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上海灘富翁如何從白手起家到腰纏萬貫(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3日 08:20 申江服務導報 | |||||||||
吳蘊初不久后又租地20余畝,建立味精原料和副產品淀粉、糊精、葡萄糖分廠。他開辦這些工廠,既比外進原料降低了成本;又變廢為寶開發副產品,增進了效益。這一手,后來成為他的開廠秘訣,稱做“滾雪球”。吳蘊初的廠,也就越滾越多。短短十幾年,他就躍入上海最有實力的大亨之一。 1928年,天廚增資到10萬元,吳蘊初所占股本也增加到1萬元。菜市路弄堂房屋翻建為
朱葆三 小學徒出生的上海總商會巨頭 1848年朱葆三出生于浙江黃巖乍浦一個小軍官人家。1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家道中落,他只好到上海一家賣罐頭食品兼小五金的協記商號當學徒。 因為勤快精明好學,老板很賞識他,17歲就提拔他當了賬房兼營業主任。21歲時,店里經理去世,他可靠,為店里做成了幾筆洋商生意,老板就又破例提拔他繼任。 1878年,協記老板病死了,家中子女年幼,無人繼承只得把店關掉歇業,朱葆三萌發了自己開店的念頭。他用歷年積蓄,再拉一點股子湊成5000兩規銀資本,在上海外灘新開河開了一個單開間門面的慎裕五金號。 慎裕不同于協記,專營建筑所用的大五金。十里洋行,當時正起步興建。朱葆三又是行家里手,店伙又全是精心挑選的有用之才,請來富有經驗的顧晴川當總賬房。顧晴川為人精明,民國外交名流顧維鈞就是他的兒子。朱、顧聯手,一變以往“守株待兔”式的專靠門售辦法,主動承接大建筑包工頭批銷。“店小生意大”,不二三年,搞得紅紅火火,幾千兩銀子的股本,一年中做出了幾十萬兩的買賣,這在上海灘成了新聞。朱葆三由此掘得了“第一桶金”,引起了上海中外客商的注目。 1897年,清政府以官商合股方式開辦中國第一家新式銀行———中國通商銀行,朱葆三以商股大股東身份出任總董。銀行設在上海外灘7號,在摩肩接踵的洋行叢中,居然有了一家中國人開的銀行,朱葆三的名字真是震動了上海。 朱葆三前后投資的新企業,遍布國內幾大商埠。比如上海大有榨油廠、同利機器紡織麻袋公司、大達輪船公司、華興水火保險公司、江蘇贛豐餅油廠、上海中興面粉廠、寧波和豐紗廠、廣州自來水廠、漢口既濟電廠、浙江興業銀行、四明商業銀行、寧紹輪船公司和華安合群保壽公司等等。他在這些企業的總投資額達到規銀二三百萬兩左右。成為當時國內金融實業界眾所矚目的巨頭之一。 隨著朱葆三在商界地位越來越高,他開始在政界嶄露頭角。當然,他參政還是以商界人士面目出現。清末,清政府允許成立商會,上海首先出現了商業會議公所和商務總會。第一屆總理是嚴信厚、徐潤為協理。第二屆協理就是朱葆三。這是他躋身商會頭面人物活動之始。 柳氏兄弟 搶占影壇高地 柳中浩、柳中亮兄弟從小在上海長大。上個世紀20年代電影業在上海正紅紅火火地全面開花,柳氏兄弟正逢其時。當他們繼承了父親的遺產,面臨自主地選擇投資方向時,受時代潮流的驅動,他們不失時機的在電影界,搶占了一塊高地。 創業之初的1930年,他們首先在南京最繁華的地段新街口,興建了自己的第一家戲院:世界大戲院。當時國民黨定都南京不久,電影院還不多,世界大戲院的開張正適應了市民娛樂的新時尚,所以一經開張,生意十分紅火。那時的電影院多數以放映好萊塢電影為主,而柳氏兄弟決心支持民族電影業,打出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工業的旗幟,寧可多放國產片,這就很受華資電影制片公司的歡迎,在當時的電影界獨樹一幟。 兩年后的1932年,“一·二八”戰事爆發,這時,上海有16家影劇院,在“一·二八”戰火中遭到焚毀,有3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無法正常營業,電影院出現一個青黃不接的斷檔。這個時候,柳氏兄弟意識到開拓新局面的時機到了,于是猛殺回馬槍,接連在上海興建了兩個電影院:金城大戲院和金都大戲院。這些戲院都處在熱鬧地段的十字路口,為柳家的電影事業奠定了很好的物質基礎。 又過了幾年,柳氏兄弟的實力已大大增強,覺得僅僅放映電影已不夠“過癮”了,于是想建立自己的影片公司。1938年8月,柳氏兄弟創辦的第一個制片公司宣告成立了,取名為國華影片公司。其拍片速度之快,影響之大,常令同行們刮目。為了搶時間,與其他電影公司競爭,他們可以同時拍攝幾部影片,一個演員也可以同時搬演好幾個角色,布景也能夠一景多用,還創造出7天完成一部《三笑》電影拍攝的影壇奇跡。國華影業公司遂成為電影界異軍突起的一支勁旅。 小人丹 大世界黃楚九 黃楚九是浙江余姚人,祖輩行醫,16歲那年來上海的時候,包里就揣著祖上傳下來的一本藥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