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本期《財富》在封面文章中介紹投資大師巴菲特是如何打破自己制訂的投資原則,向他并不熟悉的行業投資經過。以下為文章概述:
在投資天才巴菲特的一些投資原則中,最著名的是絕不投資于那些不了解的生意。執行這條原則的最好例子就是他未碰1990年代繁榮的美國高科技。
但巴菲特在朋友和長期合作伙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副董事長Munger的推薦下,打破了一貫遵循的原則,投資于中國的電池、手機和電動汽車制造公司比亞迪(BYD)。Munger對本刊記者稱,經營BYD的企業家王傳福,是一位兼有愛迪生的能夠解決科技問題能力和GE杰克·韋爾奇能夠辦到所有需要完成事情的人物。
在巴菲特征詢了另一位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David Sokol的意見,并請他到中國考察了BYD的實際情況后做出投資決定。巴菲特去年秋季花去2.3億美元購入了BYD的10%股份,這宗需中國政府批準的交易在開始并未引起多少關注。盡管全球金融市場暴跌,但這3位決策者仍堅持認為這是很有價值的投資。他們認為,BYD通過生產電動汽車制造商,最終將成為世界上最大汽車制造商,以及成為快速增長的太陽能工業領袖。
王傳福1995年在深圳創建公司,從2000年起就成為世界上最大手機電池生產廠家之一。公司此后進一步為摩托羅拉、諾基亞等手機廠制造手機和零部件。他2003年通過收購一家倒閉的國企汽車廠進入造車業。同年9月,公司推出了首款在中國最暢銷的F3轎車,銷量超過著名的大眾公司的捷達和豐田的花冠轎車。
比亞迪早在通用汽車、本田和豐田之前就開始銷售帶有備份汽油發動機的電動汽車。公司即將于2010年下半年推出的F3DM品牌轎車,在一次充電后能行駛62英里,遠超過其他電動汽車;該車售價僅2.2萬美元,遠低于豐田普銳斯和大肆吹噓的通用ChevyVolt品牌所預計的成本。這家被人知之甚少的企業之星,在制造能夠買得起的電動汽車的競賽中,已加速超過了許多大型競爭對手。
巴菲特投資比亞迪打破了自己制訂的投資原則。他承認自己不了解汽車工作原理,但因好友了解,并給予很大幫助。比亞迪自1995年以來的事業成功令他寬心。更讓巴菲特感到更放心的是,他的公司最初曾想持比亞迪公司25%股權,但王傳福只同意持股比例不超過10%。故巴菲特認為王傳福不愿出售自己企業對未來是好征兆。
制造電動汽車的最大問題是生產成本,其中最復雜和成本最高的問題是如何造出安全可靠,工作時間更長,并能快速充電的電池。比亞迪宣稱已在電池化學成份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但令外界仍不能確定的是它能否像所宣稱的一樣功能。懷疑者認為,比亞迪無法制出比競爭對手更廉價、更強勁的產品。美國能源部甚至也采購了1臺F3DM車,拆下電池研究。一直關注公司進展的野村證券分析師稱比亞迪將全部賭注押在了新科技上,但無法證明其大規模低成本的生產能力。一些贊賞者認為,在實現產品商業化之前,公司還有路要走。目前公司產品肯定在豐田公司之后。(皖東)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