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旅歐畫家張文斌的色彩旋律 (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 15:44 人民網
張文斌(右)與老友劉大為(左) 張文斌至今還清晰記得第一次在藝術學院課堂上看吳冠中先生的畫的情景,簡單的線條色塊,美感和情趣就出來了,張文斌想,原來畫可以這么畫啊。吳先生的繪畫語言影響了張文斌一生,這是一種界于抽象和具象之間的中間形態的語言,它不犧牲形,但超越形之上,是知性繪畫語言,把握好了這種語言來表現物象,真是妙不可言,是一種高級的藝術語言。張文斌喜歡,真的喜歡。 說起老師吳冠中,張文斌非常崇敬。他出國后回來基本沒怎么去見老師,只是電話問候。有時候從同學那里探聽到一些先生的情況。他說,先生年歲大了,我也想去看他,但又擔心打擾他,影響他身體。 盡管由于時代原因,張文斌曾經拿起畫筆為階級斗爭服務,但張文斌骨子里還是認為,藝術應該超越政治,不應該加入功利性的內容,尤其不能作為工具為政治所用。張文斌后來很少畫人物畫,主要畫風景,全心全意表現自然的風情,大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張文斌的畫,的確有唯美蔓延畫中。這點與老師吳冠中追求形式美是一致的。我們從張文斌畫中的線條和色塊,能看到吳冠中的影響,但對同樣繪畫語言的使用,師徒倆體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和情趣。有繼承,有明顯風格區別,也有發展。作為吳冠中的弟子,張文斌已經走出吳冠中,形成了有著鮮明張文斌個人印記的繪畫風格。吳冠中曾經這樣評論張文斌:張文斌70歲能出氣候。 張文斌解釋說,先生認為我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到了70歲應該出成果,并非專門是對我的藝術的預言。 低調和謙遜,不事張揚,這就是張文斌。實際上,幾十年的積累和辛勤探索,張文斌的畫的確已經到了一個鳳凰隉磐的階段。 與老師一樣,張文斌也是油畫國畫兼修,畫油畫的人必須會國畫,這是吳冠中當時給油畫專業的學生要求的。張文斌出國前主要畫油畫、水粉畫和水彩畫,出國后他接觸一些歐洲畫家,發現他們使用宣紙畫畫,用的是西方的顏料。畫出的味道不同凡響。張文斌比較震動,回頭來重新審視國畫。東方藝術尤其是中國藝術一直為西方現代藝術提供著藝術靈感和源泉。現代藝術的發展趨勢已經不再是單一畫法流行,更多的是各種藝術樣式混合綜合的藝術。我們現在看到很多現代藝術展覽,在繪畫材料項標的是:綜合材料。這種標注有一天會越來越普遍。從80年代末期開始,張文斌就開始主要從事國畫的創作和探索。 張文斌的國畫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畫,盡管仍然畫在宣紙上,但很難以一個準確的稱謂來定義。他的畫對宣紙品質要求高,畫里有中國傳統的水墨,也有丙烯,還有油彩。色彩顏料他用的基本都是石質顏料,而且多用進口顏料。這種顏料的優點是色彩穩定厚重不變形。使用厚重的顏料畫國畫很容易畫死成匠,缺乏生氣和靈氣,國內很多重彩畫畫家就在石質顏料上變成畫匠。張文斌的國畫黑色水墨往往非常惹眼,而其他色彩鮮艷亮麗,搭配起來畫面有厚重感卻異常流暢協調,而且變化多端。張文斌的色彩感覺從大學就是他得到一直贊揚的天生強項,加上他幾十年的不停的研究和訓練,超強的色彩表現力成了他作品的鮮明風格。 住在維也納的張文斌也受到音樂之都的藝術熏陶,多年來他畫畫時養成了邊聽輕音樂邊畫畫的習慣,的確,音樂和繪畫是相通的藝術。我們看張文斌的畫,如同聽優美抒情的輕音樂,線條色塊如同音符流淌在宣紙上,我們能看到畫中的節奏和韻律,我們能感受到一個藝術家滿懷的激情。
張文斌這些年的畫多以歐洲風景為題材,畫面表現已經完全藝術化,繪畫語言已經逐漸擺脫具象,而趨向于抽象具象之間的知性態,他很少為作品取具體的名字,實際上我們看他的畫已經不會去追究他畫的是何時何地的景色,我們感受到的是跳動流淌的旋律感覺,是藝術之美,是愉悅,是藝術享受,有時候還有藝術震撼。這就是純粹的藝術,是最難抵達的一種境界。 與老師吳冠中相比,張文斌用色更加華麗張揚,結構更加鋪排豐滿,如果我們把吳先生的畫形容為一種南方靈動簡約的婉約之美,那么張文斌的畫則給人北方熱烈奔放的壯美感覺,這應該是師徒間最大的不同。這種不同是骨子里帶出來的,是個性性格以及生活背景差異的必然結果。 張文斌的綜合修為當然比不上他的老師吳冠中。但張文斌扎實的功底、豐富的閱歷、永遠學習探索的精神以及心中洋溢的難能可貴的浪漫激情,已經讓他無限接近藝術的真諦,接近至臻至美,他已經站在了藝術發展尤其是國畫藝術的前沿,我們沒有理由不對他給予熱烈的期待,相信更加震撼的作品會不斷的奉獻出來。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