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中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然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知易行難。市場的無形之手是否在任何時刻、任何領域都能奏效?政府的有形之手怎樣才能不給市場添亂?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在哪里?對于這些問題,在不同的行業,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上周五,證監會[微博]就《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首個將私募證券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這三類私募基金統一納入監管范圍的行業管理辦法終于正式亮相。
既要將三類不同的私募基金納入統一的監管框架,又要尊重各自行業規律,處理好監管與市場的關系,難度不小。事實上,對于私募基金,要不要監管,如何監管,以什么方式監管等問題,業界此前提出過諸多建議,甚至還有專家提出私募基金本質決定其無需監管。
而從《暫行辦法》來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值得稱道:一是尊重行業規律,不設事前審批,將有形之手退出市場能發揮作用的領域;另一方面,對于市場失靈的領域,則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首先,對除創業投資基金外的其他股權基金,已屬于市場充分有效的領域,國際通行做法也是完全交由市場進行調節,政府對其實施必要法律監管的目的主要是防范非法集資、利益輸送和因過度運用杠桿而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私募證券基金也是市場自發形成的結果,政府不宜人為干預。
因而,《暫行辦法》對設立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和發行私募基金不設行政審批。同時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等行為主體,從“不得從事的行為”入手進行規范,頗具負面清單管理的風格。
另一方面,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是市場失靈的典型案例。世界各國均通過特別立法,一方面明確財稅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對其投資領域進行監管引導,以確保政策目標實現。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作為主要投資于小微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理應受到更多扶持。《暫行辦法》將創投基金作為股權投資基金的一個特別種類,設立專章進行說明,鼓勵和引導創業投資基金投資創業早期的小微企業,并且對創投基金在投資方向檢查等環節,采取與其他私募基金差異化的監管;在賬戶開立、發行交易和投資退出等方面,為創投基金提供便利服務。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