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辦銀行獲得重大突破。
兩會期間,國家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透露,首批5家民營銀行將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廣東開展試點,商匯、華北、均瑤、復星、阿里巴巴、萬向、正泰、華峰、騰訊、百業源等民營資本參與試點工作。
在這首批民營銀行中,浙江占據2家,分別由阿里巴巴和萬向、正泰和華峰作為發起人;上海占據1家,由均瑤、復星作為發起人。值得關注的是,這6家當地大型企業,均有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其負責人籍貫均為浙江人士。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方權威渠道獲悉,監管層10日在北京召集民營銀行股東開會,參會人員除了發起企業負責人之外,還有地方監管部門人士。
“浙江系”崛起
從申報情況看,將要試點的浙江2家民營銀行,主要布局在杭州和溫州。
阿里巴巴前身系馬云于1999年一手創立的網上貿易平臺。目前擁有阿里巴巴、淘寶網、支付寶等商務、支付平臺,并通過阿里小貸公司涉足金融業務。萬向集團創建于1969年,2012年實現營收1165億元,目前旗下擁有多家上市公司,還擁有信托等多個金融牌照。
相對“阿里萬向組合”,溫州的“正泰華峰組合”實力也不容小覷。
正泰集團創建于1984年,現有總資產達200多億元,產品涉及低中高壓電器、光伏發電、裝備制造等領域,是我國工業電器龍頭企業和新能源領軍企業。華峰集團創辦于1991年5月,總資產155億元,是一家以化工新材料為主,以金屬、金融、物流、貿易等產業為輔的大型民企。
與此同時,在上海試點的1家民營銀行,其發起企業負責人籍貫均為浙江人士。
均瑤集團創業于1991年7月,2013年集團總資產200多億元,現已形成以航空運輸和商業零售為主營業務,董事長王均金為溫州人。復星集團于1992年創建,目前管理資產超1500億元,董事長郭廣昌為浙江東陽人。
掘金銀行業
浙江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面,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異;钴S,民間資本也非常雄厚,“民資參股銀行”開放程度非常高,尤其是“民企創辦銀行”的憧憬由來已久。
1996年,民生銀行破繭而出,成為中國民營銀行的先行者,盡管外界評論這只是個特例,但無論如何,民間資本的屬性讓它成為中國金融開放的一個特殊標志。
溫州人溫邦彥,作為永久機電的法人代表,入股民生銀行100萬元。開始幾年回報率很低,且投資回收期也較長,好多家發起人股東硬挺到三年就被迫出局。隨著經濟、銀行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股權分置改革后,溫邦彥當年100萬元投資獲得了超額回報,在最高峰時幾乎增值了100倍。
此后,盡管“民企創辦銀行”幾經折戟,但卻迎來了地方法人銀行對民資開放的“入股”機會。
2002年3月,浙江臺州8家城市信用社改組成臺州市商業銀行,這是浙江省第一家地方性民營銀行。2002年7月,浙江8家城市商業銀行都對民營資本開放,此后徹底成為地方性民營銀行。2004年8月,浙商銀行在杭州誕生,民營資本比例達到85.71%。
與此同時,2006年8月,臺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和義烏市稠州城市信用社,升格為浙江泰隆商業銀行和浙江稠州商業銀行。
據浙江省銀監局材料,2012年一季度末,浙江156家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民間資本持股合計487.15億股、占股本總額的74.08%。其中,包括浙江泰隆商業銀行、萬向財務公司在內的40家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為100%民間資本持股。
截至2013年6月末,溫州民資已經進入金融領域的資金規模合計約365億元。其中,進入銀行業的資金規模約200億元,占比達到55%。這些民間資本,多是通過農村合作銀行改制成農商行、銀行增資擴股、民企與銀行合建村鎮銀行等方式實現。
浙企“銀行夢”
參股銀行業,顯然已不能滿足浙江民企“口味”,他們希望自主發起成立民營銀行。
早在5年前,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便籌劃布局金融業。2008年11月,華峰集團成立瑞安華峰小額貸款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小貸公司。尤小平坦承,當初成立小貸公司,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沖著能夠轉制村鎮銀行。
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建議,放開金融業對民營資本的機構準入,依法在溫州成立民營股份制商業銀行。他認為,成立民營股份制商業銀行,可有利于引導信貸資金投向實體經濟,也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去年7月金融“國十條”發布,明確民資可設立風險自擔民營銀行,華峰集團隨即遞交了民營銀行申請。隨后,溫州市政府考慮到首批名額有限,建議華峰聯合正泰兩家企業聯手發起。尤小平對媒體說,設立民營銀行是“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前期的投石問路”。
一份溫州市金融辦調研報告認為,溫州試點民營銀行的條件已成熟,但同時也對民資的“逐利性”予以警惕。2012年3月國務院設立溫州金改試驗區后,當地民資至少4次提交辦民營銀行的正式申請,這些籌劃中的資本金都是幾十億元甚至更多。
事實上,浙江民企“銀行家”夢想由來已久,尤其是在“草根金融”比較活躍的溫州地區。
1984年,方培林在溫州蒼南成立新中國的第一個私人銀行“方興錢莊”,因未取得金融業務許可證,方興錢莊于1989年停辦。2001年,溫州9家企業組成中瑞財團,向浙江銀監局上報成立“建華民營銀行”的申請,未獲批準。
2006年,有溫州市政協委員遞交《關于建立“華僑銀行”的建議》,溫州銀監局答復“時機還不成熟”,之后便沒了下文。2010年,溫商重提籌建溫州華僑銀行事宜,并向國務院遞交了申請報告,最后杳無音訊。2011年下半年,溫州將創辦華僑銀行作為金融綜合改革上報內容之一,并未獲得通過。
2010年,甚至有溫州商人稱,集合30億~50億元資金,組團去臺灣洽談參股銀行,此事后來也不了了之。2012年,10多家國內外溫州商會擬籌建“溫州現代商業控股銀行”,8家溫州金融設備企業欲發起組建“行業銀行”,并遞交相關報告,至今也杳無音訊。
一家商業銀行溫州分行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透露,受不良貸款增加等影響,去年溫州一些銀行已經出現虧損。目前,溫州金融市場競爭比較充分,作為新設立起來的民營銀行,必須要在產品創新方面有特色,否則生存壓力也比較大。
(編輯:李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