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資本管制愈加寬松。固定匯率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貿易過程產生了大量資本的流入和流出,使得資本的管制更加困難。對于金融機構日益寬松的監管環境也為國際間繞開管制的資本流動創造了條件。
最后,一個常常被人忽略卻又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世界范圍內儲備金屬——黃金供給的有限。伴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增長,對于貨幣的需求大大增加了,而黃金產量的增長顯然不足以滿足世界經濟對于流動性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說,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的原因固然是美元對于日元與歐洲貨幣出現了高估,但更重要的是美元對于產量不足的黃金出現了高估。如我們前文所述,十九世紀晚期的人類世界通過通貨緊縮維護了金本位,這一次,我們放棄了。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解體使得信用紙幣,并且是永久不可兌換的信用紙幣出現在了人類的歷史之上。
圖11 使用不可兌換紙幣(fiat money)國家的百分比
當人類第一次完全的拋棄了商品本位,而開始依賴政府的自我約束以之時,我們固然避免了以往商品本位帶來的弊端(如前文所述),但就如同人類第一次掌握火的使用一樣,被火焰所灼傷也不可避免。
首當其沖的是信用貨幣打開了上個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通脹之門”。央行不斷的增加貨幣供給,財政部日益擴大的赤字使得政府的公共債務高企。凱恩斯主義在公共政策領域里的大行其道,貨幣與財政政策應當被用來對抗失業在世界各國政策制定者中獲得了相當的認同,在世界貨幣與金融體系維持了20 年的穩定之后,通脹高企的教訓逐漸被忘在腦后!不幸的是市場的反應超出所有政策制定者的估計,當政府用激進的政策來刺激經濟,市場則更激進的對政策做出預期。傳統的菲利普斯曲線為包含了通脹修正的弗里德曼——菲利普斯曲線所取代,也成就了芝加哥學派“弗里德曼”貨幣主義之父的一世威名。
八十年代之后,聯儲終于通過傳統的高利率政策重新控制了通脹預期。在商品本位的貨幣政策之錨被拋棄了十多年之后,貨幣政策這艘大船重新尋找到了錨定標的:通貨膨脹。
圖12 美國通脹與聯邦基金利率(1960-1985)
在美國之外,發達國家普遍放棄了固定匯率而采取了浮動匯率,各國得以擁有獨立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學術界普遍認同浮動匯率讓市場機制在利率領域發揮了作用,可以自動的糾正宏觀經濟的失衡。
圖13 采用固定匯率國家的百分比
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自我約束機制,在放棄了固定匯率之后,過度的政府支出和迅速擴張的貨幣基數使得許多國家出現了惡性的通貨膨脹,例如巴西的年度通脹水平曾經超過200000%。部分發展中國家(甚至包括一些發達國家)仍然以自己的貨幣釘住美元或其他區域主要貨幣,但是其國內貨幣政策的目標常常以維護就業促進增長甚至是為政府赤字買單為優先,最終在市場糾正匯率失衡的時刻演變成了一場場的金融危機。
圖14 巴西的GDP 與CPI 同比增長
但就總體而言,浮動匯率在成熟經濟體的成功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繁榮和貿易的發展。
新世紀的展望
在浮動匯率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之中,美元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美國作為世界上實力最雄厚的經濟體,其貨幣美元仍然在國際結算和國際支付中充當國際間的主要支付手段;大部分商品尤其像石油、糧食、重金屬等大宗產品,依然是用美元來計價;在國際儲備中美元所占比重達到60%以上。當世界各國不斷積累美元的時候,美國就不可避免的繼續出現貿易的巨額赤字。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又回到了布雷頓貨幣森林體系困境的原點。
1999 年歐元的誕生和近十年以來新興市場國家的興起是影響世界經濟版圖的重要事件。在未來的幾十年間,美國經濟實力的相對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按照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規律,美元也將出現一個長期貶值的趨勢。一方面,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必存在一個對于幣值修正的過程,一方面,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美元在國際交易中結算所占的比重將有逐步的下降,并導致美元下跌,與一個半世紀前白銀價格下降的情形類似。
在未來的幾十年間,國際貨幣體系最有可能的是出現多元化的趨勢。美元與歐元,甚至是人民幣和印度盧比都有望出現在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之中,就如同170 年前黃金與白銀并駕齊驅,80 年前美元與英鎊難分軒輊一樣。當然,我們也并不能排除國際貨幣協調機制加強,IMF 和特別提款權發揮更重要作用的可能性,盡管由于各國協調問題,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