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盛青紅 藍姝 廣州報道
面對風險越來越高的政信產品,每周平均都要發行4-5只產品的亢奮激進的信托公司,監管層不得不再次出手。記者從多位信托人士處獲悉,近日,銀監會叫停部分信托公司的政信類項目,并且停止審批新的政信信托項目。
今年以來,貼著“政府信用背書”、“財政兜底”等標簽的政信信托產品接替房地產信托成為“明星”,發行異常火爆,最多的中融信托一家就發行了185只產品,有的甚至發行幾分鐘就被“秒殺”完畢。
政信合作是在2009年遭遇叫停后,隨著銀監會今年2月出臺的地方平臺貸新政(《銀監會關于加強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卷土重來的。新一輪地方政府刺激計劃下,勢頭與規模遠遠超過2009年。而政信信托產品的發行規模遠遠超過有關部門年初關于信托為地方融資平臺輸血3000億的規模預期。
政信信托在延緩地方政府債務到期壓力的同時,亦難免隱患重重。作為一種本質上只是延緩地方政府到期壓力的一種權宜手段,政信信托產品普遍融資成本在10%以上,高企的資金成本與政信產品投向收益率普遍不高的矛盾愈加深化;另一方面,利益驅動下光顧著賺取手續費的信托公司亦存在種種問題,一哄而上,部分政信產品存在項目管理風險,擔保、抵押行為違規,操作環節存在法律風險和漏洞。
“政信”兇猛重來
相較2009年,這一輪政信產品來勢更為兇猛。銀監會地方平臺貸新政和“地方版4萬億”成為政信產品的直接催化劑。而不少地方政府在債務到期壓力以及“保增長”下的基建項目上馬,紛紛通過各種路徑找錢。而繼房地產信托沉寂后,熱銷的政信產品亦為信托公司們找到了一條新的生財之路。
“從年初我們就開始瞄準政信信托了,今年以來我們發行了上百只政信產品,幾乎每周發行四五只產品,并且也是我們賣得最火的一類產品,幾乎一兩天就一售而空。”一位中融信托的銷售經理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地方版上萬億經濟發展計劃相繼落地后,中融信托就果斷轉投政信合作業務,信托經理紛紛突擊地方融資平臺尋找項目,政信信托成為中融今年的業務重點。
“信托公司們都在紛紛搶占這個新的蛋糕。”華澳信托經理史先生告訴記者。中信、天津、長安、中鐵、平安均紛紛數百億發行政信產品。而像粵財信托這樣一些本身有著地方政府資金平臺性質的信托企業則在與地方政府的“政銀信”、“政信”合作方面更加大手筆,協議一簽動輒就是上百億的項目。
在高收益率和政府財政兜底等標簽下,投資者對政信產品的空前熱情亦被激發。“近期很多投資者及第三方理財機構都在尋求政信產品,”深圳一信托銷售經理對記者表示,“不過好的政信項目經常是在一天內就一售而空。”一些信托產品銷售火爆到“秒殺”。
來自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政信合作類信托余額為3903.5億元,較去年年底激增1366.7億元,占比也從去年年底的5.27%提高至6.18%。
用益信托分析師王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2012年政信合作熱潮與2008年下半年的熱潮有兩方面相似因素,其一就是地方版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相繼落地,在保增長的動力下,地方政府紛紛上項目,新增項目有資金需求;其二信托業在房地產信托、礦產信托、藝術品信托停滯不前的狀態下急需業務增長點進行逆勢突圍。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2009年政信合作瘋狂的代價將在2012年兌現,地方政府進入債務償還期高峰期,地方融資平臺急需新的資金來緩解還款壓力,再加上監管層對銀行平臺貸的控制,政信合作成為地方融資平臺相對便捷現實的融資渠道。
監管難題
對于政信信托的風險,監管部門一直是保持警惕的。早在今年8月,銀監會非銀部約談十多家信托公司,重申信托公司為仍在“名單”內的地方融資平臺提供的融資,總量不得超過2011年年末的規模,須切實執行“降舊控新”目標。“當時以為所有的政信合作都要被叫停。”上海一信托人士向記者回憶道。
事實上,信托公司也明白,信托產品本身的熱潮亦是政策刀尖上的舞蹈。對于政信產品的潛在的風險,信托公司本身并非沒有警惕。“如果城投債出現違約,關聯平臺下的政信合作項目兌付肯定受影響。”史經理告訴記者。
“政信合作業務從來都是看政策吃飯的。”北京一私募經理對記者表示,他認為這也是政策松綁的情況下政信合作陷入非理性瘋狂的重要因素,在不知道政策何時收緊的情況下,只能快馬加鞭,野蠻生長。
在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經濟下行等諸多因素面前,監管層對于政信產品的政策,也似乎顯得謹慎。近日銀監會通過窗口叫停了中融信托等幾家大型信托公司的部分政信信托產品,同時暫停審批新的政信信托產品。據中融信托內部人士透露:為“名單”內地方融資平臺提供的融資總量超過2011年末規模的信托公司上報的政信類項目將不再審批,對“名單”內提供融資的政信類項目嚴格審查,也很難批下來。
“新的政信信托項目確實暫停審批了,重啟項目審批至少要到明年開春。”應宇峰告訴記者。他解釋說,銀監會之所以叫停新項目審批,是因為中融信托發行太多的政信信托產品,出于對政信合作規模總量的控制,銀監會才出手。
此番銀監會并沒有全面叫停,窗口指導是出于對規模和風險的把控,用益信托分析師閔青華告訴記者,近期政信類上升勢頭太猛了,并且臨近年關。他表示,銀監會此舉的直接影響是到四季度政信類業務勢頭應該會有所減緩,但對信托公司總體業務影響應該不大,東邊不亮西邊亮,信托公司又會開發新的類別項目沖擊規模,就好比以前房地產信托受到打壓,政信類業務才開始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