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持改革開放和互利共贏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黨的十九大以來,人民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十四五”規劃關于“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的要求,堅持改革開放和互利共贏,把握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以尊重市場順應需求、循序漸進風險可控為原則,著力提升人民幣在跨境貿易投資中的便利性,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一是著力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不斷增強人民幣的支付貨幣功能。境內企業在跨境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相當于結算時“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可以減少匯率風險、降低匯兌成本。人民銀行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支持跨境貿易投資領域人民幣結算,指導商業銀行簡化業務辦理流程、提供優質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確保政策紅利實實在在地落在企業身上。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雙向波動成為常態,市場主體在跨境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以減少貨幣錯配風險的內生需求也在不斷增長。2021年,我國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為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9%,占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的47.4%;2022年1-8月,我國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為27.8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在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49.4%。從國別分布看,2022年1-8月,與中國境內企業或個人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業務的境外國家(或地區)達220個。
二是深化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強化人民幣投融資貨幣功能。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堅持漸進可控、平衡效率與安全的開放原則,注重頂層設計與統籌安排,不斷提高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滬深港通、基金互認、債券通、滬倫通等互聯互通渠道相繼開通并持續優化,合格投資者管理政策框架不斷完善,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金融市場更加便利。2022年8月末,境外機構持有境內金融市場股票、債券、貸款及存款等金融資產規模合計近10萬億元。得益于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人民幣投融資貨幣功能較快提升,證券投資在跨境人民幣收付中的占比由2017年的30%左右上升至2021年的60%左右。
三是順應儲備資產多元化需求,穩步提升人民幣儲備貨幣功能。近年來,受益于儲備資產多元化趨勢及人民幣加入SDR籃子貨幣,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幣儲備的需求顯著增加。為便利境外央行類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人民銀行不斷優化境外央行投資債券市場流程,提升央行代理投資服務水平,目前已有80多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幣儲備規模為3223.8億美元,占比為2.88%,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SDR時提升1.8個百分點。
四是有序推進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逐步加強人民幣計價貨幣功能。目前,海關、商務、外匯等部門在涉外經濟活動中的統計、核算、管理等環節均已使用人民幣計價。中國銀行最新調查顯示,有21%的受訪境內工商企業表示已開始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報價。近年來,上海原油期貨交易量、持倉量較快增長,我國原油、鐵礦石等7個特定品種交易期貨呈現穩定發展勢頭。
人民幣國際化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國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開展的跨境交易總額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存款近1.5萬億元,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日趨豐富。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在SDR中權重由2016年確定的10.92%進一步上調至12.28%,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認可。
總的來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堅持市場驅動、水到渠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順應外貿企業對人民幣需求上升的趨勢,推出便利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一系列措施,人民幣跨境收付從2009年不到1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2.7萬億元。2017年以來,隨著境內金融市場開放步伐加快,人民幣債券先后被納入三大國際債券指數。我國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證券投資在跨境人民幣收付中的占比明顯上升,成為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是堅持改革開放、互利共贏。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提升,豐富了境外主體在貿易、投融資和金融交易中的幣種選擇,有助于其多樣化資產配置、分散風險,也可以更好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紅利。人民銀行先后與40個國家和地區央行及貨幣當局建立了本幣互換安排,互換資金可用于支持貿易投資,也可用于維護區域金融穩定。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為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增添了新的活力。人民幣在周邊和“一帶一路”國家的使用,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水”,充分體現了互利互惠和合作共贏的特點。
三是堅守風險底線、統籌好發展與安全。針對跨境資金流動可能出現的順周期波動風險,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金融機構自律機制,形成了經過市場檢驗的逆周期調節、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的政策工具箱,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監管相互配合,牢牢守住了風險底線。
貨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過程,是國家綜合實力和金融市場發展的結果。人民幣逐步走向國際化是我國國力增強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也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人民銀行將繼續穩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繼續做好制度設計、政策支持和市場培育,加強本外幣協同,便利市場主體在對外貿易投資中更多使用人民幣。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務創新。
二是推動金融市場向全面制度型開放轉型,提高人民幣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流程,豐富可投資的資產種類,便利央行類機構配置和持有人民幣資產。
三是繼續穩步推進央行間雙邊本幣互換和本幣結算合作,發揮好貨幣互換對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作用,探索與其他東盟國家和周邊國家開展本幣結算(LCS)合作。推進人民幣對相關國家貨幣直接交易,支持境外國家和地區發展當地人民幣外匯市場。
四是繼續完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供給機制,豐富香港等離岸人民幣市場產品體系,促進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形成良性循環。優化人民幣清算行布局,加強對清算行的政策支持,發揮好清算行培育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積極作用。
(作者:宏觀審慎管理局)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