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互聯網金融“寶寶軍團”上演吸存大法,給銀行業績帶來不小壓力。截至昨日晚間,五大國有上市銀行的2013年年報悉數出爐,從年報中不難看出,上市銀行“躺著賺錢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面對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挑戰,一些“新”的年報指標備受業內外關注。
日賺23.8億 增速持續下滑
上市銀行年報披露賽程過半,盡管面臨著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等諸多“絆腳石”,但五大行仍然是上市企業中的賺錢大戶。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五大國有銀行去年凈利潤8703.34億元,相當于每天凈賺23.84億元。
具體來看,工行仍然牢牢占據著霸主的地位。該行去年凈利潤達2629.65億元,超過中石油和中石化[微博]1967.78億元的凈利潤總和;其次是建行,該行2013年凈賺2151.22億元,同比增長11.12%;爭奪到國有五大行第三排位的是農行,凈利潤同比增長14.5%至1662.11億元;中行凈利潤1637.41億元,同比增長12.35%;昨日發布年報的交行則居五大行末位,該行去年凈賺622.95億元,增速6.73%。
然而,在風光的數字背后,國有五大行卻面臨利潤增速下滑的尷尬。其中,交行凈利潤增速下滑最為明顯,該行2012年凈利增速還高達15.05%,而2013年卻只有6.73%,減速至個位數;工行和建行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0.22%和11.12%,較2012年下降4.28個百分點和3.14個百分點;農行雖然以14.5%的凈利潤增速領跑,與2012年的19%相比也出現大幅縮水,而2011年和2010年,農行凈利增速分別為28.5%和46%。在五大行中,僅有中行凈利潤增速出現回升,該行去年凈利同比增長12.35%,逆勢提高0.84個百分點。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指出,受利率市場化程度加深、經濟增速放緩、監管規范增強、同業跨業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2013年商業銀行運行的景氣度顯著下降。銀行業生息資產規模擴張放緩、凈息差收窄、撥備增加,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都出現明顯放緩趨勢。據申銀萬國[微博]測算,上市銀行201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將下滑至11.1%左右,明顯低于2012年,而據統計16家上市銀行2012年的這一數據為17.36%。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則表示,2014年銀行的凈利潤會繼續下降,整體增速可能會在10%-15%之間,“未來直到下降至10%以下,與GDP保持同步稍高的水平為止”。
五銀行不良貸款齊升
除了凈利潤增速大幅下滑讓五大行有些尷尬,逐漸積聚的不良貸款風險也讓銀行頗為頭痛。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五家國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全部上升。
其中,交行去年新添73.15億元不良貸款,余額達343.1億元,增速高達27.1%,不良貸款增長速度在五大行中最為嚴重;最賺錢的工行則緊隨其后,截至去年底,該行不良貸款余額達936.89億元,全年大增191.14億元,增幅達25%;建行去年新添106.46億元不良貸款,余額達852.64億元,同比增長14.27%;中行不良貸款增加11.95%至732.71億元;農行情況最為穩定,該行去年不良貸款增量僅19.33億元,增長速度2.25%,不良貸款余額877.81億元。而上述不良貸款增長數字還是在銀行加大處置力度之后的結果。據了解,去年農行共出售了41億元不良貸款予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交行累計壓降表內不良資產274.7億元(包含批量打包在內)。
不良率方面,農行降低0.11個百分點至1.22%;建行不良率繼續持平于0.99%;另外三家國有大行均出現小幅上升。
對于資產質量迅速下滑的原因,交行表示,這是受鋼貿業務風險擴散的影響,帶有較為鮮明的區域和行業特色,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的零貸業務。這一問題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引發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民營中小企業抗沖擊能力弱的一個集中縮影,并非全局性的、系統性的問題。如果剔除鋼貿因素,交行資產質量總體平穩,特別是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等領域的風險管控基本達到預期。
另外,建行、農行、工行的報告均提及了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不良貸款出現反彈,這兩大行業也成為不良貸款率較為集中的重災區。工行表示,批發和零售業不良貸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觀經濟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下行,部分批發領域企業資金緊張,零售企業收入和利潤下滑。制造業則是受國內投資出口增速趨緩、產能過剩壓力增大,市場需求下滑等因素影響。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在房產調控、產能過剩、經濟增速整體下行等因素影響下,銀行業不良資產難免有所反彈。“但目前整個行業不良率仍在1%以內,應該還是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銀行業的不良資產與中國經濟的整體聯系緊密,只要中國經濟保持增長,銀行業的不良資產風險是可控的。”
四家小幅收窄一家逆市上升
“吃息差的時代”已經結束,根據五大國有銀行發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其中工行、建行、農行以及交行的凈利差以及凈息差(凈利息收益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窄。受2012年央行[微博]降息以及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調整政策的影響,工行去年凈利差和凈利息收益率分別為2.4%和2.57%,均比上年下降9個基點。同時,建行的凈利差和凈息差分別為2.56%及2.74%,分別下降了2個基點和1個基點。
2013年,農行凈利息收益率2.79%,凈利差2.65%,均較上年下降2個基點;交行的凈利差和凈息差分別為2.33%和2.52%,同比分別下降10個基點和7個基點。
對于下降的原因,農行解釋道,一方面2012年人民銀行[微博]兩次下調基準利率,絕大部分貸款于2013年底前完成重定價,重定價后的存量貸款及新發放貸款均執行較低利率,貸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42個基點;另一方面該行對部分定期存款利率適度上浮,部分抵銷了降息對存款平均付息率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中行的凈息差逆市上升,同比增長9個基點至2.24%。其中,中國內地人民幣凈息差為2.49%,比上年上升10個基點;中國內地外幣凈息差為0.96%,比上年下降15個基點;境外機構凈息差為1.28%,比上年上升15個基點。
對這一不降反升的現象,中行副行長岳毅指出,2013年凈息差的改善是優化信貸結構、降低負債成本等工作的綜合結果,相信2014年隨著境內貸款成本的上升,息差會面對壓力,由于中行的海外資產占比較高,同時中間業務收入占比高達30%,受到利率市場化影響較小。
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利息凈收入分別為4433.35億元、3895.44億元、3762.02億元、2835.85億元、1306.58億元,增速分別為6.1%、10.29%、10%、10.36%及8.77%。北京商報記者對比2012年五大國有銀行年報發現,各大銀行的利息凈收入雖然“驚人”,但是增速已經由此前普遍的20%以上下滑至10%左右甚至個位數。
但是各家銀行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依然較高,具體來看,工行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75.2%。非利息收入1463.02億元,增長22.8%,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升2.6個百分點至24.8%;建行、農行、中行、交行的利息凈收入在營業收入中占比分別為76.59%、81.3%、69.59%以及79.46%。如此看來,五大國有銀行依舊在靠利差來度日。
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雖然目前來看利差仍然是上市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利息凈收入的增速已經大幅下滑,上市銀行如果不創新去積極應對互聯網金融等新生事物的沖擊,終究會止步不前。
積極主動謀“觸網”
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大紅特紅的一年,傳統商業銀行也感覺到了互聯網大潮的沖擊。在近期舉辦的業績發布會上,多家國有大行高管對外披露了互聯網金融戰略。
農行副行長李振江表示,該行對互聯網金融持尊重和歡迎態度,并且農行也在制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藍圖,并已成立了領導小組和推進辦公室,包括要在O2O領域建立移動金融開放平臺,打造自己的大數據平臺;在B2C領域,在三農服務上進行新探索;吸收第三方支付嵌入農行金融服務業務,增強客戶黏性;在數據應用領域成立管理信息中心,對農行數據進行挖掘;探索打造農產品直銷等電子化社區,對電商服務平臺進行改造等。
中行副行長祝樹民透露,中行已經成立了網絡金融部,統籌規劃并協調推進全行的網絡金融業務發展。祝樹民介紹,中行加強互聯網金融業務,體現幾個特點,一是搭建了開放的技術和業務平臺,跨界融合,以移動支付為核心,建立按需定制的客戶服務模式;二是發揮中行全球化、多元化,以及貿易融資等方面獨特業務模式,全力打造在線產業鏈跨境服務體系;三是依托網點,深度整合線上生活的多樣性和線下交易的真實性,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發展在線社區金融服務。分析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不會顛覆中、農、工、建等傳統大銀行,但銀行做生意的方式會發生很大變化,成本很高的網點可能會成為傳統銀行的弱點,由于虛擬柜臺和虛擬交易場所的出現,以網點為基地的銀行商業模式可能會被取代。
事實上,近年來,各大商業銀行全力推進電子銀行的發展。去年,工行電子銀行交易額增長14.8%,電子銀行業務筆數占全行業務筆數較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至80.2%,也就是說,該行八成以上的業務是通過電子渠道完成。農行電子渠道交易筆數達445.95億筆,較上年增長40.9%,電子銀行客戶總量達5.12億戶,增長超三成;中行電子銀行交易金額達到110.4萬億元,增長20.83%;建行電子銀行業務收入57.4億元,增幅為20.59%,電子銀行業務迅猛增長,帶動各重要系統交易峰值全面上揚,核心銀行業務系統日交易量峰值達到33019萬筆,同比增長了51.9%。交行電子銀行業務分流率自2011年以來逐漸增長,由66.44%提升至78.33%。
全線超寶寶軍團
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等,銀行業凈息差將進一步收窄;民營銀行的進入、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等將使商業銀行的同業競爭更趨激烈;監管要求的升級、資本約束的加強,給銀行業傳統高資本消耗的增長模式帶來新挑戰。但是優先股的即將推出給上市商業銀行帶來一絲“喜訊”。
盡管銀行發行優先股仍需等待銀監會發布相關的具體實施細則,但各家商業銀行的優先股方案早已成型,工、農、中、建以及浦發銀行有望拔得頭籌。各家方案雖有所不同,但股息率水平多在6.5%-8%這個區間內。更重要的是,隨著上市國有銀行年報出爐,備受機構投資者關注的股息率也浮出水面,這可能也將關系到未來優先股發行后,投資者該如何選擇。
所謂股息率是一年的總派息額與當時市價的比例。在投資實踐中,股息率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標尺之一。
如工行在年報中同時披露了分紅方案,2013年度預計現金分紅金額為919.58億元,比上年增加83.93億元,預計現金分紅比例為35%。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股息2.617元,根據上周五A股收盤價3.46元計算,稅前股息率為7.564%,這一數字遠遠超越“寶寶軍團”的收益率。
同時,建行、農行、中行、交行的分紅方案分別為每10股3元、1.77元、1.96元以及2.6元,同樣按照3月28日收盤價計算,股息率分別為7.519%、7.284%、7.597%以及6.806%,全線超過或者逼近7%,也超越了目前市場上的各種寶產品以及多數銀行理財產品。
這也讓不少人感嘆,存款放銀行還不如買銀行股票。但是由于國內銀行股的估值率較低,銀行股并不是很多投資者的首選。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優先股一旦進入實操階段,不但可以補充資本金,也可以讓普通投資者通過購買類似理財產品的方式獲得收益。
據悉,目前不少大型銀行已經整裝待發。農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確有發行優先股的計劃,但具體條款將在優先股試點管理辦法發布后進行調整。考慮到公開發行必須付固定股息,但未來利率走勢很難判斷,所以該行比較傾向于浮動股息,采取非公開發行方式,規模不超過800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 閆瑾 孟凡霞/文 王飛/制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