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史進峰 北京報道
11月19日,南方某地級市銀監局人士向記者透露,當地城投企業的中票和企業債發行均被暫停,監管機構已然開始行動。
進入2012年,城投債陷入“非理性”繁榮,與一年前受違約風波沖擊下整個市場流動性停滯,近乎天壤之別。
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共有393只城投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掛牌,籌資規模達到4686億元。
“其中,大部分城投債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持有,特別是部分城投債由于市場認可度不高,導致承銷銀行被動持券,這使得平臺風險仍大量留在銀行體系內,并未得到有效分散,銀行的實際風險敞口上升。”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內部最新季度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一針見血指出城投債繁榮與銀行風險敞口上升之間的關系。此次會議上,同樣被尚福林著重強調的還有同樣火爆的基建信托、房地產信托、資金池信托、票據貼現等與影子銀行風險密切關聯的話題。
“這些問題,將成為下一階段監管關注的重點。”多位監管人士表示。
影子銀行風險到底有多大?
盡管此前尚福林公開表示,中國所謂的影子銀行與西方有實質之別,且無論理財產品、信托產品都置于監管之下,風險可控,但這并不意味著監管機構對影子銀行風險隱憂視而不見。
“越來越多的融資平臺正在改變原有融資模式,”上述會議上,尚福林直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今年以來,政府平臺通過企業債券、信托計劃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很普遍,城投債發行增長迅猛。
4000億信政合作+4686億城投債
表外融資對于2012年處于償債高峰的地方政府意味著什么?
19日,某南方監管機構人士介紹,以南方某地級市為例,今年以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狀況在流量和存量方面均得到了較為充分保障,金融機構為當地政府融資平臺全年解決了將近300億的融資缺口,其中,企業債、中票短融和信托等表外融資就增加了100億元,占到了三分之一。
上述人士介紹,當地監管機構和銀行業采取了幾項措施:第一,“退”。銀監局內部成立專門小組,負責平臺退出審核工作,一旦獲得退出資格就獲得了企業債發行資格。通過發債融資,今年就解決了50億元的資金難題。第二,根據新的監管條件,被納入監測類的平臺,也要通過調整融資目的,比如以保障房用途方式申請貸款、發債,為其再建、續建項目的融資。第三,通過收回再貸、據實定貸等方式解決了100億元資金缺口。
300億落實之后,當地融資平臺的狀況得到了改善。如今,一旦發債通道堵塞,將對當地城投企業的融資造成相當大的沖擊,但對監管機構而言,地方政府平臺融資表外化趨勢帶來的風險卻讓他們無法坐視不理。
“無論信托還是城投債,實質都是借新還舊的擊鼓傳花游戲。”一位信托公司高管告訴記者,今年信政合作的信托項目收益率多在10%以上,大家心里都清楚其中的風險所在。與城投債火爆相映襯的是,基建類信托的崛起,這背后正是2009年之后因風險問題被銀監會重手壓制的信政合作業務死灰復燃。
截至2012年三季末,信政合作類信托余額為3903.5億元,較今年初激增1366.7億元,占比也從年初5.27%提高至6.18%。
2012年償債高峰承壓之下,信托資金成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除銀行貸款、發債融資之外的第三大融資來源;而在銀信合作、房地產信托屢被監管限制下,信政合作亦成為諸多信托公司2012年以后大規模涉入的領域,素以業內彪悍著稱的中融信托,便將政信合作列為今年業務重點,旗下各業務托對上報的項目多達數十個。
上述信托公司高管表示,基建信托,原則上也采取名單制管理的形式,即信托公司的基建信托項目,基本針對清理完畢、合規的平臺,且原則上要與當地銀監局進行溝通,“如果當地監管機構說OK,我們就可以做了。”
對于基建信托,監管機構的意思很明確,盡量做到總量控制,不要讓規模失控。
“總量控制是底線。”上述地方銀監局人士告訴記者,在銀監會最新要求中,明確提出重點排查平臺貸款償還情況、平臺貸款分類變動情況、新設平臺以及新增平臺貸款投向的合規性,要繼續嚴格落實平臺貸款總量控制要求,對于違反政策以各種名目“繞道”進入平臺的貸款,必須加以清收。
至于債券、信托等其他融資途徑,則有望被統一納入風險敞口,防止過度授信和多頭授信,這實質上與目前監管層對各行鐵道部貸款的要求相似,而諸如建行等部分銀行,今年以來已經將該行承銷的企業債額度統一納入銀行風險敞口,進行管理。
以某國有大行為例,截至2012年8月末,該行對鐵道部集團授信余額2226億元,較年初增長371.77億元。其中,固貸1590多億元、流貸61.42億元,債券投資545.73億元。
“債券融資比2008年增長420多億元,增長率348%。”上述銀行風控部人士坦言,在統一授信管理制下,債券融資被得到緊密跟蹤,“以債替貸”得以快速發展。
重整城投債、信托、票據融資 尚福林劍指影子銀行風險
調研資金池信托
“十八大之前,監管機構就資金池信托業務專項調研過。”19日,中誠信托一位高層告訴本報記者。近三四個月來,有關銀監會叫停資金池信托的消息時有傳出,“監管機構明確主張不鼓勵資金池信托,他們認為風險很大。”
資金池信托業務,被視為中國式影子銀行又一項可被全面復制的業務。據上述中城信托人士分析,與之前的信托類產品相比,資金池往往并非同一時間同一標的的安排,期限錯配、規模甚至也是開放式的,資金池信托實質是一種不定向信托。
“用款是不清晰的,借新還舊,滾動式發行,與此前銀行理財資金池相似。”上述人士認為,只要信托能捂得住就會一直捂住,一旦資金周轉不開,償付風險就可能接踵而至。
“理財、信托業務快速擴張中的風險不容忽視。”上述季度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尚福林強調。
“一些銀行為規避貸款規模、監管指標考核以及限制性信貸政策等要求,借道信托、證券、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同業,通過發起理財計劃、認購專項信托產品或信托收益權等渠道,將銀行資金投向融資性項目,資產表外化趨勢明顯。”銀監會強調。
在7萬億信托+6.7萬億銀行理財產品背后,商業銀行資產表外化真正的危機在于,“銀行在部分業務中承擔了實際的代償和兜底責任,而相應的風險管理遠未到位。”
“由于數量如此龐大且難以管理,中國影子銀行部門已經成為未來幾年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個潛在源頭。”在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看來,特別令人擔憂的是理財產品的資產質量和透明性問題。一些理財產品背后對應的基礎資產多是一些空殼房地產項目、長期基礎設施工程,理財資金甚至是投向了一些高風險項目,而這些項目可能并不能產生足夠的現金流來償還債務。
此外,尚福林還對票據業務風險作出提示,“前三季度金融機構票據融資增長8313億元,遠高于去年全年的112億元。”
“部分銀行出于增加手續費收入、做大存款規模等目的,脫離真實貿易背景開票,最終償付風險仍由銀行承擔;部分銀行資金通過票據融資投向違規金融限制性行業;一些票據‘掮客’利用銀行貼現的規模限制和不同地區貼現利率的差異,倒買倒賣票據,使大量票據隱藏在民間融資市場,非法經營案件風險較大。”尚福林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