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6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暨第四屆銀行綜合評選頒獎典禮”7月7日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未來銀行之路·轉型與突圍。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嵇少峰表示,互聯網金融目前發展到現在的狀態也好,其實我們最大的受限是與中國的監管體制的影響。
以下為實錄:
楊建群:剛才丁總提到的直銷銀行的客從哪兒來?我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甚至可能每個銀行的直銷銀行存在同質化的情況,這一點其實嵇先生也是很有發言權的,本來是監管部門的領導,而且你又長期關注互聯網金融,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嵇少峰:其實直銷銀行也好,電子銀行也好,互聯網金融目前發展到現在的狀態也好,其實我們最大的受限是與中國的監管體制的影響。“一行三會”的體制已經固定很長時間,這就導致我們在金融監管的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公平度就產生了問題。現在銀行嚴格受制于監管,所以它的監管成分很高,很多的手段也沒法施展,目前為止,互聯網金融平臺并沒有受到非常嚴格的管束,所以在監管上實際上是套利行為,導致了做同樣的產品在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差別非常大。剛才大銀行和小銀行也分別談了自己的不同的感觀,認為小銀行是不是小而美更好做互聯網金融?其實并不在于大和小,而在于監管的嚴格與否。我之前有一個判斷,在目前的監管體制下,可能目前城商行和地方行機會多一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監管的關注度不高,第二是決策體制,由于是獨立法人制度,又是比較小的機構,它的高層很容易做出一些基于互聯網的高頻度變化下的決策。而我們的大銀行顯然在這方面的壓力是非常之大的,這里面也涉及到資源的問題,銀行的資源和互聯網金融機構之間的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是怎么看待?除了監管的差別之外,其實我認為還有思維的方式問題,因為我對傳統的金融機構和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理解,我都是相對于第三方的角度去看。這兩類人群來看,思維方式是有非常大差異的。我之前看到今天嘉賓的名單,我非常擔心有一個現象,就叫雞同鴨講,因為我姓嵇,在座的都是傳統的金融機構的電子銀行部的高管,它受制于體制的影響非常深刻,又受限于體制的約束。所以在新的金融模式和新的業態度的拓展和創新方面是難度巨大的,阻力巨大的,甚至本能地拒絕改變。這是體制的悲哀,而不是我們的人品。
再換一個角度去看,現在互聯網金融有可能面臨著一個滅頂之災,就是說全國的各級政府用非正常的手段來進行壓制,非正常的手段的原因是因為目前沒有一個可靠的法律,所以導致各大城市、各大省份出現了涉及投資私募、財富、資產管理所有的名稱,甚至連投資的詞都不能出現,這是極其不正常的現象,這是用行政的暴力來代替或者來掩蓋監管的無能,這個我相信有可能會對目前自由的互聯網精神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當然,現在的亂象也是由于監管的不作用或者鼓勵金融創新在無序的情況下帶來的惡果,這個惡果可能要吃3-5年,現在相當多的百姓,從E租寶開始,其實我說2014年的預言在紛紛實現,并不是我高明在哪兒,其實我是從傳統的風控角度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金融,特別是涉及到網貸,因為互聯網金融面很寬,最大的還是網貸,網貸所有的風控機構的模式,我當時是找不到一個機構有安全的經過驗證的模型存在的。當時我一一列舉了全國的P2P公司使用的風控模型,或者所謂的風控的技術,沒有一個值得推敲。現在反觀銀行,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傳統的銀行受制于體制也好,或者是吃了自己壟斷的飯,對政府平臺,國企、央企的投入已經足以養活的團隊,讓我們每年保持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增長,讓我們懈怠于或者懶于去變革,這是傳統銀行走到現在,大家去看,現在傳統銀行反思這一輪的金融危機,有可能讓我們銀行又回歸到10年、20年的那個歷史中,我們每年的不良率的增長速度遠遠要比我們大家看到的不良率要高得多得多,這絕對不是一個10年、20年的金融機構應該形成的現象,當然這個現象有政治的原因、有體制的原因,或者是有監管的原因,但是我們反思我們自己真的銀行在改變嗎?我們現在大部分的貸款仍然是傳統的貸款方式,以抵質押、以政府信用保證為主的方式,所以我們的電子銀行和網絡銀行在我們服務于傳統產品的過程中更多的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從你的角度去反思、去設計更可靠的、更商業化的、更接近市場的風控模型,而不是靠傳統的方式。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彥麗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