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雜志:推薦閱讀投資理財經典55本(上篇)(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1日 15:09 《Value》價值 | ||||||||
《與天為敵》 里奧·高夫推薦的第十六本書是彼得·伯恩斯坦的《與天為敵》。伯恩斯坦是《投資組合管理期刊》的創(chuàng)辦者(1974年),更是一位將復雜的投資理論和觀念注釋成風格清新的故事的高手。我每每讀伯恩斯坦的書,就覺得是在讀歷史小說,極有快感。《與天為敵》的副標題是“風險探索傳奇”,從希臘、文藝復興一直聊到現代,主要涉及不少概率問題,但寫
《投資組合管理期刊》對伯恩斯坦的助益很大,他坦承:“是這份雜志使我更年輕了,而非別的什么東西,因為學習的過程是很緊張的,當你必須要讀所有那些材料──是你細讀,而不是瀏覽,并且好的壞的都讀──你就不能不從中學到東西”。 伯恩斯坦近年在英國《金融時報》發(fā)表過一篇《投資的核心》的短文,描述不確定性始終圍繞著我們,其中不乏警句般的風格: “在投資者頭腦比較冷靜的時候,投資者知道他們沒有能力預知未來。然而,在處于極端恐慌或狂想的心理狀態(tài)下時,他們對其預測變得非常大膽:他們的行為使人感覺好像不確定性已經消失了,結果是毫無疑問的一樣。現實突然轉變成了那個假象的未來,其中結果是已知的。這種情況是很少發(fā)生的,但他們也是難以讓人忘記的:市場的大起大落就是由投資者的心里從懷疑到確定的轉變形成的”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有關市場行為的教訓,盡管如此,以延伸不可重復的過去的長期因素適用范圍方式來預計長期期望收益是非常危險的。盡管沒有人會懷疑老摩根的推測,即資本市場永遠是在波動的,但是并沒有事先確定的市場必定會恢復到的均值。在20年或者30年中收益率即使只有1—2個百分點的差異,也會造成最終財富的巨大差別” “投資不像許多其他的領域:因為不確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大多數的勝利都會屬于烏龜,而不屬于兔子”。 《24天:安然垮臺真相》 《瑪莎的公司》 我不明白高夫接下來為什么推薦《戰(zhàn)勝道瓊斯》(麥克·歐希金斯/約翰·道恩士),因為它的內容很普通,沒看出什么成功之道來。而下面的《放空巧術》(凱薩琳·史丹利)和《統(tǒng)計會說謊》(達倫·霍夫)被上海財大出版社譯成《賣空的藝術》和《統(tǒng)計陷阱》。《統(tǒng)計陷阱》是本很有趣的小冊子,由一位有統(tǒng)計背景的新聞記者所寫,但它首先最適合的是廣大的新聞工作者,因為他們稍有統(tǒng)計常識,不會犯很多低級錯誤。《賣空的藝術》也不錯,有許多個案,可是缺乏具體的情境。我建議大家讀兩本有助賣空的書,一本是《24天:安然垮臺真相》(上海遠東出版社),另一本是《瑪莎的公司》(中信出版社)。 安然公司欺詐案早已真相大白,似乎沒什么可深挖的地方。我當時見到《24天:安然垮臺真相》,也是這個意思。但有位朋友建議我一讀,我看后才發(fā)現安然公司垮臺有相當的偶然性,它肇始于公司的CEO斯基林的辭職,《華爾街日報》的兩位記者覺得有點奇怪,便想寫點東西,后來他們又很偶然地發(fā)現了公司年報中的“相關合作交易”的欄目,這些東西早被許多分析人員和基金經理讀過,記者們卻找到了公司財務總監(jiān)法斯托在關聯(lián)公司兼職的情況,本想抓些“小辮子”,沒想越攪越渾,事情一發(fā)不可收拾。當然,在書中也介紹了一些放空者竭力幫助記者的故事,他們是揭穿黑幕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放空的真正藝術在于不僅能夠看空一家公司或一個市場,還得在合適的時機放空,這確實需要“一葉知秋”的本領,乃至運氣使然。對于喜歡人文歷史思索的朋友,還可以看看林達寫的《總統(tǒng)是靠不住的》(三聯(lián)書店),“水門事件”直接導致了尼克松下臺,而人們是如何放空政府的,可以看其中的詳細敘述,看后也許會和我有同樣的感慨:現實遠比故事要離奇,有許多事情非我們人力所及。 《瑪莎的公司》反映的是另一個故事。女主人公瑪莎是美國家居時尚的代言人,她的瑪莎·斯圖爾特多媒體公司于1999年10月18日開盤交易,發(fā)行價是18美元/股,當天開盤價為37美元/股,上漲了107%,但在隨后的6個月里,股價下跌了48%。事情并沒完,她又因內幕消息,拋售了一家生物制藥公司的股票,而被法院審判。整個過程也是離奇、精彩,讓人深思。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與其是主動賣空,不如說是要防天有不測風云。 里奧·高夫最后推薦的六本書都很有價值。《一九二九年股市大崩盤》經常被人提及,自是一本經典之作。作者加爾布雷思并不為主流經濟學所接受,可是對社會大眾有影響力,文筆也很淺顯易懂,這本書即將由上海財大出版社譯出,我們靜候佳音。 《混亂中的困惑》(喬瑟夫·迪加維加)收入海南出版社的《投機與騙局》中。這本書在1688年已出版,用的是對話形式來解釋當時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場的運作,但書中所描述的種種現象似乎也發(fā)生在今天的市場中——混亂、瘋狂,充斥著人性弱點的暴露。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麥里斯·麥基)不單是本投資經典,也是一本人類愚行的總記錄,如十字軍東征、“女巫”、占卜術、催眠術、圣物崇拜、決斗等歷史故事。《投機與騙局》只收錄南海公司、郁金香和密西西比計劃的幾個大泡沫,相比之下,視野狹小了些。在中國九十年代初的上市狂潮和九十年代末的世界科網泡沫中,我們都會看到南海泡沫的影子。當時的“股份公司申請”中有:馬匹保險公司、頭發(fā)貿易公司、為所有男女主人因為仆人造成的損失而保險的公司以及“經營和承攬巨大好處,但是沒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公司”。 《客戶的游艇在哪里》 《股票市場顯相實錄》(費雷德·施維德)明顯沒有《客戶的游艇在哪里》的譯名那般直奔主題和生動,也就是說港灣里到處是經紀人的游艇,卻不見客戶的游艇。這書事實上講的是金融中介機構的盈利之道及隨時可能出現的忽視客戶利益的腐敗,比如基金可以虧得一塌糊涂,但基金經理照樣收取管理費等。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聰明的人不應該“買股票”,而是要么“賣股票”,要么做“交易中介”。也就是說,自己搞家公司上市或者為別人包裝上市,這樣就避免了投資風險。中國的絕大多數券商的死亡之旅是與自營有關,他們自己充當了交易主體,把自己的風險全部暴露卻無法防范。如果這些券商僅經營經紀業(yè)務,即使沒有賺大錢的投行業(yè)務,生存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