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透支之禍
“投資者往往對投資回報周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當心理預期落空后,就熬不住了,這樣就會導致投資方與業者之間產生很大的矛盾、沖突,導致市場操作變形,甚至失敗。”
對于780萬元運作8本雜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些錢做兩三本雜志還是有可能的,做8本雜志顯然差多了。“媒體是一個有投資門檻的行業,不是作坊。投資多少錢不是由自己來決定,而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如果投資門檻是5000 萬元,而實際只投資了4000萬元,其結果并不能得到80%的回報。只有足額投資,才有可能得到預期回報。”喻國明教授說。
“想要民營企業一次性給傳媒業投入上億元資金,幾乎是不可能的。民營企業家當初都是靠家庭作坊起家,從小到大,一點一滴地發展起來的,怎么可能一下子在媒體投入這么多。” 顧勇認為。
然而,對于吉利來說,經營傳媒與生產汽車不同,產品投向市場就有反響,而傳媒盈利周期較長,必須花時間來培育品牌,不可能迅速獲利。
喻國明教授認為:“投資者往往對投資回報周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當心理預期落空后,就熬不住了,這樣就會導致投資方與業者之間產生很大的矛盾、沖突,導致市場操作變形,甚至失敗。”
一年多運作下來,時代主流公司賬上幾百萬元的資金已經捉襟見肘,大規模擴張的步伐不得不停下來。吉利集團當初許諾的資金沒有到位,時代主流公司資金鏈因此而迅速崩潰。2004年4月開始出現工資發不出,先是與《中國文藝家》的合作破裂,接著《民間文化》休刊,《中國健康》被沈陽收回,《科技資訊》等3本雜志的合作方也改與他人合作;9月,一直苦苦支撐的《商界領袖》也沒有挺下來,僅僅出了九期就被迫休刊;一個月后,已經看起來不錯的《看醫生》雜志也難逃厄運。
2004年11月3日,時代主流因拖欠員工工資被宣武區人民法院查封。
資金黑洞之惑
真正讓時代主流受到重創的是,在發現200萬元資金去向不明之后,黃善春突然失蹤了。
在泡沫吹起時,人們看到了光環和圓滿,而破碎之后留下的則是點點污濁。
吉利集團總部從2004年7月19日派人對時代主流公司進行財務審計,發現公司有200萬元資金去向不明,所欠員工工資在賬目上已經被人冒領。顧勇說:“8月8日公司任命自己為總經理,一周后,審計發現了資金黑洞。”
當二十幾名從5月份堅持與公司共存亡、認為“不可能不補發工資”的員工催要工資時,顧勇認為有人渾水摸魚,借機撈了一把。“不排除有這種情況,有些員工3月份已經被解聘,9月份也來催要工資。”時代主流一位中層干部說,“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有的人離開了或不干活了,但還時不時地到公司露露面。”
真正讓時代主流受到重創的是,在發現200 萬元資金去向不明之后,黃善春突然失蹤了。據傳黃善春現在“新世界”附近開了一家新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原時代主流廣告部主任萬兩,會計還是方麗娜,黃善春是幕后老板。
據時代主流現任總經理顧勇介紹,他本來是想與黃善春合伙干,資金并不是問題,但一周后就查出了公司賬目問題,黃突然失蹤,他只得于去年9月28日宣布公司休業整頓。
2004年11月,北京市宣武區勞動仲裁處責令北京時代主流影視文化(傳媒廣告)發展有限公司償還員工的勞動所得。然而,這些判決書幾乎成為一紙空文。被查封的公司已經空空如也:幾十臺電腦和辦公桌椅已搬到吉利大學;原價30多萬元的現代汽車,以18萬元過戶給一位姓段的人士;價值數萬元的蘋果電腦被搬走;公司汽車也被沒有拿到工資的副總開走。
直至記者發稿前,顧勇還沒有聯系到黃善春本人,員工工資也沒有得到落實。
而曾與時代主流合作過的某雜志社社長認為,黃善春不可能侵吞200萬元巨款。“時代主流前后辦了8本雜志,堅持了一年多,不可能還剩那么多錢的。”
但既然沒有侵吞資產,黃善春為什么不愿順利交接?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里面的隱情外人現在無法知曉,還有更多更深的黑幕會慢慢被揭開。”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