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互聯網金融實驗室研究員 袁盼鋒/文
在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之時,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P2P行業也飽受關注。用唐寧的話說,P2P平臺是最早的一種互聯網金融,推動普惠金融早走了幾年,而宜信成為了P2P行業里“起得較早”的P2P平臺。
據宜信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6年成立至今,宜信P2P平臺服務客戶達百萬,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P2P公司。目前宜信擁有財富管理和普惠金融兩大業務,其中,宜信普惠業務即P2P平臺業務已經在全國100多個城市和20多個農村地區落地,全國員工總數已超過25000人。
此次,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記者特別專訪了宜信CEO唐寧,試圖揭開宜信八年以來的所思所想及未來將走向何方。
模式與信貸技術創新
眾所周知,宜信起家于“P2P平臺”,宜信最早的資金籌措模式也正是P2P模式。
資金由出借個人到借款個人,宜信從中承擔了一個信用評估加平臺撮合的角色。但隨著發展,宜信平臺上借貸資金的來源已不僅限于個人。
據唐寧介紹,目前,宜信的資金端不僅可以對接個人,也可以對接信托、銀行等機構。在原有的P2P模式已經衍生出了T2P(信托對個人)、B2P(銀行對個人)等多種方式,資金端來源更為多樣化。
宜信從2011年開始與中航信托合作發行的“宜信普惠小額信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查詢信托產品)”正是T2P模式。
在唐寧看來,P2P只是一個工具,以后機構作為資金來源的方式也會越來越多,宜信與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都有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客戶端方面,宜信的目標客戶主要鎖定于四類人群,分別是小微企業主、農戶、工薪階層、大學畢業生,這四類人群也正是傳統金融體系不愿覆蓋和難以覆蓋的人群。
“中國有6000多萬小微企業主,還有更多的兼職創業的工薪階層和想參加職業培訓的大學畢業生,以及幾億農村經濟上活躍的農戶!碧茖幵诓煌瑘龊喜恢挂淮蔚仃U述宜信的客戶定位,他堅信宜信在其中大有可為。
實際上,唐寧所看到的P2P市場并非那么容易獲取,復雜性可想而知。唐寧也坦言稱,這部分人群是信用數據最為匱乏的人群,擔保、抵押欠缺。
這意味,包括宜信在內的P2P行業必須面臨信貸技術的重重難題:在無抵押不擔保的前提下,解決小微、個人信用缺失、信用評估的問題。
目前,宜信的普惠金融業務即P2P業務已包括了宜人貸、宜農貸、宜車貸、宜學貸、宜信租賃、信翼計劃、小微企業信貸服務中心等多個業務品類,而這些業務品類的設立正是宜信針對不同人群對接的不同信貸技術和不同業務模式。
在某一業務品類下,宜信也在進行信用技術的創新。例如信貸工場模式即是利用大數據,在宜信已經積累的百萬客戶數據的基礎之上做決策引擎、評分卡、大數據的分析模型。
宜信也創新了信貸員模式。據唐寧介紹,在小微業務中,宜信當地的信貸員會走進小微企業主的場所,和小微企業主攀談兩三個小時,幫助他評估自己的現金流,做信用判斷;同時,宜信還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使得虛擬體系之中的信息也能夠用到小微信用評估中去。
在唐寧看來,2006年成立至今所積累的信用數據正是宜信核心競爭力的所在。“我們積累的百萬高成長性人群的信用數據,也為我們持續進行金融創新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P2P高隱形門檻
近幾年來,特別是2012年以來,全國的P2P公司數量爆發式增長,曾有數據稱2013年初,中國P2P公司數量超過了2000家。如此野蠻的增長,風險事件更是不斷。
有報道統計稱,2014年以來,全國至少有12家P2P平臺倒閉或跑路。
“P2P業務的顯性門檻不高,但隱性門檻是非常高的!碧茖帉⒛壳癙2P行業風險事件歸類于三種:第一種是利用P2P的創新模式去行欺詐騙錢之事;第二種經營能力不足;第三種則是對P2P的風險估計不足,沒有認識到隱性門檻之高。
所謂隱性門檻,主要就是指信用管理和風險控制,如何在相對落后的信用環境之下做好風險管理。
宜信的整個風險管理環節涉及信貸業務拓展部門、貸審風險管理部門、代后管理部門等多部門運作。
信貸業務拓展部門主要負責客戶的開發和資料的收集,對客戶進行身份認證及做好風險防控的第一道防線;貸審風險管理部門一方面負責風險數據分析、建模,進行實時的數據監控,系統維護,制定相應的審批政策與審核標準,同時負責具體的貸審運營工作。
另外,貸后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貸后管理部門負責風險預警、逾期客戶催收等,具體該部門利用量化工具,密切關注客戶的還款行為,結合數據模型開發客戶的行為評分模型等,制定不同的催收策略,以及進行資產組合的風險預警管理。
P2P未來格局
在2013年底的多次會議上,央行[微博]副行長劉士余不止一次地對外表示,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互聯網金融絕不能觸碰的兩條“紅線”。對于互聯網金融中的P2P平臺,劉士余專門強調,“尤其是P2P平臺不可以辦資金池,不可以成立互聯網金融P2P平臺”。
最近的一段時間,唐寧作為P2P行業的重要代表,頻繁地受邀參加了各類有關互聯網金融政策研討的會議,其中包括央行、支付清算協會組織的數次研討會。唐寧的感受是,P2P行業的規范和政策明確已經勢在必行。
對于P2P行業的未來格局,唐寧表示,“大環境是有關互聯網金融尤其P2P行業的法律法規監管政策將不斷健全,目前也是正發生,正朝著這樣的一個方向發展。未來的P2P行業將會出現一種越來越明確的‘分水嶺’!
唐寧認為,未來一些成熟的、優秀的、行業領先的P2P機構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因為這種法律法規的健全其實是這個行業最佳實踐落地、固化的過程,那么這些領軍機構其實是法律法規監管不斷完善的受益者,包括宜信。同時,一些機構會發覺門檻越來越高,逐步退出這個市場。
早在幾年前開始,就有P2P公司提出,希望P2P公司可以從央行征信中心獲取數據,同時將P2P平臺的信用數據報送央行數據庫,至今這一建議并未得到央行的采納。
據唐寧介紹,P2P平臺數據與央行數據對接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這種對接面臨許多現實性困難,比如如何保證P2P平臺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央行如何選擇P2P平臺,如果試點,選擇哪些平臺,怎么試點等等,這方面確實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并不是一個按鈕一按就能解決問題!
不過唐寧還是和很多P2P公司負責人一樣,希望對接能早點起步,類似的討論、研究、試點能夠加快一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