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動態 > 正文
 

銀行改革大考之年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1日 11:57 和訊網-《財經》雜志

  2005年10月,經過外匯注資、財務重組后的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均進入攻堅階段。中國建設銀行的上市、中國銀行的引資以及中國工商銀行的股改掛牌,恰好依次構成了銀行改革步驟的三個梯度。隨著中國建設銀行上市的完成,自2003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宏大戰略已充分展開,航標與暗礁,陽光與陰影,自此一覽無遺。

  正因如此,關于銀行改革邏輯的檢討之聲也愈演愈烈。大者如金融安全戰略,小者如
上市地選擇,無一不在公眾探討的范圍之內。其中既有切中肯綮的建言,也不乏混淆視聽的噪音。然而建行、中行和工行不同的路徑選擇和相同的操作困境,正需要在比較對照中求得正解。

  戰略投資者的選擇和定價問題,是現階段最核心也是最具爭議的話題。建行與美洲銀行間的期權安排,蘇格蘭皇家銀行“一拖二”的入股設計,淡馬錫的戰略投資者身份,均有可供商榷之處。作為改革實踐的一部分,這些問題都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即或操作中存有誤差,也正是改革深化的自然現象,自不可簡單地以“破壞金融安全”、“賤賣國有資產”等“宏大敘事”予以棒殺。

  事實上,建行、中行和工行的重組上市,其目標均不在于融資多少,而在于引入改造自身的制度因素。然而一方面,在嚴格把握國家控股權的前提下,真正有意進入的戰略投資者本就鳳毛麟角,另一方面三家銀行同時上路,在一定意義上更加劇了內部競爭。專家指出,這一問題的實質在于,從重組到上市的整個操作過程,三家銀行均由銀行管理層在一線主持,而作為國有出資人代表的中央匯金公司卻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這在過度激勵了銀行追求上市速度的同時,也使得對于既定改革戰略在實施過程缺乏統一細致的部署。

  無論如何,2005年必將以

銀行改革過關之年載入中國金融史冊,而對于這一過關之年寶貴經驗的正確解讀與反思,正決定著中國銀行業的未來。

  ——編者

    本系列其他文章:

    建行IPO洗禮

    建行為何不能發A股

    中行引資未了局

    工行設立航標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8,1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