書籍。 李銀河:我們提得比較早,當時正值思想解放,大家需要聽到這種聲音。當時整個社會都在反思 “文革”,“文革”最主要的教訓不就是缺乏民主和法制嗎?所以當時就寫了這篇文章。當時之所以能發出這種聲音,也是領導的意圖,如果領導不同意,也發不出來,因為我工作的地方是國務院研究室。我記得同時發表的還有《人民萬歲》,也是總結和反思 “文革”的。 《要大大發揚民主,大大加強法制》開篇即發出了這樣的質問:“四人幫”及其追隨者盡管掌握了大得驚人的權力,人數卻只是一小撮。那時候我們幾億人民為什么沒有能夠及早地揭露和打倒他們,從而避免更大的災難、保衛幾十年流血犧牲取得的革命成果呢?我們的回答是,必須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我們寫道:“必須著手健全立法和司法。首先要使人民的一切民主權利精確地、完備地記載在各種法律里,并且要使它們具有任何人不得違反的法律效力。” 經濟觀察報:到今天這篇文章還是很有意義的。有意思的是,20年以后,中央編譯局的俞可平先生寫了一篇文章《民主是個好東西》,被認為是重大突破,甚至引起了一場爭論。 李銀河:是嗎?其實,民主法制從“五四”就開始講了,經過“文革”的反復,又回到蒙昧的狀態,然后又開始啟蒙。“五四”不就是呼喚“德先生”、“賽先生”嗎?由此可以看出來,我們在不斷地回到起點。 “我還是比較樂觀的” 經濟觀察報:你在國務院研究室工作的時間好像也不長。 李銀河:那時國務院研究室人不是特別多,辦公地點在中南海。主任到底是誰我沒弄清楚,反正于光遠常去,鄧力群、胡喬木有時候也去。我在那里入了黨,因為國務院研究室的所有工作人員必須是黨員。我們主要是起草文件,按個人的愛好來寫的余地很少。所以我只在研究室待了一年,1979年末社科院成立馬列所,當時于光遠擔任國務院研究室負責人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他來籌建這個所,所以我直接就到這兒來了。 經濟觀察報:據說當時的馬列所也是挺活躍的。 李銀河:那當然,那個時候思想解放,還是比較活躍的,有各種各樣的探索,實際上我們所有的思想根源也就是民主、自由、平等,后來反對精神污染運動等也是針對這些東西的。 80年代初,林春和我搞了一個“青年文稿”,當時的社科院副院長于光遠對我們非常支持,這個 “青年文稿”得以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一共出了兩本,其中一本叫《歷史的沉思》,金觀濤用“三論”(即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來批判僵化的傳統教條的論文就在那本書里登出來了。 經濟觀察報:你自己寫文章了嗎? 李銀河:在馬列所的兩年里,我寫了一些文章,其中包括一篇討論“封建社會主義”的文章。 經濟觀察報:為什么要討論這個話題? 李銀河:文章也不是特嚴謹的研究結果,其現實意義可能更重一點。我感覺到當時中國的體制里頭封建的色彩特別重,我試圖用一個東西來概括當時的社會是什么體制,我姑且將其稱為“封建社會主義”。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