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基金 > 基金08-09年度投資報告會 > 正文
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請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邵杰軍先生為大家回顧一下華安基金2008年的工作。
邵杰軍:各位來賓,利用這個機會我想跟大家匯報一下2008年整個基金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所做的一些工作。
在2008年我想整個全球的基金行業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我們有一個統計,跟年初相比,2008年美國的共同基金行業規模下降了20%,對沖基金下降的幅度接近50%。中國的共同基金資產也是下降了43%,整個基金行業的規模縮減的速度很快,在這個當中,我們也發現固定收益類的品種,可能在下半年提升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在整個基金資產的結構當中占比有所提升。
第二,我們也觀察到保險公司通過股權收購,在進入管理的行業,前幾年有銀行系在進入基金行業,而保險系進入基金行業是今年開始的。我們預測以后可能會有保險公司來銷售基金,作這方面的創新。
第三,我們也觀察到,整個金融行業發展以后,大家交叉交易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括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有買基金的,保險的一些產品也會有,包括證券公司的一些產品也嫁接在基金上,這都是交叉交易的機會。這是一個比較短期的影響。
從整個國內資產行業來看,我想可能有兩個因素,對國內資產行業來說發展還是比較大。第一個是人口紅利和高儲蓄的因素。大家普遍預期在2015年到達一個老齡化的開始,在這個過程當中儲蓄率一直是非常高的。另外一個因素下面的圖表也可以看到,定期存款比例不斷下降,活期存款比例上升,這也代表也有可能這個錢需要去理財和投資。
第二個發展的因素,這是一個麥肯錫的預測。現在我們現金和存款的比例差不多是在80%,在2016年的時候,預測現金和存款差比例差不多60%,另外的40%是養老金、共同基金包括債券和股票的投資。從這兩個因素來看,國內可能在未來的七八年時間當中,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規模還是會不斷的擴大。
2008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國內基金行業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第一,基本上是壟斷競爭的。前十大公司的占比無論是在牛市還是在熊市,占比還是非常高的。可能會占到50%以上。基金公司大中小差距非常大,大的可能有2000億,小的不到10億。產品的同質化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因為整個國內的資本市場,金融創新產品比較少,基本上基金公司發的產品大家還是同質化比較嚴重。我想這個是一個特點。
第二個我剛剛講了,大家看到整個基金管理公司資產規模下降的同時,有一個因素是要重視的,基金的份額是沒有下降的,基金的份額還是保持了穩步上升的趨勢。基金在流入流出的時候,這些投資者的資金還是主要在基金公司當中。
我們覺得基金行業不僅是業內存在激烈的競爭,同時也有來自外面的一些競爭。比如說銀行、券商的渠道,大家互相的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還有一個是券商、銀行、保險公司的產品對整個基金業也有影響,還有一些潛在的進入者和基金的投資者都在用腳投票,基金業除了內部的激烈競爭以外,同時外部也有四個方向從外部對基金業施加一些壓力。
基金公司現在參與者資本結構多元化。有外資的,有銀行的資本,有保險的資本,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產業資本其實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占比也是比較大的。
這一頁顯示的是理財產品的情況。我們統計了一下,銀行的理財產品在2008年一季度就發行了9100億,這個數字超過了2007年全年的理財產品量。當然券商的理財產品,2008年我們統計大概在210億左右,這塊的壓力還不是很大。
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我們華安基金怎么來穩步的前進,我們也做了一些比較的分析,在弱勢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僅僅是比較保守的策略,同時也要尋找一些發展的機會,在這個問題上得到很好的發展。我們從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華安其實在股本結構上一直保持著一個均衡的結構。我想到目前為止,在業內這種均衡結構基本上只有華安一家了,我想這樣的特殊結構,對公司的日常經營,從我們自己的感覺來說,這個結構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的。
前面這個餅圖是基金公司的股東結構,我們可以看到一般的企業也占到20%左右。
再一個是個人投資者成為基金主力,第一張圖是2006年整個行業的統計,大家可以看到個人投資者占比還不是很高,而在2007年一年,基金持有者大部分已經是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比例,以我們公司為例的話,差不多是在20%左右,應該說個人投資者大量的進入基金市場,騎士隊基金行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產品結構的改善,原來可能華安前幾年發展,我們貨幣基金占比比較大,經過2007、2008年,其實華安產品的結構和整個市場的結構已經保持一致了。股票類、配制類主動投資型的比例已經大幅度的提高。
這是我們的產品線。今年我們在在全國新增了4個地方的分公司,我們想通過分公司的設立可以覆蓋全國市場,同時對個人投資者也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其實在2008年這一年當中,我們也在不斷提高我們投研團隊的實力。有一個統計,現在的基金經理當中,整個行業三個基金經理當中,有一個基金經理的從業經歷不到一年。相反,我們的基金經理本身的從事證券、基金行業年限60%以上是超過10年的。
在三季度末,資產規模超過300億基金管理公司當中,我們公司處于第8位,當然從收益來說投資者不滿意,是負的。談到從收益來說,我們是-46.51%,最好的是41%左右,應該說前十名還是比較接近的。
除了前面講的工作以外我們在新品牌的推出,精細化管理,精準營銷,投研體系上都做了大量的改善。我們三季度末我們有600多億的資產,現在我們的資產市場占比是3.8%,我們的市場份額也是逐季在提高。
我想整個2008年我們做了這些工作,最關鍵的是2009年整個基金行業會有哪些發展。我們也概括了一下,2007年是屬于爆發式的增長,2008年也是一個快速的修正。我們希望2009年市場發展相對穩定一些,給基金管理公司的精細化的一些發展提供一個必須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自己覺得可能2009年在行業監管的變革,公司治理,我想因為基金行業兩極分化以后,股東層對經營層,股東的更換,這些都會在2009年發生。再一個,我覺得基金投資的壓力會比2008年更加大。在這樣的一個上下波動的市場情況下。基金我覺得業績會產生一些分化,2008年基金業績的成績差別還不是很大。
2008年基金的規模可能是現金流入和投資收益這兩塊同時拉動整個基金業規模的變化,而不是單向的發新基金或者是認購基金的資金流入,同時業績的提升對基金的規模影響也會非常大。再一個機構投資者的比重會進一步的提高。今年我們看到機構投資者比例在20%左右,明年機構投資者會先于一般的個人投資者進入基金市場。
我們明年的策略來說,一個是戰略升級,就是全面的資產管理,我們除了共同基金以外,機構委托管理,包括投資結構業務上將有大的發展。我們的基礎建設追求質量加效率的策略。在競爭策略上,我們提倡差異化和精細化,在服務方面,我們希望在市場比較低迷的情況下,我們能不能持續的提供優質服務,也是我們在2008年競爭當中的一個對策。這是我想華安做的一些工作,以及09年我們對市場的預測,以及我們根據這個市場變化所做的一些應對。謝謝大家。
主持人:剛剛邵杰軍先生從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到基金行業以及華安基金的2008年做了一個回顧,并對2009年進行了展望。面對市場的振蕩我們很容易忽視長期結構性的調整遠比短期波動更加重要,如何在振動當中前行,下面我們有請《財經》雜志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先生為我們做主題演講——動蕩世界中的中國經濟,有請沈明高先生。
沈明高: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對宏觀經濟的看法,剛剛我們華安基金的兩位老總都說了,2008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一方面2008年有很多經濟學家,幾乎所有的股民都是經濟學家,幾乎所有人都非常關心宏觀經濟。我做這方面的分析,我從未感覺到有這么多人對宏觀經濟關心。隨便碰到一個做股票的或者是買基金的人都會討論一下這個經濟怎么樣,我覺得怎么樣,機會在那兒?我覺得這一方面對于我們這些做宏觀分析的很有利,因為關注的人多,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們的挑戰。我想以后二三十年這么大的振蕩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2008年如果你要根據過去的經驗做你的投資安排的話,很有可能是錯的。包括我們現在聽到的像中信泰富以及很多企業,他就是根據過去的參數設計一些產品進行投資,你會發現,他的損失很大。這是一個非常動蕩的經濟,2008年一定會在未來的10里被多次提起。我想花一點時間,簡單的討論一下我們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看法。我的重點是在中國經濟方面,但是我想簡單提一下全球的經濟。
全球的經濟危機發展到目前的階段,現在很難說已經到了觸底的階段,我們上個星期開年會,我碰到了很多專家,我們問了一個問題就是美國經濟到底多長時間可以復蘇。我們知道發達國家基本上都已經進入衰退,多長時間可以復蘇,這個問題值得關注。我們財經年會問了六個嘉賓的結果,我給他們兩種選擇就是三年內,還是三年之外,大部分人認為是在三年內。最悲觀的說法,即使3年要復蘇的話,但是要回到危機前的相對高點20年都回不來。那么到底三年之內能不能復蘇,我個人的看法是3-5年之間,我會簡單的介紹一下為什么?
發展到目前的階段,美國政府的救市也好,救經濟也好,他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極端的階段,這里面主要是美國政府包括美聯儲已經花了很大的力氣來防止經濟下滑。其中有一個特點是說,美國政府,包括全球國家的政府,都把這次危機作為系統性的風險。實際上和單個金融機構無關,你讓雷曼兄弟倒閉,實際上也是減輕了美國政府的負擔,但是并不能解決問題。目前情況下是一種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也就是說所有的人都在里面,這就需要一個額外的力量來救助,而這個額外的力量就是美國政府包括美聯儲,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聯儲是最后貸款人,美國政府是最后花錢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型金融機構很難破產。從銀行的擠兌風險或者是整個金融風險進一步蔓延來說,他的范圍受到了一定的現實,現在大家都在去杠桿化,但是美國政府在加杠桿化,美國政府融資然后借錢給美國企業和個人,這是一種加杠桿化,這導致了整個美國經濟的短期內負債率很難下降,這使得未來的風險很大。
美國經濟到底衰退持續多久,我從這張圖上來講,我們知道美國的消費占GDP的比重有70%,當然還有投資和進出口。從投資的角度來說美國新政府上臺一定會加大投資的力度,所以投資會增長。而出口這塊,他占的比重本來就小,真正可以決定美國經濟是否可以復蘇的話條件就是消費。我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規律,我們一般認為好象美國失業率提升收入消費下降美國經濟放緩。而事實上,從70年代到現在,在幾次的危機當中,通常的情況下是消費的放緩先于失業率的上升,我的陰影部分是每次的危機,消費都是在負增長的時候,然后我們看到失業率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出現了上升,這是兩個因果關系。為什么是這樣的呢?因為美國的消費占70%,如果消費 收縮經濟活動大幅度縮減,所以失業率大幅度提升。而中國的消費只占GDP36%,對中國的影響不大,反而是出口的收縮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更大。每次美國消費的收縮越深,這個危機持續的時間越長,失業率越高。這次危機美國的消費已經是負的2%多一些了,這次失業率超過10%的可能是有的。這次消費搜索的很厲害,但是他反彈的力度比原來要低,因為即使經濟穩定消費也不會馬上恢復過來。現在美國家庭的儲蓄率現在是1%左右,花旗銀行認為明年會達到5%,當去杠桿化開始的時候,意味著居民儲蓄率增加,這意味著消費永久性的減少。我們現在非常關注消費的下行。如果消費下行超過70年代末,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危機超過3年時間,而且因為去杠桿化的原因,這次的危機時間會更長。美國市場現在幾乎是0利率,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大的區別就是美聯儲印鈔的能力,因為現在已經是0利率了,美聯儲印多少錢市場的利率都沒有反映。這使得美聯儲的擴張更加便捷。我們明年看到的美元和現在的美元面值一樣,但是事實上卻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這里有幾個預測,總的來說,明年全球的發達國家基本上都進入衰退。發展中國家基本上都是一個放慢增長的一個過程。我想強調一下金融危機還處于發展當中,不知道什么時候觸底,這個不確定性還是很大的。我覺得有四大不確定性。
第一個是從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蔓延到底有多深不確定。這和奧巴馬政府采取什么政策有很大的關系,我們會發現奧巴馬政府和布什政府最大的區別就是,他會比較注重經濟、環保和基礎設施建設。所以這方面的投資,在一定的程度上對經濟有所支持,那么能不能支持到消費,或者說改變消費者的預期,使得消費不會下降那么多,這個有著不確定性。
第二個是從美國向歐洲、日本、韓國擴散。現在擴散已經肯定的,因為歐洲的經濟也處于非常不確定的因素當中,日本在過去十幾年都沒有發展,這次將會繼續的下滑。歐洲的市場不如美國透明,所以歐洲的很多金融機構是一年公布一次年報,如果這次公布遠遠低以市場預期的話,將導致新的一輪動蕩。
第三個是大宗商品大幅度下跌對資源類國家和美國流動性的不確定性。我們現在看到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這些國家面臨很大的影響。我們現在還看不到受大宗商品下跌影響,有金融機構瀕臨破產的。實際上今年年初的時候,有很多金融機構做多,如果當有一些金融機構或者是投資者在交割的時候,有可能會面臨脫產的可能性。
第四個不確定性就是新興市場的不確定性,這包括中國、印度等一些國家。我覺得未來三年,中國經濟的走向基本上由中國政府的政策決定。
接下來我討論一下2009年中國的經濟展望。在目前來看,中國還不能獨善其身,未來會不會有取決于現在我們的政策。我們的年會共識是明年低開高走沒有問題,問題是不確定未來低會低到什么程度,高會高到什么程度。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今年的外貿順差基本上是0增長的。最近一個季度稍微數字好一些,但是以人民幣計價的外貿順差基本上是0增長的。那么我們今年的經濟增長情況是什么樣的呢?這意味著GDP增長是9%左右,但是明年的話,就不至于像今年那么樂觀,因為外貿順差部分消失了,他影響了很多的部門,他有一個溢出效應,這個效應有多大不好判斷。像去年11.9%的基礎上,如果外貿順差是0就是9%,但是外貿順差消失的3%對其他的影響也是3%的話,如果沒有政府救助那可能就是6%,如果考慮到政府的拉動可以達到2%的話,那明年的GDP增長就是8%,如果拉動1%的話,那就是7%。我做過一個測算,我發現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長,每放慢一個百分點會導致23萬人失業。去年的出口增長是20%,而今年1-3季度還是10%,但是到了11月份是同比下降10%,如果過去和今年相比減少20個百分點的話,全國事業人口是460萬,最近我們《財經》雜志公布了一個數據,現在回鄉的農民工有四五百萬,如果說考慮到在當地就業的農民工失業,那現在失業的農民工達到1000萬。如果出口的溢出效應也是一半的話,另外的一些部分,比如說鋼鐵部門、服務業部門,他也有460萬人失業的話,那和目前的1000萬的數字有一些接近。那明年到底增長多少,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救經濟的力度可以挽回多少百分點。這是對明年的一個判斷。
為什么這次經濟放緩那么快,這實際上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今年的經濟放緩的速度之快是超乎想象的,這在正常的年份當中,本來說這次的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相比,原來大家都認為是比那個小,但是現在看來,這次的危機比亞洲金融危機要嚴重。嚴重就嚴重在我們的GDP增長放緩的速度比那時候要快。在很多情況下,中國的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從來沒有低過GDP的增長,但是我們11月份的工業增加值增長只有5.4%,這樣反過來推測的話,我們四季度的GDP增長可能連5%都不到。因為我們的GDP測算是按照生產法計算。你可以看到工業增加值和GDP之間有非常明顯的關系。另外一條線是社會商品零售對GDP的影響。我們看到11月份的數據只有一兩個數據是穩定的,一個是社會商品零售額,第二個就是投資增長,社會商品零售額的數字我不知道是怎么來的,我們懷疑這個數字可能是高估的,因為和很多的指標相比,都看不出來零售額的數字增長那么快。出口的大幅度放緩,很多出口企業是按照定單生產,他就會發現他的定單消失很多,使得很多企業提前縮減產能,這是經濟大幅度放慢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什么呢?出口放慢最多的還是勞動力密集的輕工業,去年全年的輕工業增長的速度是15%,而今年1-11月份只有1.4%,輕工業產業鏈比較長,他從鞋帽一直上升到能源行業,這個行業的收縮對整個經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導致了工業增加值的大幅度下滑。
目前的非國有企業占的比較比較多,他對經濟調整比較敏感,我也認為這是比較大的原因。在規模以上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占全國的比重逐漸下降。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我們看到整個經濟的放慢,遠遠超過市場預期,這個放緩本身使得GDP放緩,但是也有好的一面,如果我們調整的快的話,明年通貨緊縮的壓力就會比較少。因為我們生產減少,明年需求減少的話,對價格的壓力就會比較小。那么我們的貨幣政策來說,從這一次的緊縮從預見性來說顯然是不對的,我個人看來,當初看的指標主要是通脹,但是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說,你更加關注的應該是非食品的通脹,我們非食品的通脹只有2.2%,如果我們只根據食品行業作為基數來制訂目標,這個顯然是不對的。貨幣政策的緊縮也有一些歪打正著的效果,如果說我們的貨幣政策不緊縮的話,我們很多企業還在擴張的話,這次面臨外需放慢的時候,他的壓力就會更大。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貨幣政策是對的。本來我們發改委想把高污染的行業停產,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但是你要想這些產能,這些就業由那些部門補充呢?這個沒有。在正常的年份下,他自己可以調整的,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他不可能為其他的行業所吸收。也就是說在緊縮的過程當中,我們并沒有考慮結構調整的需要,這是最大的問題。而這次4萬億來說,也有同樣的問題,一方面我們的緊縮影響了沿海地區的增長。另一方面我們今年的多災多難也導致了很多后續的效果。我們可以工業增加值放慢最快的幾個省當中,每個省都有每個省的故事。最明顯的是西藏,一上一下將近有30個百分點,西藏是和奧運會之前的動亂有關系,也和旅游業的不景氣有關。第二個是山西,山西是受煤炭的影響,第三是北京,北京就是受奧運會的影響,北京的工業增加值也出現了-7%的增長,第四是海南,今年的旅游人數下降很多,第五個就是浙江,浙江的工業增加值只有2%,他是受出口影響最大的省份,上海排在第七位。那么這些放緩會不會影響到其他地方,我們外需和內需的放緩,已經影響到了上游的產業。上游產業如果繼續下滑的話,帶來的經濟放緩是很明顯的。還有一個問題是為什么經濟放緩那么多,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企業在價格上升的時候有很多的庫存,而現在他正在消化庫存。在年初的時候,很多企業囤積了大量的庫存,比如說像鐵礦砂的進口量就是如此。非食品的通脹我們一直在3%以下,如果我們看周期性比較小的指標的話,我們經濟去年下半年也沒有太過熱,唯一的過熱就是因為食品價格。目前面臨的問題是豬肉價格又好象鐵低,有一些地方又要殺豬了。通貨膨脹壓力釋放的情況下,央行減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周小川在財經年會上沒有講貨幣政策,但是我們覺得美聯儲減到0利率的情況下,央行減息是有可能的,但是我們現在的利息已經低于亞洲危機的低點了,如果我們判斷這次危機比亞洲危機更加嚴重,我們降到遠遠超過亞洲危機的低點是有可能的。
我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們的利差水平是在縮小的,而如果未來央行要繼續減息的話,會選擇同時下降,會導致存款利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的減息空間還有,但是我認為100個基點的減幅已經是很大了。第二個問題是說銀行的貸款能不能支持經濟的增長,從目前來看銀行貸款基本上是一個領先指標,銀行貸款高的時候GDP增長加快,銀行貸款低的時候,GDP增長放緩。最近出臺了一個國務院辦公廳的30條這當中大部分都是比較空的東西,但是有一條比較實,就是說要保持貸款增長17%左右,確保我們貸款增長比GDP+CPI高三到四個百分點。過去歷史上一般是高一到兩個百分點,如果這個政策可以實現的話,明年我們的貨幣政策是非常寬松,也就是說明年會有很多錢,關鍵是看怎么用。銀行貸款當中,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貸款的問題,我們現在看到有一些銀行他受政策壓力比較大他貸款增長比較多,但是這樣的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的幾率也會高很多,這對銀行的評判也是很重要的。企業利潤的擠壓一定會持續,國有企業的利潤增長下降是最多的,一方面是因為國有企業的效率比較低,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受大宗商品的影響比較大。在目前的國際需求比較差的情況下,國有企業的機會相對來還是比較小的。當然不同的行業也不一樣。
首先我談一下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最近也剛剛出臺了房地產新政,這幾條比市場預期的要溫和一點,無非就是二套房重新認定,二手房的交易稅收下降,沒有出臺我們原來預期的買房利息支出是不是可以免除的問題,他的調整是比較溫和的,房地產市場會是什么樣的走向,我的看法是趨于中性的。最重要的是目前銷售收入或者說銷售數量還是上不去。我在今年測算過房地產的泡沫,我們這里有三條線,第一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上面的一條是我們GDP的真實增長,這兩跳線喇叭口的增長代表了我們老百姓在GDP收入當中是下降的。而中間的一條線是放指數。在2005年以前,房地產價格指數是基本持平的,而從2005年之后房價指數大大的提升,現在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快速調整,現在政府的做法是維持高房價,保持一個穩定的水平,使收入增長逐步的趕上價格指數,這個房地產泡沫可能會消化,這可能需要到2010年或者是2011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沒有完全說要保持目前的房價水平,而是房價的下降的速度太快,可能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明年上半年房地產價格的調整可能會比較激烈,現在比較關心的是調整完了以后,房地產市場會不會穩定,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的政策就比較重要了。這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
最后我簡單說一下對4萬億的看法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看法。
4萬億的話,大家都看到4萬億當中75%和投資相關,25%和民生相關,這是4萬億最大的問題,和投資相關主要的問題是他的產業鏈相對比較少,比如說你修鐵路,你影響了鋼鐵行業,影響了能源行業,但是對其他的行業沒有什么影響,你要救民生的好處就會大于增加投資,如果你增加消費的產品的投入,他的產業鏈都是比較長的,對經濟的拉動比較大。從目前救經濟的政策當中,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政策含糊不清。這4萬億的資金來源不知道,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在哪里都不是很清楚,另外,明年的投資項目是今年年底批準還是明年3月份批準都不清楚,這對市場的信心有很大的影響。奧巴馬政府還沒有上臺,他的政策就開始運作了,我們的政府不換屆,我們完成可以開一次人大的特別會議來討論一下。中國政府和美國政府很不一樣,我們可以先花錢然后再報帳,而美國政府則是先批準再花錢。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中國政府應該馬上明確細節的問題,細節、力度和時間表整個4萬億的政策有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4萬億里面比較難的兩個就是民生問題,真正的民生問題我個人認為第一個就是減稅,第二個就是要看好服務業,這兩個部分現在做的都比較少,第一個是減稅,我們過去幾年收入增長和稅收增長都是20%-30%以上,但是目前為止,減稅的政策還沒有任何具體的消息。之所以減稅困難就在于我們政府開支增加很多,政府開支降不下來最大的原因就是政府攬的事情太多了,我們從國有銀行的倒閉,國有企業的倒閉,甚至到目前私營企業倒閉,政府都要管。我個人認為,中國真正意義上要減稅,政府應該減少干預,讓老百姓決定怎么樣花錢,所以減稅的力度,現在討論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起征點下調。但是我個人認為中國消費者有兩大塊,一塊是在農村,農村的消費者是低收入人群,解決這部分人的問題,就要提高糧價,這個比較難以解決。但是我們確實可以考慮發消費券來解決消費的問題。而在城市當中,消費增長有動力的主要是中等收入人群,而這部分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稅比較高,稅高他消費意愿就不足,減稅就變成了重要的方面。我們中國人到底減了稅以后有沒有用,我們應該吃的吃了,應該穿的穿了,然后干什么呢?那就是消費的問題。
最后我簡單講一下,我們中國已經到了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階段,在美國人均GDP3000美金的時候,他的服務業有第一個階段的發展,當達到1萬美金的時候又有一個快速的發展。臺灣也是如此,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的時候,臺灣服務業占經濟的比重是50%,而那以后,這個數字快速上升,最后達到70%左右。中國未來10年20年是服務快速增長,也就是說人均GDP3000美金是服務業的一個檻。我們從美國服務業的成分來看,我們看到最多的是金融、地產機構、教育、醫療,中國也是如此。我們呼吁不僅要減稅,還要開放行業,比如說金融行業、教育行業、醫療行業,他對增加老百姓的需求消費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中國需要一種政策,我們要有一個真正的經濟 轉型的計劃,在這當中真正把民生問題放在首位,我們現在的很多政策,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原則說的非常好。要保增長,要繼續的改革開放等等,問題是說我們的經濟處于目前的關鍵時期,不是說平衡的問題,而是說我們的重點問題是什么?
我簡單的總結一下明年的增長,我們認為GDP8%的增長是可以保持的,但是最可能的就是一邊下雨一邊晴。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個人有幾方面,第一個是服務業,這取決于政策的開放程度,當中國的消費需求沒有起來的時候,中國不得不開放服務業,這包括金融、教育、醫療是一個很大的方向。第二個行當是制造業當中的龍頭企業,我們的制造業不得不面臨一個10年左右的行業整合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的企業會倒閉,制造業最大的風險是破產風險。但是讓企業倒閉的時候,另外一些企業一定在很快的擴張市場份額,如果說你投資當中選擇了這樣的企業,未來的投資回報應該是會非常高的。我認為中國的私營企業當中,未來10年、20年還是會出現世界500強的企業,如果你可以選擇到這樣的企業,他的投資回報是很高的。所以我們在上市公司當中如何可以找到這樣的企業,我覺得是很大的挑戰。第三個就是大宗商品的周期性行業。如果我們可以適應未來大宗商品產業發展的話,我想我們也會有更大的機會。
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