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后WTO時期中國金融開放路線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6:41 第一財經日報
鐘偉 編者按 WTO過渡期將于今年12月11日結束。作為開放的重要一環,同時由于所負載的敏感和特殊含義,金融業的開放一直是爭論最多的領域。盡管如此,開放將如期而至。在《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正式發布之際,《第一財經日報》推出“尋找中國的金融開放邊界”系列重點報道,將集決策者、學界和本報合力,全面跟蹤、記錄和解讀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現狀,探討中國的“金融開放邊界”,以期尋求在開放格局下中國金融業的成長之道、中國宏觀金融的改革之道和盡可能降低金融風險的審慎安全之道。 在過去的28年,中國經濟一直運行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軌道上。在過去10年,中國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顯著進展:一是匯率并軌,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的可兌換,并不斷采取更寬松和更對稱的資本管制措施;二是銀行體系的不良資產情況不斷好轉,目前已經進入相對良性的穩健狀態;三是金融機構改制取得突破性進展,中資銀行的治理結構在加速完善之中;四是資本市場經歷各種波折,重新步入健康發展軌道;五是伴隨中國加入WTO承諾的到位,中國金融體系將全面對外開放,中國金融體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體系。 那么,后WTO時期,中國金融開放的路線圖又將如何? 路線圖之一:銀行業開放 從目前來看,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隨著銀行改制上市的逐步深入,銀行的內部治理結構日漸完善,對市場績效和風險日趨敏感。二是隨著外資銀行的準入,部分外資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不斷參股中資銀行,并在改善中資銀行的管理、技術平臺和產品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部分外資銀行的在華分支機構不斷擴張,業務范圍隨之擴大,中外資機構之間競爭與合作加深。三是東南沿海的一二線城市以及這些城市中的優秀企業和個人高端客戶日益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四是薪酬激勵機制的設計越發成為焦點問題。 要勾勒銀行改革的路線圖比較困難。后WTO時期外資銀行雖然獲得了個人業務的巨大發展空間,但同時也會面臨兩稅合并以及本土注冊等一系列新的挑戰。中資銀行盡管在零售金融方面面臨競爭壓力,但同時也面臨混業經營、國際化拓展等更多的機遇。因此,要衡量中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態勢相當困難。即便在最敏感的零售金融領域,由于外資分行本土注冊之后面臨董事會、注冊資金和貸款集中度要求等諸多調整,因此相信以公司金融為主的外資銀行未必會迅速注冊為本土銀行。即便是覬覦國內廣闊零售金融市場的外資銀行,也可能對中資銀行目前在個人業務中的沉重的政策性負擔缺乏足夠認識。 因此,后WTO時期,中資銀行仍然將繼續主導國內銀行業。 漸進地擴大人民幣對美元的日均波幅,并允許銀行和企業以保證金方式進行外匯交易,才是使做市商有更寬裕的自主定價空間、活躍人民幣衍生品交易的根本措施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