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佩胡吉 法蘭西鄉村主義微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4日 07:10 財經時報
王林 一座傳自中世紀,只有八十人的小鎮佩胡吉,用卵石小道和石頭房子向世人印證了什么是法蘭西鄉村主義 在酒店前臺拿到前往佩胡吉(Pérouges)的火車票時,我連聲對辦票女孩道謝,英語德語都用上了,可惜我偏偏不會法語,弄得兩人都很狼狽。事實上,從里昂到佩胡吉的公路只有35公里,半小時的車程而已,我之所以選擇火車,完全是要實現埋在心底多年的一個夢——我要乘坐歐洲大陸實行了近百年的等級車廂,品味一下等級制度。 當我在酒店大廳訂票時,卻被告知法國議會早在1996年就已經取消了國內車廂分級制,只在國際列車上保留了這一古老傳統,而只有每天早晨8點開往日內瓦的那趟TGA國際列車,才在佩胡吉停靠。一番詢問、解釋之后,那個女孩勸我訂二等車票,遺憾的是,我還要在里昂多住一晚。 一座古鎮八十人 星期二的火車空蕩蕩,沒人查票,也沒人服務。我還沒有看完一張碟片,列車員過來客客氣氣地告訴我到站了——45分鐘,我的二等車廂竟是這樣短暫,而在佩胡吉下車的乘客只有我自己。 佩胡吉是一座傳自中世紀的小鎮,坐落在法國和瑞士交界的汝拉(Jura)丘陵邊緣,向來以“紅土、陽光、礦泉水”著稱于世。法國著名的外流河隆河(Rhone)就從鎮子所在的山丘下流過。 小鎮的歷史很簡單,早在2000多年前這里就有人跡。13世紀早期,一群來自意大利的佩魯賈(Perugia)人,在羅馬帝國橫掃歐洲的年代,被遠征來此。他們都是佩魯賈手藝非凡的鐵匠,專門為大軍打造長矛、箭頭和盾牌。年代久遠了,這些人逐漸被遺忘,只好淪落在異國他鄉過刀耕火種的平淡日子。 羅馬帝國衰亡后,汝拉及周邊地區被強大的勃艮第公國占領,佩胡吉恰好位于勃艮第公國和法蘭西卡佩王朝的邊境線上,無論哪一方出兵,都會迅速被戰爭吞噬。每當他們把村子在廢墟上建起來,新的戰火又把房屋燒得七零八落。于是,佩胡吉人傾盡全力構建帶有意大利托斯卡納風格的石頭建筑,抵御來自阿爾卑斯山區的寒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防止戰火屢屢燒毀村子。 在13世紀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幾百年里,歐洲就像我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烽火四起,這些意大利人就這樣一邊融入法蘭西社會,一邊建起帶有防御性質的石頭村寨,用沉默和辛勞應對歐洲腹地的連年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后,佩胡吉在丘陵紅土上種植葡萄,在平原地區放牧羊群,兩百年的時間里,紡織品和葡萄酒盛極一時,成為佩胡吉的兩大經濟支柱。進入18世紀,工業化浪潮把世代以農牧為生的佩胡吉人帶進了城堡,佩胡吉開始萎縮,萎縮成一個直徑僅有200米的小村子,那些樸拙的中世紀房子日漸凋敝,雨打風吹中一座連一座的坍塌,成為野玫瑰和歐洲蕨肆意生長的地方。 1999年的佩胡吉最為凄涼——人口一度只剩下8人,如果不是那位叫蘭斯·福雷德里克(Frederick Lance)的英國退休農學家發現了這里,佩胡吉也許不復存在。2000年,法國政府成立了“佩胡吉民居保存委員會”,大規模開展資金募集和修復工作,復建工作完成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立即授予“世界文化遺產”稱譽。目前的佩胡吉只有八十名常住人口,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他們沿襲祖上波瀾不驚的生活,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修剪花草、油漆門窗上,反倒被20多戶來自英國、美國和瑞士等國喜歡鄉村生活的外來戶搶占了風頭。 中世紀的傳說 時光過濾著一切可以流淌的東西。走在小鎮上,每條小巷、每個門洞、每道石墻都鐫刻著法蘭西鄉村主義的標記——鵝卵石在腳下阻礙著游人的步伐,荒廢了上百年的石屋外墻風化泛堿。 梅森·凱金(Maison Cazin)家族的老屋是鎮上歷史最悠久的房子,幾棵老樹已經穿檐而上,每當微風吹過,都會帶動屋檐輕輕搖晃。 八十人的佩胡吉,用卵石小道和石頭房子向世人印證了什么是法蘭西鄉村主義。 和歐洲所有世代久遠的城邦一樣,佩胡吉也有自己的徽志。就法國而言,獨特的徽章不僅代表一個家族的顯赫來歷,更能說明這是得到社會公認的名門望族。小鎮也不例外,佩胡吉的標志是一條火翼龍紅盾,掛在入口處的門洞上,那座門洞本來就不是很高大,不用抬頭就能看到那條翻云覆雨的火翼龍,讓人望而生畏。 根據法國中世紀游吟詩人布隆代爾·德·內斯萊(Blondel De Nesle)傳唱下來的古老詩歌記載,1137年10月,佩胡吉的仇敵、來自汝拉山地的阿保伊斯(Arbois)家族,趁佩胡吉的男人參加第一次十字軍之際,率軍包圍了村子。城堡即將攻破的時候,突然烏云四合,云霧繚繞中躥出一條翼龍,噴云吐火大敗敵軍,保住了村子,自此,這條火翼龍成為佩胡吉的守護神。 所有國家的民謠都只能是一種傳說,不可能成為史實。實際上,佩胡吉人之所以選擇火翼龍,是因為從佩胡吉到汝拉的400公里范圍內,歷史上曾經出土大量的恐龍化石,被稱為歐洲的“侏羅紀之鄉”,而佩胡吉則出土過歐洲最大的火翼龍化石。 詩人無法歌頌的地方 作為法蘭西鄉村主義風格的典型小鎮,佩胡吉自然少不了葡萄酒。很多旅游書籍介紹法國小鎮時,都會把上等紅白葡萄酒放在重要篇幅,好像法國到處都有葡萄園。實際上,釀酒的葡萄和我們平時的食用葡萄不是一個種類,學名是Vitis Vinifera ,是全世界8000多種釀酒葡萄的總稱。歐洲是Vitis Vinifera的故鄉,也是它的培育中心,其中50種最佳品種絕大部分都在法國。比如用來釀造頂級香檳的Pinot Noir、釀制紅色波爾多的Cabernet Sauvignon,都是大名鼎鼎的優良品種,受到法國政府農業部的保護和支持。 葡萄喜歡在黑土和紅土上生長,對土壤的濕度和陽光也有特殊的要求,所以,除盧瓦爾河流域外,法國的普羅旺斯和干邑(Cognac)地區、鄰近德瑞邊界的紅土丘陵也多有種植。佩胡吉恰處丘陵邊緣,又有隆河滋潤,葡萄美酒自是不同凡響。 但我來的時機不對,5月雖是鮮花盛開的季節,卻也是葡萄園修剪枝丫的時候,葡萄6月掛果,10月份收獲,想看采摘葡萄的壯觀場面,只有等到秋天了。好在“咨詢中心”(Centre de Secours)旁邊有幾家酒吧,都有上好的葡萄酒,大凡來此打發時光的游人盡可以在這里一品香酩。不過小鎮最有名的酒在酒吧里是喝不到的,要多走幾步路到教堂廣場,Fortress Church 教堂對面那幢三層老樓,這就是被佩胡吉人津津樂道的歐泰列旅館(Hotel Ostellerie)。 歐泰列原是佩胡吉最堅固的城堡,佩胡吉之所以歷經多次戰爭巋然不動,歐泰列居功至偉。如今,它被改建成老式旅館,石墻外貌與里面的陳設還都是幾百年前的老樣子。為了從頭至尾體驗佩胡吉的鄉村主義風格,我模仿當年路過此地的梵高在此住宿一晚。進去之后才發現,不僅裝修仿古,就連臥室用品也殘留著古老的鄉村氣息。橡木的高腿板床、古銅的花籃、用了幾十年的純銀水壺,還有鑄鐵的老暖氣片,無一不把人拉回到維多利亞時期。 歐泰列之所以有名,還因為它有一間附設餐廳,以制作鄉村美味享譽整個法國里昂地區。很多瑞士人也時常隔山越嶺過來品嘗。著名的兩道菜一是炸奶昔,二是生煎土豆,歐泰列的大廚有本事把土豆做出蘋果的味道來,難怪法語里面把土豆稱為“地上的蘋果”。當然,歐泰列的招牌是自釀葡萄酒“色東”(Cerdonln),專門選用皮厚肉硬的雪華沙葡萄釀制,在隆河邊的地窖存放3年后才可售賣。 下午兩點,我已經走遍了整個佩胡吉,最后帶著一束鮮花回到歐泰列。臥室里掛著1888年夏天梵高路過佩胡吉時畫的油畫《繁星滿天的隆河夜景》的復制品,滿是陰郁格調。我轉身看著對面教堂的尖頂,突然想起美國超現實主義大詩人莫文(Merwin)2002年秋天站在教堂門口說的一句話:“佩胡吉是現代世界與古典世界的邊緣,是詩人無法歌頌的地方。”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