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新浪財經舉辦“#我投我分享#”互聯網金融征文活動于上周啟動,匯聚各位“小財主”們在互聯網投資理財的體驗故事,為大家搭建互聯網金融資訊和經驗分享的平臺,聰明您的投資,便利您的理財。[活動詳情]
作者:黃濤[微博]
看到3月前兩周四大行存款流失逾1200億的消息,我并不意外。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已經箭在弦上。
收入比較低,畢業工作三年,此前還沒理過財,大概是去年9月存了點錢到余額寶,這算是第一次理財經歷吧。每天看著2元錢的收益,雖然不多,但也夠坐公交車了,比放在卡上強得多。遇到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同學,閑聊間就問余額寶投了多少,讓我很是吃驚。身在西安,朋友和小伙伴還沒聽說此事,人家竟然已經投資很久了。
如今跟財經界人士聊天,如果三句話扯不上互聯網金融,估計你會遭到鄙視。協議存款、貨幣基金、同業拆借這類專業術語,就像幾個月前的汪峰和章子怡,大有上頭條的趨勢(這個類比似乎不是很恰當)。
大概從去年開始,幾位85后、90同齡人見面聊的不是今天你吃了嗎,而是存錢沒?收入幾塊錢?就像理財案例里不斷倒騰存款折子的老太太,收到工資后轉到余額寶里面,這被稱為“存款搬家”。不再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再到銀行辦業務,四大行人民幣存款流失……這些變化受到不少學者的肯定。
不過最近有了變化。各類寶寶吸金兇猛讓銀行感到壓力并密集出招。春暖花開的3月,對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像是經歷了一場倒春寒。先是春節后收益下降,再是二維碼支付被暫時叫停,最近又傳出轉賬“限額令”。
涉事企業、投資者、專家、央行官員,評論人士紛紛發表觀點。改革倒退、完善風控、利益博弈……各種說法都有,始于去年下半年的這場互聯網金融盛宴遭遇急剎車。在一片熱鬧聲中,財付通和支付寶稱正式文件并未出臺,理財通和余額寶目前都不受影響。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互聯網金融因為車速太快監管部門開始踩剎車了。
我們記得,一家銀行去年榮升全球最賺錢銀行;我們記得,去年6月銀行“錢荒”最終被證明并不荒,只是資金空轉,錢并沒有投到實體經濟;我們記得,辦業務時可以見識到部分銀行的傲慢……還需要舉更多例子嗎?
對比是顯而易見的,普通人都有逐利心理,誰不想提高生活質量呢。年輕人買不起5萬起步的銀行理財產品,也不像老太太,有大把時間挨個去銀行逛。聽一位財經界前輩說,他每天光余額寶的收益就夠打車的30元費用了,讓后生們艷羨不已。并不是年輕人不想買理財產品、不愿意炒股,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經驗積累,第一連門都進不了,第二參與的也是虧損居多。
互聯網金融風險有多大?敢不敢把那點達不到安全感工資的收入存進去?目前確實有用戶資金被盜和被挪用,但暫時還沒看到其他顯性風險。我不知道該相信誰,也講不出專業術語,只能引用那句古話回答,“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自己試試就知道。當然,也可以隔岸觀火,如果不介意沉淀資金收益的話。
任何形式的金融創新,只要不違法違規,能給普通民眾帶來利益理所當然黏性更高。既然銀行的模式基本是拉存款房貸款,賺取利息差,普通老百姓為何不能獲得一些收益呢?只要沒威脅金融體系和經濟安全,風控相對完善,平臺上資金安全,這樣的創新應當得到鼓勵。當然,P2P平臺有一些跑路和倒閉的案例,不顧平臺安全漏洞,只顧吹噓高額回報,還停留在拉客戶的初級階段,其風險控制和監管應該完善。此外,怎樣吸引可支配收入更高的中老年用戶,也值得思考。
眼下,央行、傳統銀行、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動作還會繼續,迷局也沒人能看透。在改革的大宏圖之下,金融也是其中一項,而互聯網金融已是大勢所趨。借用朱自清先生的名著總結,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金融改革的腳步近了。
傳統銀行擁有幾十上百年的風控經驗積累和人才儲備,互聯網金融有著低門檻和快捷方便,二者完全可以相互補充、共同提高。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出現,會不會刺激金融產品銷售渠道創新,促使銀行降低投資門檻,目前還不好說。我們等待的,只是傳統銀行回應改革和創新的實質性動作。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