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葉靜
持續低迷的市場使得基金規模不斷縮水,越來越多的基金邁入“小時代”。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499只基金的規模低于2億元,更有130只產品擊穿5000萬的“清盤線”,面對越來越多的迷你基金,投資人應該何去何從?昨日信息時報記者采訪多位分析師,主流的觀點認為,是否繼續持有迷你基金要看該產品長期一貫的表現,不能一棍子打死。從此前的經驗來看,由于迷你基金的規模較小更適合目前的行情,不但業績不差,甚至還曾出現多只牛基。
QDII也成“迷你”集中營
在資產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準清盤”基金中,交銀施羅德成為大戶,共有7只產品列入“黑榜”,分別為交銀阿爾法3300萬元、交銀等權1900萬元、交銀理財60天A和B合計2300萬元、交銀強化回報A和C合計1800萬元、交銀全球資源(QDII)900萬元、交銀深證300ETF和交銀深證300ETF聯接分別為4700萬元和4300萬元。其中交銀強化回報為今年1月份剛剛成立的新基金,首募2.555億份,僅僅半年時間,規模縮水超過九成。
難兄難弟——信誠基金旗下迷你基金也不少。兩只QDII基金信誠金磚四國、信誠全球商品主題的規模分別為3700萬元、700萬元;兩只分級基金信誠中證800有色指數分級和信誠中證800金融指數分級分別為3300萬元和1500萬元,股票基金信誠周期輪動為2200萬元,而熱鬧一時的定期支付概念信誠月月支付盡管成立以來業績還不錯,但其規模已經只剩700萬元。
除此之外,國泰、上投摩根和長盛各有5只;紐銀梅隆西部旗下4只基金中有3只跌破5000萬元。
從類型來看,資產規模小于5000萬元以下的基金則主要集中在QDII基金、被動指數型基金、普通股票基金和混合債券型基金,其中被動指數型基金最多,共37只。QDII也是迷你基金的重災區,共24只,包括工銀瑞信[微博]標普全球資源、信成全球商品主題、交銀全球資源等。其中工銀瑞信全球資源指數基金資產規模僅200萬元,在迷你基金中名列前茅,該基金成立于去年5月,首募規模為4.023億份。
迷你基金今年獲正收益
對于持有迷你基金的基民來說,最大的擔心或許是基金會不會被清盤,由于規模較小,管理費收入也相對不高,業績會不會常年墊底?從目前統計的數據顯示,答案是否定的。不少迷你基金在近3年、5年的平均收益不僅沒有墊底,反而大幅超越大中型基金,甚至有一些產品如中郵新興產業和寶盈核心優勢還逆襲成為基金中的“戰斗機”。
根據第三方機構的統計,將主動偏股基金按規模大小平均分成三組,即規模居于后1/3的迷你基金組,規模居中的中型基金組,和規模居前1/3的大型基金組,以此觀察不同時期這三組規模不同基金的平均表現。今年以來截至7月11日,大型基金組、中型基金組和迷你基金組基金的算術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07%、-0.1%和0.38%,迷你基金組逆勢獲得了正收益。
數據顯示,迷你基金的作戰能力并不亞于其他產品,甚至還大幅跑贏平均水平。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