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選好銀行:由新浪網主辦的“2015(第三屆)銀行業發展論壇”定于7月9日在北京舉行。作為年度盛會的重頭戲,“第三屆銀行綜合評選”正火熱進行中。歡迎投票!
文/顧建偉 徐曉愿 編輯/王莉
商業銀行若能摒棄以往對外匯貸款業務的偏見,正確把握市場變化趨勢,就能使其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3年以來,商業銀行的外匯存貸款業務雖然繼續保持雙增,但外匯貸款增速創近十年新低。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外匯貸款中,中長期貸款比重越來越低;而外匯存款中,定期存款的比重卻越來越高。由此使外匯業務的利潤率不斷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使商業銀行忽視對外匯貸款業務的發展。而事實上,隨著市場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商業銀行發展外匯貸款業務的新機遇也在不斷涌現。
經營環境新特征
一是對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的約束基本取消。在企業端,通過監管部門相繼對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的改革,企業已能較為自由地進行結匯、購匯及使用境內銀行外匯貸款;在銀行端,目前已逐步取消了金融機構的外匯交易市場準入限制,除“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外,監管部門不再對商業銀行的外匯存貸款業務進行干預。因此,無論是銀行還是企業,都可以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有選擇地進行外匯資產負債管理或外匯存貸款產品的使用。
二是金融市場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本外幣利差收窄、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態勢。在過去不長的時間內,央行[微博]實施了兩次降息(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2015年3月1日起,再次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和一次降準(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通過降低人民幣市場利率讓低成本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意圖十分明顯;而另一方面,美元擬進入加息通道也已是市場共識。此外,2013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收支趨于平衡,USD/RMB匯率則經歷了的兩次較大幅度波動,預示著人民幣匯率已經進入雙向波動時代。
外匯存貸新趨勢
外匯存款
商業銀行外匯存款余額從2008年的1927億美元低點,一路增長至2014年的573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年份的增長都在20%以內。這與我國進出口的增長相吻合。但其中的2012年和2014年,外匯存款出現異常增長,增幅分別超過當年進出口增長率41個百分點和21個百分點。
此因非彼因。2012年,外匯存款異常增長主要是政策原因:當時外匯存款被統一納入貸存比考核,促使商業銀行通過吸收低成本的外匯資金做大分母來滿足銀監會的考核要求,資金來源很大部分是企業外債。2014年,外匯存款大幅增長則主要是市場原因:USD/RMB匯率雙向波動的市場特征基本形成,加上部分市場主體看空人民幣,致使留存美元存款的意愿明顯加強;而部分銀行為提升某項績效指標設計了美元存款和遠期結匯的組合產品,也推高了外匯存款。
綜合目前的市場因素,筆者認為,未來幾年商業銀行的外匯存款仍將保持增長的趨勢,但增長的幅度會明顯低于2014年,并將隨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強弱而波動。具體而言,商業銀行在外匯存款的構成上應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存款的增長主要依靠單位定期存款,但個人外匯存款增長將越來越快。
外匯貸款
就美元貸款而言,2008年至2014年,商業銀行的美元貸款從2437億美元增長到8351億美元,年均增幅接近30%。在美元低利率和人民幣升值的經營環境下,進出口企業均有負債美元化的需求:進口企業通過美元貸款,既減少了利息支出又延遲了美元購匯,從而降低了購匯成本;出口企業借入美元,可實現提前結匯,從而規避人民幣的升值風險。銀行在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同樣也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市場主體各方通過美元貸款均能獲利,本質上是因為我國的金融市場尚未全面開放,即期匯率沒有充分反映市場主體對不同貨幣的需求,遠期匯率沒有充分反映不同貨幣的利差。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格局的形成,即/遠期匯率價格形成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會逐漸消失,通過外匯貸款實現三方共贏甚至是一方盈利的市場基礎將不復存在。而另一方面,國家積極倡導企業“走出去”,積極推進“一路一帶”建設,則給外匯貸款的發展帶來機遇。因此商業銀行外匯貸款將面臨國內需求下降,境外投資需求逐步增加的態勢,中短期內出現負增長的概率正在加大。
具體而言,短期外匯貸款既與貿易量密切相關,也受其他市場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將來較長時間內,短期外匯貸款(含貿易融資)占比將逐漸下降,長期固定貸款(含并購貸款)將穩步上升。
如何順勢而為
商業銀行作為外匯存/貸款業務的主導者,從效益考慮更愿意發放外匯貸款:按照目前商業銀行普遍采用的內部資金成本來計算存貸款收益(以某國有商業銀行為例),6個月外幣的內部資金成本為1.0019%,而同期人民幣的成本高達4.4545%,因此發放外匯貸款即使給企業以適當讓利,仍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隨著金融市場改革的深化,本外幣業務的存貸款利差將逐漸收窄,商業銀行利潤增幅下降的趨勢已成定局,這將使其對包括利率、匯率在內的市場價格更為關注,也更為敏感。
在存款方面:個人外匯存款的穩定增長,給銀行外匯貸款業務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一方面,個人存款由于分散而議價能力相對較弱,屬于低成本存款;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則為市場主體提供了選擇的權利,即隨時可以選擇使用人民幣或是美元。從這個角度講,個人外匯存款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貸款方面: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甚至貶值,對境內銀行利潤核算的影響是正向的,如果用美元貸款置換人民幣貸款,依然能實現銀企雙贏。例如:某出口企業有人民幣貸款6200萬元,利率5.35%,銀行的人民幣資金成本4.4%,一年下來銀行的毛利是58.9萬元,企業支付的利息是331.7萬元;如果該企業與銀行協商使用美元貸款,利率3%,由于銀行的美元資金成本僅為1%,因此一年后銀行的毛利為124萬元,企業支付利息186萬元(企業用出口收匯還貸,不考慮匯率變動),美元低利率的好處一目了然。因此商業銀行如果能夠摒棄以往對美元貸款業務的偏見,用前瞻性的眼光,正確把握利率、匯率的變化趨勢,劍走偏鋒,本著銀企雙贏的原則,外匯存貸款業務就能夠成為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作者顧建偉工作單位為國家外匯管理局無錫市中心支局 作者徐曉愿工作單位為中國銀行無錫分行
鏈接
1996年1月29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隨后,圍繞條例的管理要求,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下發了一系列文件,對銀行的外匯業務進行了規范。鑒于當時我國外匯資金短缺、銀行外匯業務經營人才匱乏,所有管理要求基本上是圍繞“許可經營和用匯控制”這一核心來制定的。商業銀行在經營外匯存貸款業務時也因此更多扮演的是政策性銀行的角色,導致外匯存貸款業務的發展除規模稍有增長外,結構幾無變化。我國加入WTO[微博]后,對外經貿活動快速增長。在此后的約十年時間內,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匯管理政策、匯率形成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在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商業銀行的外匯存貸款業務總量快速增長(除個別年份增長率出現大幅波動)。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使銀行外匯存貸款業務的市場化特征逐步得以確立。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