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當藝術家與空間相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 16:06 財經時報
這是一個空間和一個藝術家的相遇?臻g:巴黎大皇宮,藝術家:安塞爾·基弗(Anselm Kiefer)。 大皇宮,為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而建,頂部全部采用鋼架加玻璃的結構,通過玻璃自然采光。中殿穹頂高達45米,精巧嚴整的大工業時代風格堪比埃菲爾鐵塔。 安塞爾·基弗,生于1945年,成長于戰后的德國,曾師從藝術大師波于斯(Joseph Beuys)。 從各方面來說,這一相遇都是紀念碑式的。無論是展出空間及作品的尺寸,還是藝術家在當代藝術史中的位置。 于是展覽被命名為“紀念碑”:從2007年起,大皇宮每年將邀請一名藝術家做一個“紀念碑”,基弗當選為第一人。 設想一下,把這個曾舉辦過20世紀最負盛名的一次世界博覽會的場地,交給一位單槍匹馬的藝術家,這將是怎樣的挑戰? 基弗毫不膽怯。目前他位于法國南部的工作室就改造自一座舊工廠,他適應巨大空曠的空間環境。大皇宮令他著迷,“作為一個展覽場地,它非常新奇,它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室內。大皇宮,尤其是在夜間,好似宇宙。我們能看到星星。這是個朝向無限的開放場地! 于是,他將自己的展覽命名為“星辰墜落”。組成宇宙的所有星體,每天都有一些在誕生和死亡,如同人類。當一個星體死去,它將爆炸,各種各樣的碎片和塵埃崩裂到無限遙遠,漂浮在宇宙中。后來這些物質又匯集、凝結起來,形成新的星體!靶浅綁嬄洹卑擞钪娴男玛惔x,自然與人類的循壞運動。 除去三件裝置作品,基弗把所有的作品按主題系列放入了七間水泥房子里,并把七間房子在大皇宮的長形中殿一字排開。 七個四四方方的灰白水泥盒子,高大厚實如廠房或堡壘,在大皇宮拱頂下的陽光空地拔地而起。三件穿插在房子之間的裝置作品也是灰白調子,以水泥、鋼筋、鉛板、玻璃等為材料,體量巨大。在象征工業文明的大皇宮中,在它那設計精密的金屬質地的優美弧線中,這片異質的廢墟令人惶惑不安,戰爭遺跡或工業殘骸?歷史在空間中凝固、展開,像一個悲愴的寓言。 空間化的歷史敘事很早就進入了基弗的思考領地。他的作品構成從視覺形象出發,但從來就不只是視覺形象,而是哲學與詩。 土地、星空、海上航行、植物標本構成了平面作品的基本題材。裝置之一是他著名的鉛片玻璃大書。層層深灰色的鉛片做成微微打開的舊書頁,之間插入大塊玻璃碎片,堅固與極度的脆弱形成驚心動魄的反差,如同人類文明,看似強大卻時時徘徊在毀滅的邊緣。 基弗被歸為“新表現主義”藝術家,然而他的作品更準確地說是一種“呈現”,他想把自然與文明中實有的物質和形象最大程度地還原在畫布上。這種努力有時近乎瘋狂,他把畫布放在空地上日曬雨淋,往上面潑酸液和土。畫面的紅色不是油彩而是鐵銹,如果能找到自然界中現有的顏色物質,他就不用油彩。 顏料加入了沙子、黏膠甚至唾液、頭發,還有各種植物:稻草、樹枝、荊棘、向日葵、蕨菜、棕櫚。所有這些材料的實驗和創新不是為了造型,而是實現某種感知的物質化。 他不滿足以象征的手法表現自然的力量,而是把它們拿出來讓人觸摸,讓人行走在死去的植物和廢墟瓦礫之間。他創造了一種意義,這種意義不是暗示的、隱喻的,而是爆發的、壓迫的,甚至令人恐懼的。 基弗對藝術生活化的觀念并不認同。杜尚雖好,一次足矣。藝術生活化的口號在打破古典主義清規戒律的革命道路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對今天藝術的退化也功不可沒。在電視、廣告、各種影像充斥著人的生活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說藝術就是生活,然而基弗堅持藝術仍是另一個層次的東西。 藝術喚醒我們去看,或許還能喚醒我們對自身存在的反思,喚醒我們對于宇宙關系的意識。在這個時代,這種審視帶來的可能不是愉悅,而是悲劇的愉悅。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