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濰坊市旅游局局長于慰杰
文/劉治斌
濰坊—世界風箏之都,是一個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近幾年來,以深厚的文化旅游資源為支撐,以民俗文化、風箏文化、地質文化、歷史文化、生態、科技農業為內容,以創意旅游為主線,將濰坊“逍遙游”作為旅游新產品打造成為山東旅游繼“山水圣人”、“黃金海岸”之后的第三大旅游板塊。
特別是2008年以來,濰坊市旅游業克服南方地區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以科技發展觀為統領,以規劃為龍頭,以重點旅游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打造“逍遙游”系列精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著力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濰坊市旅游業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態勢。2008年全年共接待境內外游客1882.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48億元,增幅居全省首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逍遙游”品牌能在兩年內成為山東旅游板塊最受關注的增長極?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濰坊市旅游局長于慰杰。
搶抓機遇,巧借政策之力
一個地區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好的發展環境,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面對新形勢,必須上下互動,形成合力,珍惜機遇,巧借政策之力,傾力迎接挑戰。
《中國商界》:近年來,你們是如何通過“逍遙游”這個創造性的策劃來力挺和促進旅游業發展的?
于慰杰:濰坊市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上世紀八十年代,就以千里民俗旅游線和風箏之都馳名中外。近年來,濰坊旅游以國際風箏會為龍頭,在省內旅
游業獨樹一幟。然而,我市的旅游收入無論從對全市GDP貢獻份額,還是在全省旅游收入排名來看,在全省旅游大盤中所處的位置仍顯得有些尷尬。
癥結何在?旅游資源不少,但是景點分散,缺乏整體性的優化規劃,無法形成合力,旅游業的發展缺乏一條主線,濰坊旅游業的崛起亟需一個叫得響的品牌。
以“放飛夢想,逍遙濰坊”為主線的創意旅游給徘徊中的濰坊旅游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2007年5月9日至14日,省旅游局組織專家組對我市旅游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深入地調研,并與市政府共同舉辦了高規格的濰坊市旅游產業發展座談會,省旅游局于沖局長、賴征宇副局長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座談會上,重點分析了我市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我市旅游產業發展的任務和目標,省旅游局決定在我市開展
“逍遙游”試點工作,并在資金、宣傳等多個方面為濰坊市旅游業的發展予以支持和幫助。
“逍遙游”是省旅游局為濰坊量身訂制的產品,是濰坊旅游產業突破崛起山東中部的最佳切入點。關于“逍遙游”,專家們比較一致的概念是:通過把各種具備“逍遙游”理念的資源科學整合,精心包裝,構建各種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資源,從而達到能夠讓游客最大程度地愉悅身心,推動心理和諧,實現自我回歸的各種旅游產品的集合。“逍遙游”東承“黃金海岸”,西起“山水圣人”,濰坊旅游發展的優勢得天獨厚。市委、市政府借機推出了全市旅游業要實現“三年突破,十年一流”的戰略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旅游局給“逍遙游”這個新品牌明確定位:以民俗旅游和生態農業旅游為賣點,著力提升國際旅游市場份額,以休閑旅游和歷史文化旅游為特色,積極拓展國內市場,緊緊抓住濟南、青島兩個城市群,著力開拓北京、上海兩大都市圈,以鄉村休閑觀光為目標,大力培育近地市場,與周邊地區共同構筑逍遙、休閑旅游產業群。
打造精品,托起旅游大框架
貫穿“逍遙游”理念,共同研究確定的戰略性大項目,發揮優勢,打造精品,托起旅游大框架,是“逍遙游”品牌能否成功運作的關鍵。
《中國商界》:文化是旅游中的重要內涵,在文化與旅游結合方面你們有哪些重要舉措?
于慰杰: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風箏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地質文化、自然景觀、生態農業、現代都市、濱海水生態等資源優勢,將其融入到創意旅游之中,突出“逍遙游”主題,實施精品規劃、精品開發、精品建設工程,把旅游重點大項目建設作為拉動自然開發,提升景區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切入點,積極開發高端系列產品,全面打造“放飛夢想,逍遙濰坊”的旅游整體形象品牌。為了給深度開發和建設旅游重點大項目提供完備的資金支持,市旅游局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了全市旅游招商項目庫,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將外部資金引于自身項目的開發建設。
一方面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赴日本、韓國及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北京、福州、寧波、杭州等地區開展旅游重點建設項目的招商引資,邀請日本、韓國等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考察團,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客商參加風箏會、魯臺會及各類招商活動,共達成旅游投資合作合同協議和意向的項目32個,總投資額100億元。同時,還采取“聯合招商”方式,與相關縣市區和重點旅游企業簽定聯合招商協議,先后介紹國內外重點旅游投資集團客商30多人,到濱海、奎文、坊子、壽光、青州、諸城、昌樂等縣市區考察洽談。另一方面,還以“委托代理招商方式,確定韓國、中國香港和澳門機構代理3家,個人代理10人,制定了《濰坊市旅游局委托代理招商管理辦法》,建立招商代理定期聯系制度,推動了全市旅游招商引資工作順利開展。通過以上措施,為全市旅游產業實現跨越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力推介,拓展客源市場
要想讓游客走進來,就得把品牌打出去,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區域旅游合作,積極開拓國內外客源市場,重點加大對境外旅游市場的開發力度。
《中國商界》:近兩年來,你們在旅游產品的推介方面開展了哪些活動,效果如何?
于慰杰:按照“全面吸引、重點促銷、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開發并舉”的宣傳促銷方針,我們以風箏會、菜博會、魯臺洽談會等招商活動為平臺,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推介活動,客源渠道進一步拓寬。
2008年風箏會期間舉辦的第三屆濰坊旅游節,我們邀請了海內外300多家旅行社來濰進行為期3天的集中踏線考察,并舉辦千家旅行社會盟大會和山東人游濰坊活動啟動儀式等六大活動,進一步叫響了“逍遙游”品牌。在第十四屆魯臺會期間成功舉辦了濰坊旅游規劃招商展,全面展現了我市旅游業發展的宏偉藍圖,吸引了眾多的社會資金投資旅游建設,達成了一批項目合作意向。2009年第二十六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期間,我市成功舉辦了第四屆濰坊旅游節暨濰坊旅游買家大會系列活動。通過活動的舉辦,全面宣傳推介了濰坊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充分展示了“放飛夢想?逍遙濰坊”旅游品牌形象,擴大了影響力,進一步拓展了客源市場,促進了入境游的增長。
市旅游局還積極組織開展濰坊與青島旅游對接合作活動。2008、2009(青島)濰坊周活動中,市旅游局承辦的博覽會旅游板塊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通過影像、圖片、實物、模型沙盤、景觀模型、現場表演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集中展示了濰坊城市旅游功能、旅游資源、精品線路、逍遙游產品、民間藝術、民俗表演、旅游商品等,成為濰坊博覽會人氣最旺的板塊之一。開展了千名青島市民濰坊行活動,極大地推動了兩地旅游客源市場的互動。會上共發旅游宣傳品15萬份,接待觀眾數萬人次。在濰坊旅游文化推介暨對口洽談會上,市旅游管理機構和90多家旅游企業與青島市旅游管理機構及300多家旅游企業共達成各類旅游合作協議189個,為我市新增旅游客源110多萬人次,增加旅游收入3.75億元。
此外,我市還采取“區域合作”的方式,開展聯合宣傳促銷活動。去年先后組織全市旅游企業參加省旅游局舉辦的各種促銷活動,如中國北方旅游交易會、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國內旅游交易會、(青島)亞太國際旅游博覽會等大型宣傳促銷活動。期間發放旅游宣傳材料達60余萬份,簽定旅游合作、互送客源協議570份,為我市新增加客源400多萬人次。利用“新聞傳媒”所進行的宣傳推介是打開旅游市場不可忽視的一環。我市一方面加強了國內媒體宣傳,通過記者采風、平面媒體、影視傳播等形式,大范圍有針對性地宣傳濰坊旅游資源、旅游產品、旅游優惠政策等。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國外媒體宣傳,全年共邀請和接待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和中國港澳臺等境外新聞記者采風團、旅游考察團隊37個,共計360余人次;接待國內新聞記者采風團、旅游考察團隊23個,共計270余人次。通過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宣傳推介活動,為我市旅游業新增加客源360萬多人次,增加旅游收入13.28億元。
整合資源,打造山東旅游第三極
旅游業作為一項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很重要的綜合性產業經濟,如果沒有大型企業集團的帶動,是很難得到又好又快發展的。為此,必
須整合資源,提高旅游業抗風險能力。
《中國商界》:你認為濰坊旅游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今后有什么打算?
于慰杰:我對濰坊“逍遙游”信心是十足的。去年以來,市旅游局積極響應省旅游局提出的“三個一批”戰略,積極培育大旅游企業集團,全力打造產業航
母。在對全市旅游資源、旅游企業深入調研,充分論證,廣泛征求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全市資源作了科學分類,有效整合。以全市強勢旅游景區為依托成立了10大旅游企業集團公司,這10大企業集團總資產約為67億元,規劃帶動開發建設的重點旅游項目總投資額約為160億元,并將通過精心包裝,強勢宣傳,戰略化運作,爭取把10大旅游企業集團培植成為上市公司。
我市將繼續實施政府主導戰略,抓好行業體制理順、財政投入、項目用地、信貸稅費、人才發展、環境建設等方面扶持政策的落實。貫徹好《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落實好旅游企業用電、水、氣優惠措施;使用好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和專項旅游宣傳促銷經費;進一步完善旅游法規,建立健全有效的執法體系;借鑒外地扶持旅游業發展的經驗做法,不斷完善政策措施,以大旅游企業集團為載體,做大做強旅游產業,促進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