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控制貿易順差還需做些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05:29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高建鋒 周明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貿易順差達269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并連續(xù)第38個月實現順差;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為1125億美元,同比暴增83%。 貿易順差飆升并非我國政府主動追求的目標,相反,“外貿順差過大”還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 的確,外貿順差急劇擴大已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大頑疾,不僅成為西方國家張嘴就來的“眾矢之的”,也是加劇國內流動性泛濫的“幕后推手”。 細察外貿順差過大的根源,不難發(fā)現,外需過熱難辭其咎。不是嗎?今年以來,我國多次出臺控制出口的政策,但外需卻始終無動于衷:下調 而外需過熱拉動出口暴增的后果,不僅僅在于外貿順差過大,還在于固定資產投資高位運行、資產價格上漲過快、節(jié)能減排形勢不容樂觀等我國經濟運行的諸般癥結。因此,難以降溫的外需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內外矛盾的統一體。 國外之所以對“中國制造”需求旺盛,根本原因在于兩個字——“便宜”。比如說,鼠標在美國市場售價大約40美元,但在中國只相當于3美元不到。 中國商品物美價廉、暢銷海外本是好事,但問題在于,很多商品之所以便宜,并非因為采用了先進技術,而是由于企業(yè)成本核算“偷工減料”:勞動力價格、資源能源價格、環(huán)境成本、土地成本、資金成本等構成產品成本的要素價格幾乎“處處打折”,有的甚至在招商引資中變成零成本“甩賣”。 成本核算不全,扭曲了商品的真實價格,自然形成了我國出口商品虛增的競爭力;成本隱形打折,激勵企業(yè)對低價要素稟賦的濫用和浪費,讓子孫后代后患無窮;成本偷工減料,也意味著我國在不知不覺中以資源、環(huán)境、人力的代價補貼國外消費者。 這樣的出口,除了徒增儲備,還有什么意義? 顯然,要降溫外需、減少出口,當務之急就是要減少出口商品中各種隱形的成本折扣,彌補各種應該交納的成本,從而還“中國制造”一個真實的競爭力。由于太多的要素價格被人為低估,這樣的藥方比比皆是,如增加職工工資、推進資源價格改革、實行“污染者付費”制度、提高土地使用價格等等,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要素成本;而通過提高利率水平、加快匯率改革等也將理順貨幣價格。 簡而言之,針對貿易順差過大的頑疾,宏觀調控應該理順國內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還原資源等跨代要素的本來價格,將污染等社會成本內化為企業(yè)成本,為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相關報道: 貿易順差再創(chuàng)新高 人民幣匯率上破7.59大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