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與《財經》雜志聯合主辦,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協辦的2013第七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9月14日在北京舉辦,主題為“商業銀行的變革與創新”。以下是“理財產品新途和業務模式突破”專題討論實錄:
主持人袁滿:現在其實是一個大資管時代,也就是說出了銀行在做理財產品,這個市場上保險、券商還有信托都在做,很多類似的金融機構都在做,在這個大資管時代,銀行作為一個中國最主流、最傳統的金融機構,在這個方面遭受了很多不同的挑戰,這些挑戰是什么?我們銀行打算怎么面對?請我們往博士先談談。
王巖岫:
我認為在今后的銀行轉型,從普通的商業銀行靠規模發展、靠信貸發展這個時代,應該已經漸行漸遠,銀行主要今后要從事,而且今后基本上也是這個業務,主要是資管時代、理財時代。
袁滿:
您剛才談到的互聯網金融沖擊問題,也恰恰是我們今天這場論壇當中下一場議題要探討的問題。
您剛才也談到了通道類業務,將來要加強這種風險管控,你談到了要鼓勵銀行發展這個自己的資產管理計劃,那么在這一點上鼓勵銀行發展自己的資產管理計劃,從監管者角度說有什么相應的政策。
王巖岫:
剛才我也提到,我們中國是間接金融的,銀行占有主導地位,老百姓的金融知識沒那么豐富,我們相應的中介機構也沒那么嚴格,大家還是相信銀行,為什么理財產品這么發達?大家知道把錢存在這里,至少絕大部分是保本。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國要發展適應我們中國金融的一些特色的產品,我們的創新不管是新的資管計劃還是新的創新工具,我們的目的第一是符合中國的金融特色;第二,嚴控風險底線;第三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利益;第四提高銀行的效益和收益性,這是我們的目的。
袁滿:
趙教授,大資管時代,不同的金融機構都會推出一些理財產品,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應該怎么去選擇匹配?
趙欣舸:
首先我們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的這種主導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尤其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像剛才王行長也講了,很多時候大家來買理財產品,就是把理財產品的信用看作是銀行的信用,而且說句老實話,在我們國內應該說大家把這個銀行的信用是看作國家信用。比如說像我們最近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就是關于銀行存款保險,我覺得可能多數的老百姓你跟他談這個話題,他會說為什么,他覺得我在銀行的存款,本身就是應該由國家來保障的,而且我們現在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們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國家,國債的利率要高于銀行同期存款的利率,這個你到別的國家去是難以想象的,因為國債才是理論上的無風險資產,銀行的資產肯定是有風險的。但是在國內兩者卻恰恰反過來了,這也說明了有無數的老百姓,他對銀行有這樣一種信任,然后可能對其他的一些渠道的產品的風險。
比如說現在大家都知道股票、基金這些都是有風險的,但是如果大家的金融知識更加全面、更加豐富的話,他也可能會意識到,像比如說我們拿基金業做一個例子,基金業整體上當然是有風險的,里面的一類產品,比如說拿他的貨幣基金,假如說和我們的銀行理財產品比較一下。如果從回報率的角度來看,應該說相當多的時候這兩種產品是非常接近的,當然就是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大優勢,到了月末或者說季末的時候,剛才王行長說了,你在沖存款的時候,它可能會給你出來一個非常好、非常高的回報率,你有時候會收到一個短信,我現在只有一個短期的十幾天的,您先等一等,他說可以對接月末或者說季末的高收益。但是除了這種特殊的情況,兩者從回報率的角度來講是非常接近。
其他的比如說貨幣基金,他有沒有一些相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優勢呢?其實你比如說他的流動性,一般貨幣基金兩天之后你就可以到帳了,銀行理財產品當然有一些現在是可以很快地道帳,但是多數來講你的流動性是受到限制的。
比如說購買的容易程度,理財產品我們得等它一期一期發,貨幣基金它就存在著。還有我覺得可能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你比如說像貨幣基金他的整個結構,應該說是相對來講很透明的,而且還有一個是他先天他的投資本身就是一個分散化的組合投資,全世界的貨幣基金沒有一個是保本的,全世界的貨幣基金也不是說沒有出現過跌破本金,在美國講就是說跌破一元面值的情況。但是貨幣基金出現一個血本全虧,最后一分錢拿不回來,這個是不可想象的,因為他的出發點就是說他本身是一個分散化的投資組合,但是我們比如說有相當一部分的這種理財產品,可能做不到這一點。因為我現在看到最新的數據,我們知道理財產品分三類,保證收益類就是保本保收益,還有保本浮動收益,還有非保本浮動收益,就是不保本也不保收益。最近好像我們目前發的這些理財產品,應該有大概70%,至少從理論上它是非保本浮動收益,也就是不保本的。
很多人可能說,他雖然說不保本,而且很多銷售人員也這樣講,說不保本,其實沒事兒,如果你真正能保本,你為什么不說它是保本的呢?也就是說還是有那1%甚至萬分之一的可能,會出現災難性的結果,不出事兒沒關系,出了事兒就是大事兒。
但是貨幣基金我還真無法想象,說一個貨幣基金會讓你最后,真的血本全無,因為它本身的結構就已經在這兒了,所以我個人覺得理財產品在現有的市場上,可能還是有一些金融產品,對它有一定的挑戰的,謝謝。
王巖岫:
當然還有一說,剛才說到保本不保收益的產品,這個銀行業做得很多的。比方說我買一個三年期的國債,100%我買了,剩下我拿出3%來買高杠桿的,10倍杠桿率的產品,理論上可以做到10%的收益,一旦大幅下跌,只能說我不賺這10%,可是我本金是保了,這是很多嵌入式產品的個性。
袁滿:
在這里面我想問一下王行長,剛才從王主任的介紹當中能夠知道,將來對通道類產品會是一種比較嚴的管控趨勢,因為它畢竟是借用了銀行的信譽和客戶,但是非常鼓勵銀行發展自己的資產管理產品,從經營者角度上來說,咱們銀行做了什么準備,有什么考慮。
王桂芝:
首先通道類業務,原來在一個管制比較嚴格的情況下的一種創新,現在隨著利率市場化以及我們現在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最近這已經是在往前推了,這樣的話就是銀行在這個理財產品的創新方面,在標準化方面,他又給你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像銀行的信貸資產,現在我自己可以證券化了,今后我的存款就理財化,資產就證券化,理財就結構化,這些方面它也是一種方向。
所以再一個是通道業務,每一個行的情況不太一樣的,跟他的整個業務結構和他的盈利模式是不一樣的,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從我們廣發行來講,通道業務對我們來講影響還是不大的。
我想我們也做好了準備,而且剛才我們王主任和我們教授都對銀行充滿信心,我們也是充滿信心,但是我們在一線,尤其是我們小行,我們的危機感就非常重,我們要遠遠危機感大于我們的監管部門和我們的大行,就是利率市場化對我們的沖擊很大,所以我們這種危機感重的小行,可能恰恰能夠戰勝危機,我們提前就有一些個準備,包括創新、理念、客戶細分、產品創新,像廣發的電子銀行,還有24小時無人值守、社區小銀行、生意人卡等等產品不斷地推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應對。
袁滿:
剛才我們也談到了理財產品的兌付問題。
我有一個疑惑,當然不光是銀行理財了,包括信托產品。到目前來看,我們非常強烈地感覺到,好像體現了一種剛性兌付,在這里我想問問王博士,你兌付的產品,真的是都能夠按照說的收益率那么剛性兌付嗎?還是中間有一些什么樣的考慮。
王巖岫:
在這種情況下,他保證兌付了,我覺得這還是高收益、高風險的情況。你知道我們銀行很多時候理財產品接貸款,貸款現在是6%以上,有很多機構說我的貸款利率都達到7%、8%,有的企業說我得10%才能貸到款,那我問一下銀行的理財產品才做到4.5%左右那么低,我又引出一個話題,低收益、低風險,剛性兌付是理所當然的。既然銀行都那么高了,我這個才4.5%最高的年化收益率,那你給我剛性兌付都是可以的。今后推出這種資管的計劃,每個項目要獨立開戶、獨立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這樣的話你就要在享受高利率的同時,你要承擔破產的風險,是這樣一個情況。
袁滿:
也就是說未來的這種理財計劃當中,如果一旦出現不能夠達成當初的承諾收益,我們也是做好了出現不能兌付的應對準備是嗎?
王巖岫:
按道理上來說,完全應該這樣,單獨建帳、單獨投資,而且這種投資我們當然是作為進行了風險評估的,高傾向性投資者風險的客戶,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通過你的資產組合來得到。比方說我現在做一些權益類投資,我可以做10個風險組合,那你可以,比方說有一個出現風險,你另外一個保證大概10%左右的回報,你也回來了。所以這個是我們想今后這種要通過它的風險組合,就是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甚至跨市場的,不光是10個風險組合,可能跨市場、跨產品的,國內國外的,甚至比方說貴金屬的、股權類的、債權類的、貨幣市場的、債權市場的,股權類投資,通過這樣達到一個高收益。
袁滿:
趙您認為怎么面對未來的風險。
趙欣舸:
其實本來剛性對付這件事兒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剛才說了,比如說如果是理財產品的話,分這三類,如果是保本保收益,你就應該本和收益都剛性兌付沒什么好說的,如果是保本服從收益,比如說像我剛才舉的兩個例子,都是屬于這樣的產品,最壞的結果你把本金拿回去,你可能賺不到錢,如果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論上你一分錢拿不會去,這個理論上也是存在的,就是理論上應該說不存在剛性兌付的問題,那你就看這個東西事先怎么約定的,你既然簽了這個和約,理論上認同這個東西。
但是現在我想在實際的操作中,可能雖然有一些是非保本的,但是實際上尤其是銀行理財也有,信托業也是有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個后面都是有一個,可能大寫的兩個字,就是“維穩”,不能出事兒,出了群體性事件的話你們自己兜著。出于這樣的考慮,很多其實并不是契約中規定的,實際上在操作中也就變成了剛性兌付了。
但是這樣長此以往,說老實話對于培養投資者理性、健康的投資理念,并不是一件好事兒,我自己有時候就說,我其實害過不少朋友。比如說有人來問我這個東西能不能買,我仔細看說非保本的,你要考慮好。但是最后發現雖然他說是非保本的,但是最后如果剛性兌付的話,他是可以把這個錢拿回來的,所以他并不承擔風險,他等于無風險拿到了一個高于正常無風險的利率。大家如果最后都學乖了的話,那這個東西其實就是沒風險的,我干嘛不去買它呢。
所以說如果是這個樣子,對于培育健康的投資者的心態和心理,確實不是一件好事兒,但是有一點要強調,我們說在現實中出現的銷售環節中可能會看到的這樣的問題,他有時候會來告訴你,這個東西寫是這么寫,但是你您放心,第一個是從來沒出過事兒,第二個是真出了事兒銀行在這兒呢,您還怕嗎?所有這樣的銷售行為存在的話,因為你不要忘記相當多的購買理財產品的人士。剛才我們一直用個人投資者這樣的概念,很多人根本沒有把自己看成是投資者,他說這就是我到這兒存定期換了一種形式,對于這些人來講,剛才一些銷售人在銷售過程中講的話,那就絕對是誤導,這種情況下你要求他完全責任自負,空白也是公平的。
王巖岫:
我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再給大家正本清源解釋一下,我沒有絲毫袒護理財產品的意思,咱們站在一個完全的金融消費者的該度來講,首先現在我們70%左右保本的,有40%,另外保本保收益有40%,另外有30%左右保本不保收益,另外30%是不保收益的。那么這30%不保收益,比如說另類投資、股權類的、衍生品的、指數基金的這種,都是銷售給私人銀行類機構投資者,你一般還買不到,這種收益的一般也很高。當然也發生過個別可能造成過損失的情況,但到目前為止,很少投訴的。如果有投訴,我們都非常重視來解決這個問題。
多一份金融知識,多保障您的財產安全,就是這么一回事兒。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先生:
剛才王行長講的理財產品有關發言講得非常好,對我很有啟發,同時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我們關注到一個現象,中國銀行業做理財產品最近幾年紅紅火火,做的規模非常大,但是如果看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水平,相對的收益率卻非常低,我想請教王行長,銀行如何通過理財產品加強銀行創利的能力。
王桂芝:
實際上銀行的高盈利的水平,主要是因為我們過去的利率的管制,所以使得我們銀行對這種高盈利已經習慣了,覺得銀行好像就是應該這樣賺錢,真正的銀行通過代客理財業務,來賺取中間業務收入,提高我們的盈利,他這個速度要遠遠低于我們現在的存貸利差。你剛才講的那個問題,我們現在的理財產品,相比于存貸利差來講,肯定我們理財賺的錢太少了。但是這恰恰是中國銀行業的問題所在。所以你現在必須要做回銀行應該做的事兒,銀行是服務業,銀行就是代客理財,你就應該賺那點兒服務費、賺那點兒管理費,所以我們等于是要回歸到銀行的服務本色,回歸到理財本身的本色,這是第一。
第二個是現在的理財產品賺錢少,還有一個什么問題呢?有些剛才講,寧可我的收入很少,我還要做呢,他很大的一個方面是為了拉存款,我這個銀行把存款吸引過來就有存貸比,有了存貸比就可以貸款,用貸款利差來彌補到我理財的收入。所以這些都是需要改變的,隨著我們的利率市場化,隨著我們現在的整個大資管時代的到來,銀行的高盈利時代,我覺得就要過去了,吃存貸利差的金飯碗就應該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