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當代金融家
文/石俊志
雙方意見不能統一,宰相脫脫傾向改革鈔法。于是,草擬方案上報元順帝。元順帝詔令批準改革意見。元順帝指出,中統寶鈔以“文”為貨幣單位,雖然當時沒有鑄行銅錢,錢鈔兼行的意思已經有了。
脫脫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的宰相,因為主持撰寫了宋史、遼史和金史而聞名于世。脫脫擔任宰相時期提出崇尚儒學,主張緩和社會矛盾,推行“更化”政策,被當時的人們稱為“賢相”。脫脫也曾數次率領蒙古軍隊鎮壓漢族的農民起義,在后世的民間戲曲和繪畫中,被定格為大白臉惡人形象。
錢鈔兼行是指法律規定錢幣與紙幣并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元朝實行單一紙幣制度,但是錢鈔兼行的呼聲從未間斷。脫脫擔任宰相期間,實行錢鈔兼行制度,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結果造成全國性農民大起義的爆發。
爭論不休的錢鈔兼行
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即大汗位。當年,他發行了蒙古政權自己的紙幣——中統寶鈔,同時禁止黃金、白銀和銅錢作為貨幣流通。于是,中統寶鈔成為忽必烈統治地區唯一合法流通的貨幣,元朝從此建立了單一紙幣制度。27年后,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由于中統寶鈔出現了大幅度的貶值,忽必烈詔令發行至元寶鈔,與中統寶鈔并行流通。至元寶鈔一貫文法定兌換中統寶鈔五貫文。此后,中統寶鈔與至元寶鈔并行流通的單一紙幣制度一直延續到元朝滅亡。
元朝實行單一紙幣制度,但是并未禁絕銅錢的鑄造。元朝每個新皇帝即位或更改年號時,大多鑄造一些年號銅錢,以示傳統。元朝所鑄銅錢并不在民間流通,只是作為紀念幣被人們收藏,民間流通的貨幣全部都是紙幣。但是,元代有許多人主張錢鈔兼行,這種呼聲一直延續到元朝滅亡。所以說,是否采用錢鈔兼行,始終是元朝貨幣制度爭論的焦點。
最早提出錢鈔兼行的人,是忽必烈的中書右丞盧世榮。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由于中統寶鈔貶值,總制院桑哥推薦盧世榮出任中書右丞,主持整治鈔法。盧世榮工作了四個月,完善了紙幣管理體系,并提出錢鈔兼行的主張。盧世榮說:“自王文統被殺以后,鈔法虛弱無力。當今的打算,不如依照漢朝、唐朝的舊例,搜求銅材鑄造至元錢幣,并印制綾券,與紙鈔并行流通。”于是,盧世榮將所織的綾券呈上。忽必烈說:“有利的事,應迅速實行。”
根據文獻記載,盧世榮并沒有解釋為什么要采用錢鈔兼行,只是說紙幣的流通出現了問題。忽必烈采納了盧世榮的建議,準備實行錢鈔兼行制度。但是,還沒等銅錢鑄造出來,盧世榮就在宮廷斗爭中丟了性命。
針對寶鈔貶值的問題,盧世榮的主張是增加朝廷的財富儲藏,以支持寶鈔的可兌換性。寶鈔是朝廷發行的,但是朝廷并沒有足夠的財富儲藏來保證寶鈔的可兌換性,所以要擴大朝廷財政收入,增加朝廷的財富儲藏,從而支持寶鈔對金、銀、實物的兌換。忽必烈也需要擴大朝廷財政收入,于是就接受了盧世榮的觀點,并將此事交給盧世榮辦理。然而,窮人的財產即使全部都拿出來也不能滿足朝廷的需要,盧世榮只好向富人貴族們下手了。結果,許多人向忽必烈告狀,說盧世榮的辦法不靈,誤國害民。財稅貨幣政策的效果,需要有一段滯后期才能顯現。敵人并沒有給盧世榮時間來證明他的措施有效,而是立刻開始了對他的抨擊。盧世榮只工作了四個月,就被革職問罪,送進了監獄。有人對忽必烈說,盧世榮在監獄里養著很費糧食。忽必烈就下旨殺掉了盧世榮,將盧世榮身上的肉喂鳥了。在明朝宋濂編著的《元史》中,盧世榮被編寫在《奸臣傳》里,以供后世人們咒罵。但是,盧世榮的主張卻對元朝的貨幣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后人們關于錢鈔兼行的建議延綿不絕,直到元朝滅亡。
但是,盧世榮的主張確實有些問題。忽必烈的戶部員外郎胡祗遹著有《紫山大全集》,其中《寶鈔法》一文闡述了他反對錢鈔兼行的思想。胡祗遹認為,寶鈔的價值穩定,除了需要發行準備的物權價值充足,還需要保證沒有其他貨幣的摻雜干擾。一旦有兩種貨幣并行流通,必然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況且,鼓鑄銅錢成本很高,得不償失。商品有兩種貨幣標價,更是多添混亂。前朝實行錢鈔兼行,弊病大家都已經見過。金朝實行銅錢與交鈔并行制度,百姓將銅錢藏起來,將交鈔花出去,結果是銅錢貴而交鈔賤。百姓用交鈔向官府兌換銅錢,官府卻不能保持誠信給予兌付。
此后,主張錢鈔兼行的代表人物有鄭介夫、程鉅夫等。既然有許多人建議實行錢鈔兼行,元朝在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終于開始鑄造“至大通寶”錢和“大元通寶”錢,實行了錢鈔兼行制度。
元武宗實行錢鈔兼行
忽必烈79歲去世時,太子真金早已不在人世,真金的兒子鐵穆耳即位。十幾年后,鐵穆耳去世,太子德壽也莫名其妙地死了,鐵穆耳的侄子海山就當了皇帝,是為元武宗。元武宗只當了三年皇帝就因酒色過度而病死。但是,就在這三年里,元武宗做了不少荒唐事,其中之一便是錢鈔兼行。
元武宗時,中統寶鈔和至元寶鈔的通貨膨脹益加嚴重。為了保證寶鈔與白銀的可兌換性,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元武宗發行至大銀鈔,面值自二釐至二兩共十三種。元武宗規定,至大銀鈔一兩兌換白銀一兩,兌換至元寶鈔五貫,兌換中統寶鈔二十五貫。忽必烈最初發行中統寶鈔,規定中統寶鈔兩貫兌換白銀一兩,至此,中統寶鈔對白銀法定貶值了12.5倍。
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元武宗設立資國院、泉貨監,負責鑄行并管理銅錢。于是,朝廷開始大量鑄行“至大通寶”錢。至大通寶錢一文折合銀鈔一釐,即千分之一兩。同時,朝廷又大量鑄行“大元通寶”錢,大元通寶錢一文折合“至大通寶”錢十文。除了新鑄銅錢之外,元武宗詔令歷代古舊銅錢均可流通,與至大通寶錢等值使用。宋朝的當五、當三、折二等舊錢,詔令按照原來的名目價值流通。
元武宗沉湎酒色,不久就病死了。元武宗的同母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元仁宗。此時,多元化貨幣制度的弊病已經顯現,冶銅鑄幣的成本也使元王朝不能忍受。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后立刻廢止了各類銅錢的流通,同時也廢止了至大銀鈔的流通,恢復了中統寶鈔和至元寶鈔并行流通的單一紙幣制度。元武宗實行的錢鈔兼行制度到此結束,其實行時間僅為一年有余。
脫脫再施錢鈔兼行
愛育黎拔力八達恢復了中統寶鈔和至元寶鈔并行流通的單一紙幣制度,中統寶鈔和至元寶鈔的流通一直延續到元朝的滅亡。然而,就在元朝滅亡的前夕,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在位期間,宰相脫脫又進行了一次錢鈔兼行的嘗試。
元順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朝廷展開了一場錢鈔兼行的辯論,結果是元王朝又一次鑄行銅錢,新鑄銅錢與中統寶鈔、至元寶鈔并行流通。
這場辯論是由右丞相脫脫發起的。脫脫打算變更鈔法,召集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的有關官員,以及集賢院和翰林院的學者們共同開會討論變更鈔法的可行性。吏部尚書偰哲篤為了迎合脫脫的意思,建議改變鈔法,以紙鈔一貫文,代替銅錢一千文為保證,鑄造至正通寶銅錢。銅錢為子,代表紙幣流通。同時,還要另行印制至正交鈔。大家唯唯諾諾,不敢說話。這時候,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監祭酒呂思誠出來反對。呂思誠認為,錢鈔的使用方法,應該是以虛幣代表實幣進入流通,豈能本末倒置,用實幣代表虛幣流通。況且,將歷代古舊銅錢、至正銅錢、中統寶鈔、至元寶鈔和至正交鈔五種貨幣并行流通,其中有實幣也有虛幣,百姓若藏實幣而支出虛幣,對朝廷是很不利的。
左司都事武祺解釋說,至元寶鈔中有許多是假鈔,所以我們要更改鈔法。呂思誠反駁道,至元寶鈔并不假,是有人造假。如果發行至正交鈔,一樣會有人造假。至元寶鈔就像一個老親戚,老老少少都認識他;至正交鈔就像個新親戚,雖然不敢不認這個親,但是大家不認識他。所以,若印行至正交鈔,造假鈔的情況會更多。何況,祖宗的規矩,豈能輕易就改變呢?雙方爭來論去,武褀再次提出錢鈔兼行,呂思誠就責罵武祺沒有專業知識,一味巴結宰相。
雙方意見不能統一,宰相脫脫傾向改革鈔法。于是,草擬方案上報元順帝。元順帝詔令批準改革意見。元順帝指出,中統寶鈔以“文”為貨幣單位,雖然當時沒有鑄行銅錢,錢鈔兼行的意思已經有了。后來印制了至元寶鈔,一貫至元寶鈔代表銅錢五貫,名義上是代表銅錢流通,實際上并沒有銅錢流通。年長日久,寶鈔就成了虛幣,物價就出現了上漲,所以必須改革。元順帝批準鑄行至正通寶銅錢,與至元寶鈔、中統寶鈔及歷代各類古舊銅錢并行流通。元順帝還批準了印制至正交鈔,至正交鈔一貫法定兌換銅錢一千文,兌換至元寶鈔二貫。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朝廷成立了寶泉提舉司,主持鑄造至正通寶錢,并印制至正交鈔,令民間通用。未過多久,就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危機爆發,物價上升了十倍。當年,全國性農民大起義爆發。形勢如此嚴峻,元朝的宮廷斗爭卻愈演愈烈。為了立太子的事情,脫脫被元順帝的寵臣哈麻與奇氏皇后聯手誣害,被削去官職,流放云南。不久之后,哈麻假造圣旨,派人送來毒酒,將脫脫毒死了。
此后,元朝軍隊與農民起義軍的戰斗長期持久,日益激烈。元朝廷需要軍儲供給,賞賜犒勞,所以大量印制交鈔,結果是紙幣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民間無法使用紙幣,商品交換便轉向以物易物的方式,元朝廷財政也就陷入了無能為力的困境。不久,在農民起義軍的攻打下,元順帝逃離大都(現今北京),元朝從此滅亡。
(石俊志,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貨幣法制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學博士、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精算統計專業博士,研究領域橫跨金融、法律、歷史。對中國貨幣法制史有深入研究和獨立觀點,著有《中國貨幣法制史話》、《 半兩錢制度研究》、《五銖錢制度研究》、《中國貨幣法制史概論》等;在國際金融、金融資產運作、債權保護等方面亦深有造詣,著有《國際保理》、《現代精算數學原理》、《金融危機生成機理與防范》、《商業性債權轉股權法律研究》等。 本文刊載于《當代金融家》雜志2015年第3期)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