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與《財經》雜志聯合主辦,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協辦的2013第七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9月14日在北京舉辦,主題為“商業銀行的變革與創新”。工商銀行的副行長張紅力博士,演講題目為《應對挑戰——商業銀行的轉型與創新》。以下為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到中歐來參加這次會議。今天早晨聽了三位主旨嘉賓地發言,還是很有感觸的,確實他們把整個我們國家經濟當中遇到的挑戰,世界當中大的宏觀的一些問題,以及我們金融業下一步轉型發展的一些大的宏觀、框架都談得非常好,所以說我的發言跟他們相比,自己感覺還是有一些蒼白,不過還是試圖對這個問題給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利率市場化,工商銀行非常地支持,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也準備好來迎接利率市場化這方面的到來。但是我想整個銀行大的轉型和創新,還是要從大的宏觀方面有幾點考慮,所以我個人想分享以下幾點考慮給大家。
第一個就是銀行的轉型與創新應該與金融在中國的經濟當中的地位相吻合。
幾十年前我們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說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是新中國以來歷史上第一次把金融放到這么一個戰略的高度來談,金融是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意味著什么?列寧在100多年前帝國主義論的時候曾經有一段論述,美國整個社會核心是金融資本主義。作為一個金融資本主義的根本那就意味著它整個的體制,包括社會體制、政治體制,都是建立在金融資資本主義的框架下,這么一個模式產生的一個政權和國家。現在我們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談得比較多,其實國外并沒有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這兩個詞匯。我們可能更加聽到的是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例如在歐洲大陸,德國特別作為一個很好的樣子,或者像美國這樣的,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市場。所以說當我們考慮到我們金融在國民經濟當中的地位的時候,要想到我們究竟想讓金融為我們國家做什么?目標是什么?所以說我們任何銀行的轉型與發展,要與我們中國的經濟這個定位,金融在經濟當中的定位要相匹配。
同時大家也都知道,我們國家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在這樣一個,還是以銀行資金為主導的金融框架下怎么樣進行轉型,怎么樣能夠更好地支持經濟,我覺得這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和知道這么做是有利于經濟發展的。十八大當中也特意提出了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其實這里面馬上還有一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就是經濟當中要有這種目標,有了這種目標,金融才可以為實體經濟更好地服務。當金融在經濟當中的地位確認以后,當這個模式確定以后,很重要的一點我們要尊重它的規律,金融是有規律的、銀行是有規律的,保險業是有規律的,證券業也是有規律的。怎么樣能夠尊重規律的情況下,使這個金融業能夠更好地發展,為實體經濟來服務,我想這也是需要面臨的問題,有的時候太多不遵循規律,太多不強調特色,使這個市場發展起來,就像蔡主席剛才說的,可能一個在任何一個其他的市場當中,一個非常意外的實踐,在我們這兒發生的次數太多了,不合規的東西,這是我要說的第一個看法。
第二個看法,我認為銀行的轉型與創新,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想要看的是,剛才我給的數字也證明,中國的金融業,如果按照整個金融資產來算的話大概是120萬億,銀行的金融資產大概是110萬億,也就是說保險和證券加一起還不到10%,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銀行還是金融體系當中的主要力量,對于一個經濟想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的話,如果你想需要長期或者永遠性的資金,可能在近期和中期的融資渠道還是銀行。
美國銀行貸款大概是14%,如果加上一些債券和其他的話,像我們銀行也買一些企業債還有一些信托的產品的話,大概銀行的是30%,說70%來自于資本市場。美國市場是相對發達的,如果說一個企業創新,創新型的企業想發展的話,這就是他為什么有天使基金、有PE,最后上市,資本市場打通,這個資本市場的話,是有利于這樣的企業的發展的。
對于一個工業化剛剛開始的中國,我們的金融市場現在是以銀行為主,我認為是合理的,是銀行主導的。也就是說從企業,從其長期發展來講,怎么樣要求銀行更好地位實體經濟服務。
李總理兩天前在大連達沃斯指出,中國經濟現在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擴大內需是最大的結構調整,從中實現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通過現代服務業的支撐,我認為現代服務業指的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指銀行。所以說有的時候大家認為,銀行是虛擬經濟,把銀行與實體經濟對起來來做,我認為這是不對的,銀行作為一個服務業,也是市場經濟重要的一部分,實體經濟是皮和肉的關系,是不能夠進行分合的,更不能進行對立的。
而且李總理還說,我們這次的轉型升級是要高質量、高效率,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科技創新型和普惠廣大人民群眾。我想這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我想也回答了剛才德意志銀行的Caio KOCH-WESER說的,我們國家未來10年大的風險貧困差距、環境等等和科技創新等等一系列方面的問題,話是這么說了,怎么來做,在座的各位也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第三點意見,銀行的轉型與創新必須要做好風險把控。
蔡主席剛才特別提到,現在全世界的十大銀行當中,有四家是我們中國的銀行,100年前,全世界前100家的銀行今天一個都不在了,30年前世界的十大銀行主要是日資銀行為主,7、8年前全世界的十大銀行主要以歐美為主,今天世界前十大銀行,有四家是中國的銀行,我只能說這證明一點,上來非常艱難下去非常容易。所以說我們非常珍惜,也應該珍惜我們今天來來之不易的成績,當你成為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像工商銀行在世界上六七項指標都是第一。但對我們管理層的壓力,每天是如履薄冰,因為你會發現很多模式,我們想學的東西都很難再找到,包括金融危機發生。我們有的時候學美國,我們學歐洲,但是突然間金融危機發生,發現我們的老師本身也有病,這種病是癌癥還是簡簡單單的中感冒,很多有待于未來的有志者,包括在座的各位來進行分析。
但是我們知道有一點,要循序漸進,要把握好先機,要把握好風險,有的時候我接到人打電話,說紅力,我們現在談判很艱難,基本上你們銀行不承擔任何責任,把風險都給我們了,我當然要客客氣氣給予回答,但是我心里是非常暗喜,為什么?因為我們帶出去每一分錢,不是工商銀行的錢,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是儲戶的錢,我們的責任就是要保證這筆錢安全,要能夠真正地,這樣才為我們國家、為我們整個社會、為我們整個民族,當然也為我們金融體系和我們銀行,能夠起到一個穩定劑的作用,所以說為什么以我們穩健的文化和風險把控的文化感到驕傲。
另外我說要把風險把控好,就是想做一件事兒很容易,但是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想好這方面的后果,例如法制框架,當我們說我們要創新,當我們說要轉型,當我們說要利率市場化,要資本項下開放,當我們要放大對外各方面的開放,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法律框架,第二個是我們有沒有我們的人才結構和人才建設,我們現在地學校培養出來的,是不是適合于這場市場競爭的金融人才,包括在座的各位。我們的體制、機制,今天蔡主席講了很多,我們的公司治理是否適合于這樣的公司來進行競爭?也就是說在競爭當中成長我們非常歡迎,但是在競爭成長當中,作為一個金融怎么樣進行成長,這樣的法制框架如何,例如存款、保險。
美國基本上大概現在是100萬還是150萬FDIC,就是整個存款保險,也就是你存款過了這個數銀行倒閉了不保了,但是你想想中國是多少個數?如果中國也是10萬的話,你的存款放在我們工商銀行,如果有一家銀行倒了,10萬以上銀行不給你,我們的社會承擔力夠不夠?所以說這種保險公司是否也應該先成立?以便在銀行,真正在一個市場競爭的情況下,銀行能夠應付得了,幾百個、幾千個、幾萬個員工,成千上萬個儲戶,怎么樣給予很好地對待。
所以我說銀行的轉型與創新,更必須要做好風險方面的把控與風險這方面的制度安排要相適應,因為我們必須要遵守和尊敬金融業的規律,它是有規律的。
最后我想簡單再說幾句,就是工商銀行在轉型和創新方面,一直也做著非常積極的工作,前期為了積極地應對利率市場化方面的大背景下的各種挑戰,我們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持續地完善的體制和機制,完善公司治理、構建一體化的公司治理,實現了客戶的統一管理,金融資產統一試圖,全球統一授信,全球統一資產管理,以及全球統一科技平臺,提高了對客戶的境內外一體化服務能力。
第二個是工商銀行全部調整經營結構、資產結構、負債結構、收益結構、客戶結構和渠道結構,實現了結構集約化、多元化和綜合化。另外根據最近和整個市場當中,對信息化方面的一些工作,工商銀行也是在建立信息化銀行,以大數據技術鍛造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方面,
也做了這方面大量的工作,同時構建作為綜合化經營的銀行,加速實現了多元的盈利結構。我們有保險公司、投行(工銀國際)、租賃公司(工銀租賃)、資產管理公司(工銀瑞信[微博]資產管理公司),總共這方面我們在認真地準備,并積極地應對和歡迎銀行利率市場化的整個大時代,各個方面大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