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態各異 成都基民有喜有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09:32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隨著大盤不斷探底,開放式基金今年以來已經全部告虧,截至3月18日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286只非貨幣基金產品中,91只基金已經跌破1元面值。面對不斷縮水的凈值,不少心理防線失守的基民已經選擇了離場,有的基民則抱定“不割肉就是勝利”的心態堅持,更多基民還徘徊在走與留的邊緣。 故事1 心態平和投資專一 4萬變成18萬 李向陽是較早接觸基金的人之一,2004年,他就開始關注基金的發展。憑著對新型投資產品的興趣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看好,他拿出2萬元買了2004年7月首發的華夏大盤精選。 當時大盤只有一千多點,是股市最低迷的時候,基金也特別難賣。李向陽是在一家比較熟悉的券商那里買的。“那券商特別高興,主動請我喝咖啡,還把基金認購手續費退給了我。” 買入后李向陽很少關注自己的基金,十天半個月才看次凈值。結果每次都大受打擊,凈值有一年半的時間總是徘徊在1元左右。這并沒有影響他的信心,2005年底,他又買入了2萬元的某股票型基金。“我買基金的錢都是閑錢,心態比較好,不會三天兩頭去看凈值,也不會經常更換或贖回。”目前,他最初投入基金的4萬元,已經增值到18萬左右。 故事2 不了解境外市場搶購QDII損失大 “跌停、跌停、還是跌停!”去年“5·30”,股民張賢的股票一連挨了4個跌停板。看著身邊的股民都唉聲嘆氣,基民反倒鎮定自若,她贖回所有的股票開始研究基金。 當時基金投資已經非常火熱,每只新基金發行都要排隊才能買到,而且還要按比例配售。投資境外資本市場QDII基金發行時,很多人一聽全球概念,更是一窩蜂的排隊申購。張賢并不了解海外資本市場,也重倉認購了1萬份的嘉實海外中國股票基金。當時感覺特別好,朋友們都打趣說她的資產配置全球化了。 誰知,去年發行成立的幾只QDII基金一成立便“爭先恐后”的下跌,張賢購買的那只目前已經從1元跌到了6毛多,損失慘重。張賢說,投資A股市場的基金,投資者還能清楚感覺到它的漲跌原由,“而我們對海外市場這么陌生,只能眼巴巴的看著QDII不斷縮水,純粹是看運氣,太盲目了!” 故事3 定投時開時關基民暈頭轉向 “買吧,買吧!”“買哪只啊?”“隨便哪只,現在這行情,閉著眼買也賺錢。”去年,劉英手握著10萬元資金,看著身邊的朋友都風風火火地開始了基金投資,她也想分一杯羹,又苦于不懂行情。專業人士給她介紹了基金定投,表示這種方式是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都會定期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當基金凈值走高時,買進的份額數較少;而在基金凈值走低時,買進的份額較多,即自動形成了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投資方式。 去年9月,劉英做了一只混合型基金的定投,兩個月后,股市的調整引起基金凈值的波動,劉英暗自慶幸,幸好是做的定投分批買入。誰知上網一查,她發現自己10月和11月都沒有定期買入。到銀行咨詢后才知道,原來該基金10月份起停止申購,定投業務也同時關閉了。一直到12月,這只基金重新打開申購,劉英的定投才又開始每月為她買進基金。 今年3月,劉英發現,這個月該基金又沒有按時為她完成定投。“難道又停了?定投的目的就是分散風險,如果老是這樣開開關關,定投還有什么意義呢?” 故事4 轉換折騰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曉波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去年開始,他發現銀行里咨詢基金的人越來越多,也開始關注起來。在銀行經理的推薦下,去年4月起,他把自己平時父母給的5萬元“創業金”分批買入了3只股票型基金。 5萬元基金很快為他賺了近4000元,看著不斷增加的財富,周曉波興奮不已,“還創業干嘛?買基金也能發財。”他的致富夢很快被風險給吹醒了,11月開始的震蕩行情,讓他的 “贏利”在一個半月內給跌沒了。 12月中旬,周曉波扛不住了,把3萬元基金轉換成貨幣基金,另外再贖回了1萬元。剛轉換了不到一個月,行情開始回暖,他剩下的1萬元股票基金很快又為他賺了近1千元。周曉波趕緊把貨幣基金轉回股票基金,又把贖回的錢全部投了進去。來回倒騰讓周曉波損失了一筆不小的手續費。 今年2月,股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震蕩。他目前已經賠了5000多元了,“轉還是不轉”,這是目前最令周曉波頭痛的問題。 (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見習記者鄭常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