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宋佳燕/深圳報道
又進入轉型的十字路口。利率市場化面前,銀行不得不打破多年同質化競爭的魔咒。股份行體系里,資產規模接近的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特色鮮明,形成“三國鼎立”。
半年報披露的信息顯示,銀行競爭力的較量已是近身廝殺,股份行版圖暗生變數。今年年底,興業、民生或搶奪招行的頭把交椅。而經歷多年整合的平安銀行,綜合金融的戰略又賦予它怎樣的行業角色?
股份行“三國殺”,
興業民生年底或搶奪第一
股份行的競爭走到近身廝殺的路口。其中招行、興業、民生三家銀行競爭最為激烈。翻開今年上半年的戰績,股份行的版圖已暗生變數。
資產規模上,招行、興業和民生分別為3.81萬億元、3.58萬億元和3.41萬億元。股份行的龍頭依然是招行,但其遙遙領先的時代不復存在,興業緊隨其后,民生暫列榜眼。
近五年中,招行與民生、興業保持著六七千億元左右的資產規模差距。去年年底開始,這一差距縮小為兩千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招行僅比興業多2300億元,比民生多4000億元。
從盈利情況看,招行被趕超的趨勢更加明顯,排名略有變化。今年上半年,民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229.45億元,與排名第一的招行僅相差33.26億元,興業則憑借216.38億元的凈利潤位居股份行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招行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僅12.39%,遠低于民生的20.43%,更難及興業的26.52%。按此趨勢,今年年底,招行的股份行頭把交椅很可能被民生或興業搶占。
除了“保首”之戰,股份行第二名的爭奪也充滿懸念。資產規模上,目前興業比民生多1671.85億元,略勝一籌;而在凈利潤上民生超出興業13.07億元,已迎頭追趕招行。
“股份行三國殺的時代來了。”一位在資本市場浸淫近十年的人士稱。
拋開數字排位,讓我們來看上述股份行資產結構的主要變化。
近年來招行的“信托收益權”項目資產增長極快。以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為例,今年上半年該項資產增長近3倍達4260.88億元。其中最明顯的是“信托收益權”一項,從年初的136億元增加到1038.11億元,增幅達663%。而在應收款項類投資項下,“信托收益權及其他”也猛增至458.98億元,去年同期這一項為0。
民生應收款項類投資規模同樣出現了飆升,6月末數據為427.31億元,是年初的2.84倍。但其占比最大的并非“信托收益權”,而是“資產管理計劃”,2012年末這一項目數據仍為0,而今年上半年已增至272.09億元。
有“同業之王”稱號的興業,其信托收益權(分散在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應收款項類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三個科目)上半年合計7136億元,比年初增長34%。值得注意的是,興業率先針對應收款項類投資計提撥備8.7億元,被認為降低了未來針對信托收益權出臺監管措施造成的財務風險。
興業中間收入增速74%最高,
民生或年內迎來不良拐點
銀行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多變。尤其是利率市場化的逼近,讓銀行秩序的重構充滿想象力。
“未來的幾年當中,我們的外部環境里需要考慮的最大一個因素就是利率市場化。這個會改變原先的資源分配,也會改變我們在競爭方面的一些驅動因素。”一位銀行高管表示。
半年報顯示,招行、興業、民生三家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合計達1302.66億元,依然是各家銀行的看家法寶。
那么,銀行找到了哪些破除同質化魔咒的核心競爭力?
工行行長楊凱生曾表示,中國的銀行業不應該再過度依賴存貸利差的收入來保持自己盈利能力的增長,應該走出一條總資產規模不無限擴大,而盈利能力可持續增長的新路子,其中重要的途徑就是繼續積極地發展中間業務。
今年上半年,幾家股份行的中間業務均出現大幅增長。其中興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08.2億元,同比增長74%,成為中間業務收入增速最快的銀行。而民生、招行今年上半年中間業務增速分別為61.7%、45.5%%。
實際上,興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已連續三年保持超50%的高增長,成為該行業績增長的支柱之一。與中間業務高增長相反,受8號文及流動性緊張影響,該行二季度的同業資產比年初縮水3.42%至11268億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興業銀行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典型代表,對同業業務的監管風險是該行面臨的主要壓力。而該行對金融資產領域的掌控,早已演化出明顯優于同行的盈利能力。其凈資產收益率(ROE)多年保持在25%以上,居行業前三甲。
興業銀行行長李仁杰曾對媒體表示,商業銀行今后貸款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小,業務收入會更加多元化。興業銀行在投行、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新興業務方向上做了很多制度安排,從而面對未來競爭和挑戰。
另一個同樣高度市場化的銀行是民生銀行。該行將龐大的根系扎在小商戶、小微企業當中,小微業務做得風生水起。民生定位于做“民營企業的銀行、小微企業的銀行、高端客戶的銀行”,目前已經形成清晰的業務格局。中報顯示,該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3860.25億元,增幅21.79%。
去年,民生銀行董事會提出打造“2.0版的民生銀行”,新戰略之一就是“聚集小微”。根據民生銀行董事會制定的第二個《五年發展綱要》,民生銀行的小微貸款將以每年新增1000億元的速度增長,預計小微余額三年后將增至6000億元。
截至6月末,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78%,比年初上升15個BP。而逾期貸款激增47%。主要是90天內的逾期貸款,且大部分是保證或質押貸款。長江證券銀行分析師劉俊認為該行“年內或迎來不良的拐點”。
招行零售被追趕,
平安綜合金融待檢驗
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招商銀行,依然處于二次轉型中。
該行的零售業務的優勢明顯,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零售業務稅前利潤為120.72億元,同比增長27.89%,零售業務凈收入268.96億元,同比增長21.62%,占營業凈收入的44.23%,同比提升3.72個百分點。
從去年開始,招行的零售開始涵蓋小微貸款業務。該行500萬元以下的貸款,都歸于零售條線,并將兩小業務(小企業和小微企業)作為二次轉型的重頭戲之一。
截至6月末,該行“兩小”貸款余額合計5253.14億元,比年初增長39.14%。其中小企業貸款余額2702.02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2551.12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34.82%、44.02%。
“招行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重新定位,在零售上搶占了先機,但別人追趕很快,在小企業上的效果還需觀察。”業內人士表示。
盡管招行今年上半年以262.76億元的凈利潤居股份行第一,但近幾年該行的凈利潤增長已明顯不如民生、興業。從2008年至2012年,招行凈利潤增長115%,而民生和興業這一數據分別增長383%和220%。
“新行長田惠宇上任不長,招行規模這么大,要徹底摸清底細確定方向,還需要一定時間。”招行華南地區某支行行長對理財周報記者表示。
而被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幾年可能是黑馬”的平安銀行,今年同樣經歷了高層變更,并頻頻傳出未來發展的初步規劃。
早在今年5月,平安銀行已宣布,將總行79個部門縮減至52個,其中成本中心縮減為38個,并整合建立了15個事業部。而在8月26日召開的平安銀行事業部啟動大會上,公司網絡金融事業部正式亮相。
至此,該行線上金融戰略已經初現輪廓。此前,平安銀行已經與中國鋼鐵現貨網、eBay[微博]等電商進行合作,并率先開通了對公業務微信平臺,意圖在供應鏈業務方面搶占市場先機。
在中報發布會上,該行行長邵平表示,該行已啟動戰略轉型,調整業務結構,確定了以公司、零售、同業、投行為主的“四輪”驅動。“按照四輪驅動的戰略規劃,在三到五年之內以公司業務為主,五到八年是發展零售業務,八年以后是以零售業務為主,使零售業務占比達到55%以上。”
“平安銀行最主要的不一樣是擁有集團綜合金融的背景優勢。”平安銀行高層多次強調。
“今年以來,我們在綜合金融的具體實踐中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例如,我們剛剛推出的‘貸貸平安’商務卡,就是一個集專業化、集約化、綜合金融、互聯網金融的開放式的平臺,我們將存貸款、結算、財富管理整合進去,未來我們還要把各類保險產品整合進來,打通平安集團的‘萬里通’積分,使這張卡成為我們服務小微客戶的‘一站式’綜合金融平臺。”邵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