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雜志:推薦閱讀投資理財經典55本(上篇)(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1日 15:09 《Value》價值 | ||||||||
《說謊者的撲克牌》 《營救華爾街》 《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內幕故事》
《悲觀博士考夫曼論貨幣價值》 《說謊者的撲克牌》的作者邁克爾·劉易斯是個極機智的寫手。他曾是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債券交易員,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敘述出來,有黑色幽默風格,讓人忍俊不禁。所羅門公司是80年代華爾街極富個性的公司,它出了很多人才,后來又演繹了許多故事。例如,已超過路透社的財經信息商彭博創始人、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就出自所羅門公司,當時年已不惑的他被炒魷魚,不得不自創事業。《說謊者的撲克牌》寫到1988年、1991年所羅門公司因操縱政府債券丑聞而差點倒閉,后被巴菲特解救,故事情節可見《華爾街黑幕》(四川人民出版社),作者是馬丁·邁耶,海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很多著作。邁耶的文風應屬通俗財經類,可總透露一股陳腐味,讓人難以卒讀。如果把他的著作與伯恩斯坦比較,高下立見。 債券丑聞的主角之一是梅利韋瑟,他是所羅門公司的董事和王牌債券交易員,《說謊者的撲克牌》就是以他登場亮相為開頭的。巴菲特接手所羅門后,對公司的交易文化頗為感冒,梅利韋瑟不得不離開,創辦了后來轟動一時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于是又成為《營救華爾街》一書的主角。當公司面臨破產,很想出資營救的巴菲特最終沒有動手,可能是與他對梅利韋瑟的交易文化不以為然有關。《營救華爾街》和《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的作者同是羅杰·洛文斯坦,他將復雜晦澀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前因后果寫得如此扣人心弦,真是有本事。坊間還有一本英國作者尼古拉斯·鄧巴的《創造金錢》(上海人民出版社),說的也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興衰錄,遜色不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失敗應該說是曾讓華爾街傳統交易員目瞪口呆的“金融工程”之王們的滑鐵盧,它讓人們真正反思所謂的科學在充滿人性與偶然性的金融市場能走多遠? 給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這只駱駝壓上最后一根草的是俄羅斯金融崩潰,而由《金融時報》女記者弗里蘭寫的《世紀大拍賣——俄羅斯轉軌的內幕故事》是介紹這場災難前因后果最清楚的書。 所羅門公司還出了一個大人物考夫曼,他是80年代美國金融市場頭牌宏觀經濟分析員,當時的影響力不亞于格林斯潘。海南版有他的自傳《悲觀博士考夫曼論貨幣價值》,書名實在不引人注目,內容其實非常扎實且好讀,是思維縝密的人的上品讀物。 但另一位歐洲的老投機家科斯托拉尼對考夫曼不以為然。“他總是在美聯儲的決定之后發表其利息預測,這每個學徒都能做到。著名的所羅門兄弟公司用大量金錢和公關旅行把他支撐起來,以便日后發表分析,從而能把證券市場引向這個或那個方向,幸運的是他今天早已被人遺忘了,但肯定沒被那些由于他的預言而損失錢財的人們遺忘”。 《門口的野蠻人》 《大交易》 里奧·高夫推薦的第二十五本投資經典是《門口的野蠻人》(布賴恩·伯勒和約翰·希利亞爾),機械工業出版社的版本是新譯本,中譯本早在1997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書名是《大收購》,在九十年代初就有了。我還記得當時讀完此書的感受,真是回腸蕩氣,對大收購的魅力佩服不已。為了爭奪RJR和納貝斯克公司這塊掌上明珠,由公司自己的管理團隊、KKR公司團隊與第一波士頓團隊三方爭奪。由于這個案子幾乎匯集了所有的華爾街大投行(如所羅門、摩根士坦利、高盛等公司),所以這場收購戰夠經典的。書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貪得無厭的公司管理層,如果讓他們MBO的話,讀者會很不痛快。其實,這本書也可以作為席卷中國大地的MBO熱潮的教科書,讓人們真正清楚認識到MBO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發生,尤其是它需要透明公正,這就是引來競爭團隊競價交易。 這場發生在1988年的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收購的贏家是KKR團隊,其核心是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簡稱KKR)。一戰成名的他們也因此遭到不少非議,上海財大版的《新金融資本家》就是后來為他們辯護之作,這本書寫得并不很優秀,但對喜歡購并的人來說,可讀。 當時身為KKR團隊的布魯斯·瓦瑟斯坦后來也寫了一本書叫《大交易》,就不同凡響了,他當然也提及那場大收購,可是對收購與反收購的歷史、戰略及技術闡述得更多。把這書和《門口的野蠻人》一并閱讀,能獲得理智與情感的平衡。 《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 《非理性繁榮》 《金融新秩序》 《經濟過熱、經濟恐慌及經濟崩潰》 摩根士坦利網站上推薦了《資產配置的藝術》、《市場,烏合之眾和崩潰》、《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非理性繁榮》、《巴菲特文集》、《投資革命》、《經濟過熱、經濟恐慌及經濟崩潰》、《瘋狂的歲月:60年代華爾街牛市的戲劇崩潰結局》、《聰明的投資人》、《客戶的游艇在哪里》、《投資存亡戰》、《投機的藝術》、《股票作手回憶錄》、《隆巴德街:金融市場的象征》、《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混亂中的困惑》十六本經典書籍,我們上面還未介紹的中譯本有三。《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的作者大衛·史文森是耶魯基金的投資主管,他從1985年到2001年將10多億美元的資金運作到107億美元,保持了凈(除去費用)年均滾動收益率18.3%的驕人業績。此書中譯本封面其貌不揚,書名也無新意,當時我在書店里翻閱看看目錄,估計不錯。回來后細讀,拍案叫絕,覺得它是機構投資者必讀書。大衛·史文森曾師從諾獎獲得者托賓,早年在華爾街工作,后又返回母校耶魯理財,兼職耶魯大學商學院。如此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能像教科書那般系統,又有實戰者有血有肉的體會,能不力透紙背?看完此書后,我一直想將它介紹給《Value》讀者,現在終于如愿。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羅伯特·希勒一定會獲得諾獎,因為他太出色了。《非理性繁榮》還沒出版幾年,已被業內人士紛紛推薦為經典,殊為不易。羅伯特·希勒的套路很多,底子是行為金融學,他的研究方向值得跟蹤。希勒作過一個很有意義的調查,他詢問機構和個人投資者,1987年10月的全球股市大崩盤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促使他們拋售的原因又是什么?答案都是一樣的,既不是經濟消息,也不是政治新聞,影響最深的就是價格變化本身。債券和股票價格前期下跌的影響比媒體上任何其他新聞的影響都要大得多,也就是說,投資者拋售的主要原因是別人也在拋售! 《非理性繁榮》有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見解。如“龐氏騙局”原來是指金融詐騙,即用高息誘惑人們投資某個不存在或沒價值的項目、然后把錢揮霍一空的古老騙術。但希勒把它推廣至由于貪欲和恐懼而引起自發的金融泡沫,并非人為操縱,這是非常深刻的。遺憾的是,每次泡沫崩潰后,人們總是試圖找到金融操縱之手。對,在很多的情況下,金融市場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操縱,但人們自身的貪婪和盲從經常是投機失敗的主要原因。 希勒的另一本書《金融新秩序》,對二十一世紀的各方面風險管理作出了金融創新安排,分析框架很是壯闊,在世界各地好評如潮。我們曾將它評為《Value》2003年10本最佳商業圖書,并作了推介。 《經濟過熱、經濟恐慌及經濟崩潰》的作者金德爾伯格應該是希勒的前輩了,副標題“金融危機史”很清楚地點明了內容。此書的特點是細微,史料眾多,看后讓人覺得金融危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只要金融市場繼續存在下去。 摩根士坦利推薦的五本書沒有大陸版。從《市場、烏合之眾和崩潰》的書名可以看出,它也是一本對歷史上的金融市場繁榮與崩潰進行剖析的書,作者羅伯特·門斯特在高盛工作了五十多年。《瘋狂的歲月:60年代華爾街牛市的戲劇崩潰結局》,美國60年代的股市類似于90年代的股市,多頭樂觀氣氛濃厚,股市新概念層出不窮,如“漂亮50”股票、多元化綜合類的企業集團極度受寵等等,最終以70年代初的大熊市告終。《投資存亡戰》早在1935年已出版,現在仍然在投資領域流行。亞馬遜書店的介紹是:該書作者加德·里伯在華爾街擔當經紀人40多年,享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他以自己切身的體會告訴投資者:“投資沒有捷徑和快速致富的公式,并將自己對市場的一些真實體會和第一手經驗提供給讀者”。里伯這本書的語言淺顯活潑,所以第一版就賣出25萬冊以上,比它早一年出版需要很高的智力閱讀的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暢銷得多。作為一個1929年大崩潰的幸運兒(在災難來臨前,他把自己的和他的委托人的股票全賣了),里伯強調:“止損是惟一一個人們可以教給你的,而且永遠正確的市場準則”。《投機的藝術》比《投資存亡戰》早出版5年,作者菲利普·卡萊特是美國先鋒基金(1928年)的創辦人,曾被巴菲特譽為“如果有一個投資顧問名人榜的話,他應在前十名之列”。卡萊特非常勤奮,101歲還到辦公室上班。他有許多獨特的觀點,如不喜歡發放股息的公司,因為這說明它們不知道如何投資,只能還給股東。他也不覺得了解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有什么必要,“管理只是有許多的現金需要安排”。盡管身為投資顧問,他卻告誡人們:“沒有人因別人的忠告而獲得財富”。 倫敦的隆巴德大街是近代金融市場的發源地,是昨日的華爾街。《隆巴德大街:貨幣市場的象征》的作者巴杰特是一名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的前編輯。“書中對銀行系統從經紀人、貨幣到信用等各個角度進行了描述。這些關于隆巴德大街當年貨幣市場的觀察、內情和真相,直到一個多世紀后的今天,仍在我們耳邊回想起許多警世之言”。亞馬遜網如是評論。 金德爾伯格對巴杰特極為重視,認為是他首先提出了“最后貸款人”解決金融危機的重要性,并圍繞巴杰特的觀點在《經濟過熱、經濟恐慌及經濟崩潰》中寫了整整一章。 《資產配置的藝術》是本新書,作者為摩根士丹利個人投資部首席策略師。 這些書在亞馬遜書店有售,有興趣引進版權的內地出版社也可一試。當然,其中也許已有內地版,若是,請告知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