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王輝耀:社會新階層的公益人生(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 20:05 新浪財經
富蘭克林:“推動你的事業,不要讓你的事業來推動你。” ——這是王輝耀非常喜歡的一句話。縱觀王輝耀的人生歷程,就是一個不斷開創新事業的過程,他總是引領時尚,走在時代前面。他極為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在諸多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讓他的人生具有了傳奇的性質。 王輝耀常說,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在于視野的不同,要做人生突圍的先行者,就要有獨到的眼光。在人生生涯的不斷突圍中,他經歷了多次文化的沖撞、信仰上的折磨乃至實際的磨難。最為難得的是,突圍中他總是先于潮流的,是真真正正的“逆風飛揚”, 70年代,當很多人都忙著階級斗爭時,這個小孩子卻捧著破爛的英語書躲在角落里苦讀;中學被下放到方圓幾里都少見人蹤的荒野農村時,陪伴他的是一只可收到VOA、BBC的小收音機和每天的《參考消息》。 80年代中期,當不少人都爭先恐后去捧鐵飯碗時,他卻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在外經貿部有發展的仕途,去讀當時中國還沒有人聽說過的MBA,整整先于今日潮流10年! 90年代剛開始,當大多數留學生還在西方世界勤工儉學,不到30歲的王輝耀就已做到了西方跨國大公司的董事經理,而這時,他又極有遠見地選擇了成為一名黃皮膚的西方外交官,在大陸留學生中首創先河,敢為天下先。這個平臺讓它更深刻的體驗了另一種文化和制度的精髓。 后來,當更多的人都爭先恐后去北美新大陸尋求理想時,他既沒有貪戀外交官的榮譽,也沒有重返西方世界,而是選擇了回到中國創建了自己的事業,從為跨國公司做高層職業經理人,到成為自己創辦公司的主人。而此時,距離今日的歸國創業熱潮,早了仍有10年! 可以說王輝耀幾乎每一步都比別人早了十年!今天的世界,時代前進的速度快得驚心動魄,一不小心,就會被拋下,被淘汰。在這樣的速度前領先10年,需要多少智慧、遠見、魄力和突圍的雄心? 然而,王輝耀并不只滿足做一個企業家,在人生的道路上,他還在尋找新的座標,也可以說是自己的第六次人生變革。當越來越多的人們學成歸國和創業時,他的目光又轉向了學術和社會活動領域。他擔任了世界排名前列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商學院EMBA客座教授和著名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MBA兼職教授,經常為學員在北京、香港和海外授課。能夠做著名大學的教授,是許多人終生為之奮斗的理想,而王輝耀在人到中年就實現了。更令人驚訝的是,王輝耀在工作之余,已經寫出了6本書——包括自述體著作《我在東西方的奮斗》、學術專著《新華商之路》、《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與指南》和純文學作品集《林中漫步》。他的書,許多都成為了暢銷書。在這些著作中,他首次提出了“新華商”概念 和 “MBA通才論”的概念,受到許多媒體的關注。2005年,由他寫作和編寫的有關研究海歸的兩本書《海歸時代》和《創業中國》出版,引得廣泛好評,填補了我國當代留學生研究的空白,更被媒體稱為“中國海歸事業的推動者”。2006年,香港鳳凰衛視根據《海歸時代》一書拍攝了同名大型電視專題系列片,并邀請王輝耀擔任文化顧問,播出之后受到廣泛好評。 與此同時,王輝耀還經常關注公益事業,并力所能及做一些貢獻。1998年,王輝耀和《北京青年報》一道,贊助了一批受98華南水災的學生上大學的學費。1999年,王輝耀捐資為其母校廣州外國語學院建立了王輝耀獎學金,每年獎勵10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2001年,王輝耀又為中國婦聯在北京八達嶺長城附近捐款興建了王輝耀希望學校,幫助京郊山區的600多名貧困學生搬進了一所嶄新的希望學校。2003以來,王輝耀每年都組織歐美同學會商會舉辦慈善活動,將所集善款捐給需要幫助貧困學生。 王輝耀在東西方之間游刃有余的穿梭,從一個國家跨入又一個國家,從一個圈子打入又一個圈子,從一個行業轉入又一個行業。他忙碌的生活讓人眼花繚亂:在國外讀博士研究生、做跨國公司副總裁;在日本為大企業講課;在香港做加拿大外交官;去歐洲訪問商學院,在哈佛進修;在三峽工程中促進國家資本合作,在中國創業做企業家,兼任國際知名商學院的客座教授,擔任數個社會團體的負責人,關注社會新興階層,期間還抽空著書立說;事業、文化、精神上頻繁的遷徙讓大多數人都吃不消,而王輝耀卻能安之若素,體現了他極高的人生效率。然而,各人的成就終歸屬于個人,只有將群體的利益作為自己的考慮時,這樣的人生才更為精彩而有意義。王輝耀的精彩人生更在后面……… 這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商會,也是第一個不需要翻譯就能自如交流的商會!——在與歐美同學會商會舉行第一次聯誼活動后,中國美國商會會長Charlie Martin在與商會會長王輝耀交談時如是評價。歐美同學會商會同時也是國內留學人員組建的第一家大型商會,它的創立標志著王輝耀第六次人生突圍的正式開始。 北京朝陽區的CBD中外聞名,在其間工作的外企白領就有幾十萬人,其中海歸就有好幾萬。這些人中大多數在90年代后期出國,有95%以上都是自費留學,回國后多在外企、私企工作,或者是自行創業。 他們不屬于任何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單位或者組織,但是他們也有歸屬的需求,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組織,能夠傳達這個群體的聲音。而全國范圍內類似CBD白領階層的海歸很多,已經形成了一個存在于體制外的龐大群體。 如何影響這批人,使他們的個人事業和國家大的發展方向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可以相信,發現并思考這一問題的也許遠遠不止一人,但現實中是王輝耀第一個付諸實際行動。 王輝耀提議發起了歐美同學會商會,為這個新興階層創建一個組織、搭建一個良好的人際網絡平臺。大家在一起交流經驗,彼此在精神上互相鼓舞,有的人還從中發現了商機,結識了新的團隊或合作伙伴。 把一群強悍的人組織起來,一定有比強悍的人更強悍的力量,在王輝耀嘴里,這就是簡單的8個字:創意、計劃、實施、價值。其實還有兩個字——責任。 但商會創會伊始,卻不是這樣輕描淡寫。在向歐美同學會領導提出建議后,王輝耀就帶著自己公司的員工,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組織籌建工作。他們自費聯絡各位學長,自費建立網站,自費編輯出版會刊,更重要的是王輝耀的辦會的新思路可以得到實踐。 經過半年多的籌備和大量準備工作,2002年10月17日,在王輝耀組織下,田溯寧、張朝陽、吳鷹等近百位留學歸國人員聚會北京南河沿大街111號,歡慶歐美同學會商會的成立。這一天,有著近90年歷史的歐美同學會仿佛變成了青春少年。 “我們主要是引入國際化精英辦會的模式,比如月度午餐會、時尚海歸聚會、國際論壇、主題講座、休閑活動等等。要工作不一定就是工作狂,我們倡導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商會已經連續4年舉辦京城最大的海歸圣誕新年聚會,去年達到了空前的1000人。地點選在長安俱樂部、中國大飯店等時尚和國際化的場所,資金方面都是自己籌集,采用會員AA制。” 與此同時,王輝耀還發起了“中國留學人員創業與發展論壇”,已連續舉辦了三屆,去年舉辦的論壇吸引了上千名國內外海歸的參加,有8位國家領導人和部級領導到會祝賀;他還創辦“商會名家論壇午餐會”,吸引精英在一起腦力激蕩, 建議舉辦“仲夏夜精英慈善晚宴舞會”,募集善款幫助京郊貧困失學兒童。2006年仲夏夜慈善晚會,商會廣大會員踴躍為籌建希望小學捐款,現場捐善款近40萬元。幾年下來,商會系列活動已經形成一個品牌,成為歐美同學會中最活躍的團體。 作為這些聚會的組織者,需要費很多心思考慮細節問題,也很累人。那么在眾多的海歸精英中為什么是王輝耀出面來做這個工作?對此,有會員評價道: “首先這個組織者應該具備一定的層次,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組織、創新能力,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最重要的是需要付出足夠的時間與精力,真正把好的想法付諸實際。王輝耀是在歸國創業大潮興起之前就回來了,比大多數人都早,經歷上比較豐富,曾經在跨國公司做過高管,也在政府做過高級官員,自己創業也很早,物質及精神的積累都達到了一定層次。商會會員皆是明珠,他是那個把明珠串在一起的人,商會就是這樣一根繩子。理事會員們都是明星,他也是那個把明星召集到一起匯演的人,商會就是為大家搭建的這樣一個大舞臺。” 留學人員不僅要回國創業,同時也應該關心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和社會的和諧。王輝耀在歐美同學會還發起成立了2005委員會,這也是國內第一家以建言獻策為主旨以留學歸國人員為主體的高端智庫。 2005年歲末,當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王輝耀回望即將過去的一年時,2005《財富》北京全球論壇也許是他本年度大事記日志上頗具特殊意義的一筆。 2005年5月,《財富》北京全球論壇可謂是匯聚中外政經名流的盛典。因為大雨,首日的《財富》論壇開幕式從天壇公園祈年殿移至人民大會堂,王輝耀在這里碰到了歐美同學會商會副會長,時任中國網通公司總裁的田溯寧。擅長侃侃而談的兩人話題投機相聊甚歡,在交談過程中,兩人都認為留學人員還應為國家發揮更多的作用。 第二天在去往天壇祈年殿的路上,王輝耀和田溯寧兩人根據頭天商討的結果,做出最終決定,準備再創辦一個歸國留學人員高端組織,專為中國的進步發展建言獻策。 2005年7月24日,北京京城俱樂部,王波明、湯敏、李山、王維嘉、趙民、傅軍等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發起人的邀請下準時參加第一次籌備會議,一致確認委員會要關注中國發展的國際化進程,爭取成為促進中國社會崛起的一個智庫。 2005年11月20日,長安俱樂部,王輝耀、田溯寧、王波明、湯敏、李山、王維嘉、趙民、傅軍、王兟、左小蕾、朱云來、項兵、楊壯、徐小平、謝國忠、王巍、莫天全、嚴望佳、胡舒立、王利芬等二十多人出席2005委員會第一次理事會。這些海歸精英們盡顯群英本色,言語鋒芒,各俱主張,活躍不羈,各有擔當。 這些思想新銳的大海歸們圍坐在長達十幾米的餐桌兩旁,談笑中直抒胸臆——“空間無限,能力有限”,委員會要選好項目和地點,集中精力做出幾件有影響力的事情來。 在這次會議上,作為主要發起人之一,王輝耀當選為2005委員會首任理事長。 自此,歐美同學會商會品質得到重要提升,其作用從以往的聯誼、為海歸構建社會網絡平臺,發展到為政府提供戰略性建議,擴大海歸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在政治、社會公共事務中的影響力。 委員會還創辦了自己的會刊,王輝耀提議取名叫《海風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在創刊號上,每位理事都為刊物題詞,王輝耀寫道:“為轉型期中國發展,提供國際化視野;為新時期公民社會,實踐可行性遠景;為走向全球的中國企業,搭建跨越東西方的橋梁。這是第五代留學生應該扛起的歷史使命。” 在“影響力”和“推動力”日益成為時代夢想縮影的今天,在公民社會里個人使命感不曾銷蝕的今天,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2005委員會的建立,更加凸顯了王輝耀們努力雕刻海歸同心圓的意義,不僅僅是為海歸做點事,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再為國家做點事。 在成立后的短短半年中,2005委員會就分別以“營銷中國暨中國民間外交”、“反壟斷與新一輪經濟改革”、“萬眾矚目的房價飛漲與新一輪宏觀調控”及“新媒體的沖擊”等問題為主題舉辦了四次圓桌論壇,向中央有關部門遞交了好幾份份建言獻策報告,受到了有關部門的好評。2007年春節后,王輝耀也把最近幾年來海歸創業資金難的問題的做了研究,并向總會提交,通過總會報給了中央和國家有關領導,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的親自和批示,并由國家有關部門研究出臺相關的政策來幫助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資金難的問題。 我們不做誰來做?此時不做何時做?——在回答為什么總是踴躍就人文奧運、大學生就業以及企業國際化等諸多社會熱點問題發出自己的聲音時,王輝耀這樣回答。如“五四青年”般的熱情,國家意識,社會責任,全球化觀念,公民社會,從來沒有如此強烈地滲透在一個人身上,融進血液,匯進骨髓。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