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植
中小銀行存款爭奪戰悄然打響。
“近期,我們決定將3年期大額存單年化利率維持在3%。”一位中部地區農商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取這一策略的農商行與城商行為數不少,個別地區城商行將3年期、20萬元起存的大額存單產品年化利率設定在3.05%。
記者獲悉,這些中小銀行之所以采取這項策略,一是民眾存款“定期化”日益普遍,中小銀行需適度提升大額定期存款產品的利率競爭力,才能吸引到更多存款。二是防止存款流失,由于宏觀經濟波動加大,加之此前部分地區中小銀行遭遇經營問題,越來越多民眾傾向于將存款轉至大型銀行。
“在貸款利率持續壓降的情況下,偏高的存款利率會進一步擠壓銀行的存貸款利差與凈息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挑戰不小。”一位西部地區中小銀行人士直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3月份透露,國內貸款利率已降至歷史低位,銀行凈息差降至過去二十年以來最低水平。
記者了解到,部分中小銀行之所以將定期大額存款產品利率維持在較高水準,一個重要底氣是他們加大超長期國債的配置力度,用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對沖”存款端的高利率成本。
此外,部分中小銀行還大力拓展小微信貸業務并容忍更大力度的小微客群信用下沉,以獲取更高的貸款利率收入,填補存款端較高的利率成本。
“但是,隨著債牛行情持續令超長期國債收益率低位徘徊,加之小微零售客群的逾期率有所增加,這種做法的潛在風險也在增加。”這位西部地區中小銀行人士向記者直言。
在他看來,相比“高息攬存”策略,銀行更需采取多元化策略拓展存款來源,在緩解存款流失壓力同時助力存款端利率低于行業平均水準,有效改善凈息差下行壓力。
記者獲悉,目前多數中小銀行將更多精力資源用于加大獲客力度,一面通過代發薪、快捷支付、司庫等業務機會,促進低成本結算類企業存款資金占比上升,一面通過優化養老金融、線上理財服務“留住”更多民眾的存款資金。
前述中部地區農商行人士向記者透露,盡管他們仍在發行年化利率為3%的3年期大額存單產品,但相應的產品額度較去年明顯縮水,以此進一步壓縮存款成本與改善凈息差收窄壓力。
中小銀行的“攬存壓力”
面對日益嚴峻的存款流失壓力,眾多中小銀行不得不維持相對較高的定期大額存款產品利率以提升“存款吸引力”。
其中最典型的狀況是,當眾多銀行將3年期大額存單產品利率調低至3%以內,或暫停發行這類存款產品時,部分地區城商銀與農商行仍將這類產品利率維持在3%-3.2%。
上述中部地區農商行人士向記者直言,此舉短期收效不錯,民眾沖著“較高”的存款利率,紛紛“改換門庭”。
但他承認,受凈息差壓力趨降影響,他們已悄悄壓縮年化利率為3%的3年期大額存單產品額度以降低自身的存款端利率壓力。如今,這類產品更像是他們吸引民眾眼球與存款引流的一個“噱頭”,實際的攬存效果因額度不高也日漸減弱。
記者獲悉,目前能維持3年期大額存單產品較高利率的中小銀行,主要具有兩大特點,一是他們在小微貸款領域有大量客群與較強服務競爭力,可以通過小微貸款的相對高利率“覆蓋”存款端高利率并維持凈息差相對穩定;二是他們加大超長期國債配置力度,博取更高的固收類資產回報率“對沖”存款端利率高企壓力。
不過,能采取這兩項策略的中小銀行不多,更多中小銀行面對當前較大的攬存壓力,只能繼續“拼”大額存單產品利率以維持存款吸引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認為,部分中小銀行能夠給客戶提供的可選存款品種通常較為有限,缺乏維護存量客戶、拓展客戶的有效抓手。除了存款產品利率定價,部分中小銀行沒有其他更好的手段來維持與客戶之間的關系。
手工補息叫停之后
為了增強存款吸引力,此前不少銀行還采取手工補息方式,向部分大客戶支付更高利息以吸收大額存款。
所謂手工補息,主要是銀行針對某些存款業務操作失誤,在系統無法自動完成結息的情況下,采用專門的補充計息交易進行手工計息處理,確保存款利息支付“無誤”。但在實際操作環節,部分銀行基層網點為了增強存款吸引力,將手工補息作為存款利率“補貼”的重要方式。
“此舉繞開了銀行內部的存款利率統一授權,造成不公平的存款利率競爭。”一位中小銀行合規部門人士向記者直言。近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其中提到嚴禁銀行通過事前承諾、到期手工補付息等方式,變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權要求或自律上限,眾多中小銀行紛紛積極自查整改,基本限制手工補息的“灰色操作”。
開源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劉呈祥認為,國有大型銀行、股份行對此的整改壓力可能較大,原因是獲得銀行“手工補息”的對象,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這類企業通常會選擇國有大型銀行與股份制銀行。
部分中小銀行人士向記者指出,他們也存在較高的整改壓力,因為他們的對公存款主要來源是地方大型企業,需要手工補息以滿足他們的存款收益要求。
在多位中小銀行人士看來,要真正解決“高息攬存”壓力,銀行一方面需通過強化財富管理、AUM綜合考核,讓客戶留存更多的活期存款,想方設法提高低息活期存款占比;另一方面需對中長期存款進行更好的管控,通過精細化“算好賬”,避免陷入“高息攬儲-息差收窄-流動性壓力加大”的惡性循環。
責任編輯:劉天行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