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學理財觀應對變化的市場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5:38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訪華夏基金基金營銷部總經理李一梅 □本報記者 王泓 記者:去年,基金業和基金持有人度過了一個豐收的年份。今年首季市場表現令人失望,不少基金持有人的心情也隨著凈值一齊起伏波動。在這市場和基金業的整固之年,你覺得此時該與投資者進行哪些方面的溝通? 李一梅:面對具有不確定性的2008年,我們的心里其實有不少擔心。首先是投資人對收益率的期望和對風險的忽視,而這源于投資人對于理財不全面的認識。不少投資人有這樣的想法:“買基金就是穩賺不賠的,而且能夠成倍地賺錢”。很多投資者在被財富效應的光環所籠罩和吸引的時候,忽視了自身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所以,有些投資者甚至會抵押房、車,甚至借債買基金,期待著獲得像去年一樣的收益。這些在投資領域會被稱為“非理性投資”的做法,讓我們每一個基金從業人員都感到深深的不安。另一方面,投資人對基金的“追漲殺跌”,大家也有切身感受。當市場調整釋放風險、提供新的投資機會的時候,投資人卻可能在恐懼中與投資機會擦肩而過。 2007年稱為理財元年。的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思索投資相關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從元年起步,對于資產管理行業、對于每一個投資人,不論從理財意識、理財觀念、理財規劃、理財方法還是理財產品等各個方面,路還很長。我們希望能夠盡我們的力量,和代銷渠道一起,完成從單一地購買基金向全面理財規劃和有效的資產配置方面的過渡。 華夏基金常年舉辦的“華夏理財365”活動,以及目前正在推廣的“08財富再出發”、“基金投資好方法”等活動,不遺余力地與全國投資者共享科學理財規劃的意識與實踐。比如,理財不等于買基金,買基金不等于買股票型基金;再比如,人們可能知道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但我們還要補充:不要在每個籃子里都放雞蛋。華夏基金結合公司成立十周年的系列巡講活動向投資者推介的科學理財觀,已經完全超越了對華夏基金自身產品的推廣,因為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這項任務的迫在眉睫,我們的責任感與日俱增。 記者:回頭看,我們覺得華夏基金的產品設計推廣以及相應投資者教育工作,都與當時的市場形勢非常吻合。并且,不論市場牛熊,與渠道及持有人的溝通堅持不懈,這些細致入微的工作,日積月累形成了積極的市場形象和強大的品牌效應,你對此有何體會? 李一梅:的確如此。僅在去年,“華夏理財365”就舉辦了一千多場。基金銷售不論清淡或火爆,華夏基金都堅持與渠道定期現場溝通,居安思危,逐漸贏得渠道和持有人發自內心的信任。 不管是銀行、基金公司還是投資人,都會對即將到來的一年做出判斷并據此制定自己的財富規劃。比如說2006年我們認為是證券市場的轉折年,所以我們以“滿倉”和“成長”為主題,推出了華夏中小板ETF、華夏回報二號基金、華夏優勢增長基金等產品;2007年市場的格局發生了變化,我們認為是“選優年”,所以加強了績優基金的持續營銷。優秀的基金公司在投資方面顯示了自己超越指數、超越散戶股票投資的專家理財的優勢,華夏基金也以自己的品牌和投研實力為投資人奉獻了滿意的回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