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CC講壇第21期于2017年10月10日在北京東方梅地亞中心M劇場舉行,星農夫生態科技CEO、2017“社創之星”年度總冠軍蘇劍程出席并進行題為《小蚯蚓可以解決5.2億畝鹽堿地的大問題》的演講。
蚯蚓可以吃掉土壤重金屬,可以解決土壤板結化,它也可以解決5.2億畝鹽堿地的大問題嗎?
以下為演講實錄:
蘇劍程:大家好!我今天來分享的是一個小蟲子,它叫蚯蚓。
可能小時候,我們經常會到地里面去挖蚯蚓,然后拿去釣魚。很多人知不知道當你把蚯蚓剪成兩半,過段時間蚯蚓會自己把另一半又重新恢復起來?它是一個很神奇的動物,有很強的再生能力。但它的神奇不僅在于此,大家可以看到在蚯蚓的脖子上有一個白白的環帶,這是它的生殖器,就像一條圍巾一樣。兩條蚯蚓會頭對著頭,相互交換環帶中的精子到對方的環帶里面去,過幾天它們就會產下一個蚓繭,每個蚓繭會有三到六條的蚯蚓。所以它的繁殖能力是比較強的。
世界上總共有三千種蚯蚓,而在我們中國有兩千多種。目前我們國內養的蚯蚓叫赤子愛勝蚓,我們通常叫它“大平二號”,是從日本引進過來的,它的繁殖倍率可以達到五百倍以上。
你可以在土地上看到一小坨小土包,其實是我們地里面的野生蚯蚓排出來的蚯蚓糞。別小看這一小坨蚯蚓糞,它被達爾文譽為有機肥王,富含有機質、各種氨基酸、氮、磷、鉀、有益微生物,所以對于植物來說蚯蚓是很好的肥料。
那蚯蚓吃什么?吃土嗎? 其實蚯蚓是取食我們地表的這些掉的落葉,有機腐爛的根莖葉等廢物,就比方說我們農業種植中的那些秸稈、牛糞、豬糞,這些都是可以作為它的食料來源。
蚯蚓它怕光、怕熱、怕吵、怕水淹,所以說也是很脆弱的小動物。但它也是我們地球的好朋友,它是很賣力的分解者,所以說達爾文把它譽為最有價值的一個生物。蚯蚓它全身上下都是寶,目前我們國內通常都會把蚯蚓作為藥用,從它體內提煉一種叫蚓激酶的物質,這個物質能治療我們心血管疾病。此外蚯蚓在環保、肥料、飼料,還有就是化妝品、保健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應用,它的產業效益是很大的。
正因為它的強大的經濟價值,在海南我們有個老師就專門研究蚯蚓,卓少明老師,他是我的人生導師。我跟卓老師的相遇是因為畢業的時候成立一家傳媒公司,是專門為這些科研院所拍攝他們研究的成果,轉化成視頻,做成專題片,讓農戶去學習,那時候卓老師就找我拍了兩個片子:《應用蚯蚓處理農業廢棄物》、《蚯蚓在橡膠園中香蕉園中的應用》。從2010年開始拍到2012年,跟蹤了兩年的拍攝,所以這兩年跟卓老師學習到了很多。與其說為卓老師服務,還不如說跟他讀了兩年的研究生,他把他所有的研究蚯蚓的這些知識全數傳授給了我。
卓老師從2001年開始研究蚯蚓,研究得很深入,顛覆了我對蚯蚓的認識。我的專業是學植物保護的,那時候我們農業上有個說法,就是說要打農藥,把這個蚯蚓干掉,不然的話 它會傷及我們農作物的根系。直到碰到卓老師,我才把理解的誤區矯正過來。其實農作物的根系跟我們人一樣都需要呼吸的,蚯蚓在不停地翻動土地,促進土壤空氣的流動,讓根系更好地接觸空氣,吸收空氣中的有益物質,吸收土壤里面的有益成分。蚯蚓就像一個生物攪拌機一樣把我們地表這些有機質經過它的腸道消化排出來,然后讓植物去吸收。別看蚯蚓它的結構很簡單,其實在它的腸道里面含有上億種微生物,它取食進去這些廢棄物經過腸道的一個蠕動,還有消化各種微生物,互相作用,把里面的那些有害的霉菌都會殺掉,排出來都是有益的。大家可以回去做個實驗,你回去拿一個蚯蚓糞放個一年半載的,它都不會長霉。
蚯蚓對我們人類的貢獻是很大的。但是在海南的瓊海和瓊中有幾個農村,很多村民會拿三百八十瓦的電瓶到橡膠林和檳榔園里面電捕蚯蚓,他們把電棒插到地里面去,通上電,蚯蚓就會受刺激然后源源不斷地從地里面鉆上來。這樣的捕殺,結果造成當地很多的農作物大量地減產,因為缺少蚯蚓來翻動土地,土地變得板結,土壤透氣性下降。沒有蚯蚓糞,土壤肥力也會不斷地下降,廢棄物也很難降解,滋生各種的這些微生物,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他們電捕之后拿去干嘛?這是他們捕殺回來之后處理的現場,他們會將蚯蚓用一個機器解剖,解剖之后,把它晾曬,晾曬之后賣給制藥廠,一斤可以賣到四十塊錢。所以說那時候有人采訪卓老師,他就說如果這些蚯蚓被源源不斷地電捕出來的話。那蚯蚓的數量會大量減少,野生蚯蚓的繁殖倍率很慢,它比不上赤子愛勝蚓,一年可能就才兩三代,恢復起來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說這是一種殺雞取卵的產業鏈。
這是晾曬的一個現場,這么多的蚯蚓被晾曬在這里,原本它們應該為我們去分解這些地面的廢棄物,一條蚯蚓的取食量可以達到它體重的一到三倍,這么多的廢棄物,如果說沒有蚯蚓來幫我們去處理的話,可能我們出門腳踩的不再是綠地,而是植物的一些尸體。所以卓老師就說如果我們現在這些農業廢棄物沒有得到很好利用的話,會變成很大的環境問題,而蚯蚓它能夠很好的將這些廢棄物綜合利用,形成土壤的循環,讓這些廢棄物回到土里面去。
在2014年4月份的時候,卓老師找到我說:“小蘇,我準備要退休了,但是我的研究成果,我希望你能夠接這個棒,這些年蚯蚓被電捕,我們其實可以完全通過產業化讓他們飼養赤子愛勝蚓來改變產業結構,把我這個成果轉化出去,我希望你們這些實干的年輕人能夠接這個棒,能夠把它做起來。”
經過兩年跟卓老師學習,我了解我的創業已經上升到社會責任感,于是我決定放棄我傳媒的創業方向,說服我另外一個伙伴轉身投入到蚯蚓當中,那時候其實我們團隊就兩個人。然后我就開始從扛著攝像機的變成一個水泥匠,然后天天去找各種各樣的廢棄物來飼養蚯蚓。這是我們建的一個蚯蚓池,來養蚯蚓,我們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廢棄物,把它粉碎,進行發酵給蚯蚓處理。畢竟是創業,那時候我們想怎么樣盈利?我們想了很多方式:拿蚯蚓來育苗,做芽苗菜,還將蚯蚓壓制成一種育苗塊。因為農業當中經常會用到塑料的育苗杯,農民種的時候,直接就是隨意丟棄,形成一個污染,能不能找個東西替代?我們就把蚯蚓粉壓制成一個育苗塊,把種子放到育苗塊上,澆水,種子就會在育苗塊上面生長,長好之后直接可以種到地里面去,就不需要塑料育苗袋了。但是折騰了一年都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我那個伙伴就因為迫于家里面的壓力就回家了,找份穩定的工作結婚去了。那時候我在想我是要堅持?還是放棄?可能我的個性比較固執,如果一件事情做不成,我就會不甘心,每次碰到挫折困難的時候,我就會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就是那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能老天爺是在不斷地磨煉我。
我人生的轉折是來源于一場臺風,就是2014年7月份的時候。這場臺風造成了文昌10117畝的農田被海水倒灌,這么多的農田被倒灌之后形成鹽堿化,然后沒辦法再種植經濟作物。如果說按一畝2000塊錢的收入來算的話,每年損失將是兩千萬,但是這僅僅是經濟損失,很多農民沒有地種了,他們都出去打工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現象很嚴重。你們去農村看到很多漂亮的房子,其實他們一年可能就回來一兩次。
我就在想這么大片的鹽堿地有沒有辦法去改良復耕?當地的農戶跟我說:靠水洗要3到5年的時間。3到5年?那要等到什么時候?有沒有快速的方式?我就了解到有人用蚯蚓來做土壤改良,他們把蚯蚓放在鹽地里面去養蚯蚓,我發現這個不行,在海南雨水太多,蚯蚓又怕水淹,所以這個方法行不通。還有人用蚯蚓糞來做改良,那我就想,我可以生產蚯蚓糞,我就帶這個想法去找農戶,當地農戶就質疑我們說沒有聽說過這種方式能治理的,一般都是靠水洗。后面我們又通過當地的領導協調拿了一塊實驗地過來,先是在鹽堿地上平鋪一層5公分厚的蚯蚓糞,用耕地機深翻了20公分,把它拌勻。7天里澆了幾次水,然后就開始播種,我們種了6個品種,有南瓜、豇豆、空心菜、菜心、絲瓜。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旁邊設置這個對照區是沒有改良過的,基本上你是種不了東西的,改良后的這個明顯就豐收了,空心菜的產量接近正常的沒有被鹽堿化的土地了。有一天,小伙伴跑過來跟我說,我們放在路邊的蚯蚓糞被村民給偷走了,我一聽高興壞了,就這樣,村民開始接受了我們的改良方案。那時候我就在想,這么好的成果為什么沒有推廣出去?我去跟別人說,你們要3到5年時間,我要7天,7天!大家想想是什么概念?沒人相信、
然后我在想土壤改良這個事情的難點究竟在哪里?其實關鍵是兩個問題:一個是你哪里找這么多的蚯蚓糞?我們改良一畝地投了3到5噸這么大的量,你要解決規模化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它成本問題,就是你哪來的原材料?還有運輸成本。海南有700萬畝的橡膠林,我是在想能不能把蚯蚓養殖引到這里下去,這樣子就可以解決規模化的問題,而且海南經常有臺風,而橡膠林又可以抗臺風,而且不需要做太大的設施投入。所以我就開始花了兩年的時間琢磨了林下養殖的一個標準化的模式。還有一個成本,成本包括兩個,一個是農業廢棄物可以作為蚯蚓的食料,通過蚯蚓處理之后,我們得到蚯蚓糞,然后把它制作成土壤改良劑。這是我們在海南做一個嘗試,就是回收菜市場這些廢棄物來給蚯蚓處理,然后我們把它鋪在上面,不需要經過發酵,7天之后,蚯蚓就會直接把這些菜葉、爛瓜果全部都干掉,蚯蚓吃的速度是相當得快。還有一個最大的成本就是運輸成本,運輸成本其實可以通過就近回收。可以在各地去復制,只要有一片林地,我就可以把養殖的模式附在這里,然后把周邊的廢棄物回收過來進行處理,就近改良當地的土地。所以說通過這種方式來縮減運輸的成本。
我是希望打造一個良性的土壤循環系統,目前我們在海南建立了一個10畝的林下蚯蚓養殖基地,每個月可以處理90噸的農業廢棄物,每個月可以產生50噸的蚯蚓糞,通過配比把它制做成150個立方的土壤改良劑,每個月的量可以改良30畝的鹽堿地,整個系統循環起來。把土地改良之后,我們又可以種植更高品質的這些植被、農作物,然后產生的廢棄物又可以循環過來讓蚯蚓處理,整個循環系統沒有任何的污染,沒有任何的廢棄物。
但是土壤改良這個事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簡單,如何做到高效改良,從3到5年變成7天?里面還有很多的技術難題需要攻關,所以我就跟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保研究所聯合起來,開發高效的土壤改良劑。有了他們做我的后盾,我就可以大膽的在做土壤改良的事情。除了海南以外我還了解到全國其實有5.2億畝的鹽堿地,而且這個面積在不斷地擴大,我國是鹽堿地世界排名第三,這么大的土地資源被閑置著,如果說我們能夠把它們改良好
利用好的話,產生的經濟價那是相當得大。我一個人可能每年也就是一點點去干一畝,兩畝 ,三畝,四畝,我力量很薄弱,但是我希望把這個模式能夠復制出去,讓更多人參與,可能土壤改良這個事才真正的有希望。我本身是學植物保護農藥的,大家可能對農藥的概念沒有太深的了解,農藥里面有個詞叫農殘,而且很多農戶你去問,不打農藥是種不出菜來的,這是多恐怖的一句話,可能有人說農藥你吃下去之后,它會慢慢地降解,其實再如何降解都會有殘留的,而且我們是人類是在食物鏈的頂端,會不斷地附積在我們體內。國外有個研究,隨著人類農藥、化肥用量的增長,我們人類疾病的增長是成正比的。而且農藥會刺激這些害蟲的一個變異,打藥越多,發現這害蟲越打越多,越來越難防,所以現在農藥很多就是這個農藥跟這個農藥配來配去,最后可能都防不住這些害蟲。還有另外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它把害蟲干死的同時也把我們的益蟲也干死了,其實整個食物鏈就是由這些小的蟲子慢慢地一點點地往上走,打破了食物鏈這個平衡之后,你會發現很多植物再也看不到,很多動物再也看不到,都開始慢慢滅絕掉了,就是因為這食物鏈慢慢被打破了。
因為這場臺風讓我清楚認識到我接下來這輩子要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推動蚯蚓在土壤循環領域的應用和推廣,我愿意讓更多人把我這個技術傳遞出去,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改良我們的土地,讓我們的每寸土地都可持續。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謝長杉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