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國商界》:創意旅游推動經濟戰略轉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 17:26  《中國商界》雜志

  導言 :創意旅游是實現我國經濟戰略轉型的主要支點之一

  文 / 趙發中

  創意俗稱“點子”或“主意”,它是科學、思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科學性、思維性與藝術性是創意的基本元素。旅游創意就是創意元素與旅游元素相融合后產生的具有市場價值 的、富有創造性的主意。在旅游活動日趨個性化和多樣化的今天,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求異”注重體驗參與的特點日趨增強,在創意理念的引導之下,將智力因素和思想火花與原有的資源完美結合,通過重組、整合原有的靜態旅游要素,并加以情景化和動態化來重新定位和推出,可以進一步增強原有產品、服務的體驗性和吸引力,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并充分彰顯旅游的魅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旅游創意能夠給旅游活動注入無限的活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旅游創意就是旅游業的生命。

  創意旅游是指用創意產業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整合旅游資源、創新旅游產品、鍛造旅游產業鏈,其依托的更多的是文化創意元素,強調的是一個體驗、互動、個性、參與、休閑的旅游愉悅過程,需要強調的是,創意旅游并非創意與旅游的簡單合并,并非所有添加創意元素的旅游均可稱為創意旅游,創意旅游是適應旅游者日益高漲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旅游目的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旅游產品。

  創意旅游的出現實現了旅游者更深度的參與過程,擴展了旅游資源的涵蓋范圍,也為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提供了新路徑,一些原不具備旅游資源特征的或不便于進行開發的旅游資源均可借創意旅游進一步擴大其發展空間。創意旅游可有效解決非物質資源開發難的問題,為文化的載體化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本期封面故事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關注創意旅游,秉承了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封面故事“創意之春”以來的一貫理念,這就是我們為2009年定下的“創意之年”的基調。中國是一個人均可支配資源十分匱乏的發展中國家,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掉這樣一個基本國情。中國要趕上發達國家,中國人民要過上和諧幸福的生活,靠什么?要靠我們的“創意”,要靠我們的創造性勞動走出一條快速、健康、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本期封面故事的主題文章還是由本刊特約撰稿人沈立教授來撰寫,他以敏銳的眼光牢牢把握了創意旅游特別是生態旅游發展的大方向,深刻闡述了其發展內涵和意義。

  在生態之旅、探秘之旅、文化之旅、鄉村之旅等體現創意旅游因素的旅游形態中,本刊記者分別走訪了相關領域里的從業者或專家,為讀者描繪了這些創意旅游形態的現實圖景。

  在借鑒國外創意旅游的經驗方面,本刊記者專訪了斯里蘭卡駐華大使阿穆努加馬先生,請他闡述了走向和平后的斯里蘭卡在發展創意旅游方面的措施和想法。

  應該說,我國經濟正處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的過程當中,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仍然偏低,而大力發展旅游業是加快我國經濟轉型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國旅游已由原來的產品、服務、管理、品牌營銷上升到理念、創意營銷時代,在以理念、創意取勝的旅游時代里,只有以創意的策略,培育品牌旅游才能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當中脫穎而出,也才能走向健康、和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意旅游不僅是推動旅游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我國經濟戰略轉型的主要支點之一。

  一期封面故事不可能涵蓋創意旅游的方方面面,本刊將在今后的采訪、報道中繼續關注創意旅游,也將繼續關注“創意之年”的其他領域。

  中國創意旅游

  —給中國的旅游加點創意

  文/本刊特約撰稿人  沈立

  “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回去一問,什么都不知道!”這是一首在中國流傳很廣的順口溜,簡直就是一幅中國普通游客旅游的形神皆備的速寫圖。翻看一下關于中國旅游的書籍,關于旅游的看法也十分單獨乏味,例如旅游六要素——吃、住、行、 游、購、娛,似乎這成了旅游的主要內容。實際上,中國的旅游并非如此,中國的旅游正在變得更有創意,更豐富多彩。 趙猛原是當當網的高管,“主動下崗”后,他居然在南京一座寺廟短期出家,然后開始了一段十分富有創意的旅游——穿著僧人的服裝,徒步從南京走到九華山,手中托著缽,一邊走,一邊要飯。在北京昌平王府家庭農場的庭院中,我聽著他描繪一天徒步五六十公里后腫脹起泡的腳,向人要飯的情景,趙猛仿佛靈魂出竅,他的身心穿越了時光隧道,又回到了徒步要飯朝圣九華山的路上……回過神來,趙猛還勸導我們,都要短期出家一回,體驗一下徒步要飯朝圣的經歷,并且說從南京走到九華山路途還短了一點,最好,從 九華山再徒步走到五臺山。趙猛的徒步要飯朝圣之旅是什么旅游呢?

  唐世璋(John Thompson)是一位美國古琴家,曾經在臺灣與香港幾十年如一日學習與研究中國古琴,他曾經多次來大陸旅游,每一次都選擇與古琴有關的地方。出游的時候,他都帶著古琴與中文古琴資料,他專門選擇秋天到洞庭湖旅游,在洞庭湖畔,唐世璋用古琴彈奏《洞庭秋思》;他來到山東曲阜,在曲阜現場彈奏《孔子讀易》與《伐檀》等與孔子有關的琴曲 ;他來到湖南寧遠的九嶷山,瀟水自此流過,宋朝著名琴 家郭楚望根據這里的情景創作了著名古琴曲《瀟湘水 云》,唐世璋就在這里彈奏《瀟湘水云》。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新婚之旅,唐世璋因癡迷古琴而耽誤了終生大事,到五十歲才“花好月圓”,他攜帶身為華爾街投資銀行家的新娘蘇珊,遠涉重洋,不遠萬里來到江西南昌夢山東邊緱嶺腳下朱權墓,上演了一場專門為新娘獨家制作的“新婚古琴秀”——彈奏中國著名琴譜《神奇秘譜》的最后一個曲子《秋鴻》。朱權是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六個兒子,也是古 代著名琴家與《神奇秘譜》的作者,而唐世璋則多年以來專門研究《神奇秘譜》,他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把這本琴譜中六十四個曲子全部彈奏出來的古琴家, 一個“老外”的中式婚禮舉辦得如此中國味十足,實在讓我這個中國人感到汗顏。

  趙猛的徒步托缽朝圣之旅與唐世璋的古琴之旅雖是兩個只能代表小眾的旅游個案,但是卻能說明,中國的旅游可以是與眾不同而豐富多彩的,關鍵就是看我們是否具有創意—中國旅游發展的空間是無限,而創意也是無限的。

  旅游專業的專家與學者總是想用一個固定的概念或定義來“抓住”創意旅游,這種想法就像在樹林中空手“抓住”活潑的麻雀一樣困難,最終只能是兩手空空。創意旅游是一種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和方法都不同于過去旅游或現存旅游的新旅游,這種新旅游就像林中的麻雀一樣,還在活潑潑地變化與發展,一個不變的定義是無法逮住一個動態的現象。創意旅游是一只麻雀—一只在中國旅游之林中跳動飛行的麻雀。創意旅游的麻雀當然不是只有一只,而是有一大群,并且麻雀媽媽與麻雀爸爸還在不斷繁衍后代,會接連不斷地生出一群群小麻雀,F在我們可以列舉幾只中國創意旅游的“麻雀”來作為案例分析一下。

  生態旅游(eco-tourism)

  國內對生態旅游存在兩種錯誤看法 :一是認為生態旅游是一種以生態為內容的旅游 ;二是生態旅游是一種有別于其他旅游類別的旅游。第一,生態旅游的重點不是內容 —— 原 生態的自然環境,而在于形式—— 旅游的方式是必須有利于生態環境 ;第二,任何旅游都可成為生態旅游,即使在大都市的CBD旅游也可以成為生態旅游。

  云南麗江的文海是一個美麗的高山湖泊,在不同的季節,湖畔常開滿各種鮮花,文海至 今還保持著原生態的景象。前幾年我騎馬去文海,山腰有一個騎馬游客休息的小棚子,抬頭 滿眼都是美麗的風光,低頭滿地都是塑料袋、塑料瓶與餐巾紙等垃圾,在抬頭與低頭之間所 看到的景象,真是天壤之別。這種到處在山腰丟垃圾的文海之旅難道是生態游嗎?論旅游的內容,文海之旅肯定是生態旅游,但是這種旅游方式確是真正的“垃圾之游”。相應的道 理,如果在北京市區旅游,盡量乘坐地鐵等公交車,隨身攜帶環保袋與筷子,甚至還隨手清理路邊道旁的塑料袋,這樣的鬧市之旅也同樣是生態游——旅游的方式與方法是生態的與環保的。

  生態旅游的核心是要盡旅游社會責任,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盡量采購當地商品與服務,增加當地人民的旅游收入,最終達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的重點不在內容,而取決于旅游的過程、 方式與方法是否符合生態環保的標準。

  體驗旅游

  今天的顧客不僅要購買產品與成果,還要購買一 種消費的過程與體驗。如何在旅游中增加游客的體驗與豐富旅游的過程,這是今日中國旅游界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過去消費者在買雞蛋的時候,只考慮雞蛋而不考慮別的問題,但今天的消費者在買雞蛋的時候,卻要考慮很多事情——生蛋母雞的身體狀態、心態、生活環境、生存方式與飲食等,如果這種雞被關在二十四小 時白熾燈照射下的養雞場的雞籠里,根本就沒有任何 生存空間與生活自由,身心變態,吃著混合了激素與添加劑的雞飼料,已經變成了一個畸形“生蛋機器”,有很多消費者就會拒絕購買這種雞場雞蛋——即使再便宜,因為這種雞蛋不僅含有很多有毒成分,這種購買行為實質上是在潛在地鼓勵這種不良養雞方式的 發展。

  相反,如果消費者知道母雞生活在一個有機農場,身體健康,心情愉快,享有充分的生 活空間與活動自由,吃著林間與草地的蟲子或者農場的蔬菜,這種雞蛋即使很貴,消費者也會購買。購買這種雞蛋不僅有利于自己的健康,還能鼓勵這種人性化的養雞方式,保護生態環境。

  消費者除了要了解產品的生產過程——雞蛋是怎么下的,還要親身體驗一下“采摘”雞蛋的過程。例如,北京著名生態旅游景點蟹島就提供這種“采摘雞 蛋”的服務,蟹島養雞場的每只母雞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草窩,在下蛋的時候,消費者都能親眼目睹下蛋的全過程,等母雞下完蛋,就可以從草窩中“采摘”溫熱新鮮的雞蛋。這種親自采摘的雞蛋最低要十四元一斤,貴的要二三十元一斤。出售這種雞蛋,其實除了雞蛋本身,還在出售一種旅游的過程與旅游的體驗。

  當然體驗式旅游除了讓消費者了解生產過程,參與生產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形式,短期出家,徒步托缽朝圣就是一種體驗出家生活的體驗旅游 ;到了云南麗江,學習一下當地的樂器葫蘆絲、穿穿納西族的服裝、學作幾個納西特色菜、跳跳納西的舞蹈等都是體驗旅游的表現形式。體驗旅游的關鍵在于在傳統旅游過程中自然增加游客的體驗,豐富原本單調的旅游過程。 這樣做的目的,不僅能夠激發游客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傳統旅游的附加值,做到游客滿意度與當地經濟收入的雙提高。

  靈性旅游

  世界著名靈性導師奧修曾經在《印度,我的愛—— 靈性之旅》一書開篇就指出 “:印度,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的區域,或者一段歷史,也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或一片土地,她還是一個隱喻、一首詩歌、是一種無形而觸手 可及的存在——印度是一個能與人共振的能量場。在 這一方面,印度是一個無他可及的國家。在這個看似貧窮的國家中,人們能夠用別處沒有的方式觸摸真理。 這個國家可能在金錢上不是富有的,但是對某些敏銳的人來說,印度是這個地球上最富有的國家!

  我同意奧修的觀點,他對印度的偏愛之情也能夠理解。但是,我認為不僅印度是一個能與人共振的能量場,其實整個宇宙、整個地球與整個中國也是一個能與人共振的能量場。

  中國有多少靈山秀水與洞天福地,又有多少地方曾經留下過圣賢、高僧、老道、神仙、隱士與高人的身影與足跡,他們的存在都強化了當地的能量場,直到今天還留存著他們當年的能量遺跡,我們如果匆匆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如何體會這些山水中的靈性與能量呢?

  因此,每到一個景點與遺跡,不妨放慢腳步、加深呼吸與凈化一下身心,通過喝山泉之水,呼吸山林之氣,靜坐靜心來與古人和環境進行一下心靈交流,進行一下能量的共振。這種旅游就成了一種靈性之旅。

  修學游—教育培訓旅游

  司馬遷倡導我們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交天下友。我們過去常常以為這是三件事情,其實這是一分為三,合三為一的事情。旅游就是讀書—— 讀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 大書,一邊旅游一邊與古人神交,與今人交流,古人是一本古籍,今人是一本新書,古今之人無不是書。旅游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是一種教育。

  跨國公司與國內很多公司喜歡把旅游與培訓相結合,提高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同時讓大家在愉快的心態下學習,培訓旅游已經成為世界高端旅游的 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就常常應一些國內外大公司之 邀去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做培訓,在云南麗江、江西三清山、海南亞龍灣等地上課的效果的確要超過大都市的高級酒店。國外很多學校都把教育旅游作為一門 必修課來學習,我們在中國各地很多名勝景區常常會看見成群結隊的日本與韓國學生,其實這就是他們在 上修學游的課程。廣東省政府正在號召廣東的中小學 要把修學游列為學校必修課,我認為這不僅符合中國傳統“行萬里路”的學習方式,也符合國際教育潮流, 應該在全國范圍之內進行推廣,讓全國有條件的學校都能開設修學游的課程。

  其他創意旅游

  在國外,其實沒有特定的創意旅游概念,只有主題旅游、特種旅游(unique travel)、高端旅游(high-end travel)與奢華游(luxury travel)等說法。 因 此,特別提出創意旅游可能是一種中國特色的創新。高端旅游與奢華游是給具有相當經濟實力的游客量身定做的一些高定價旅游,不是一般游客所能負擔的。我們在這里就主題旅游與特種旅游進行以下簡單說明 :主題旅游是以特定專題內容為特色的旅游,例如書院游、有機農場游、古鎮游、佛教圣地游、商務旅游、會議旅游、新婚旅游、野生動物旅游等,當然隨著游客需求的變化與主題的創新,主題旅游的種類可以說是層出不窮的。特種旅游常常因與眾不同的方式與目的而有別 于傳統旅游,例如,自己開汽車或摩托車的自駕游、以自行車或游艇為旅游工具的旅游、以慈善、扶貧或志 愿活動為目的的慈善扶貧游、以攝影、繪畫、科學考察 與探險為目的的特種旅游等等。

  總之,在這樣一個處于變化之中,強調文化與創意的時代,傳統旅游不能閉關自守,固步自封,應該主動迎接變化,擁抱創意,讓創意的陽光照進傳統旅游,在傳統旅游的園地中盛開創意之花。這不僅是中國廣大游客之幸,也是中國旅游之幸與中國創意產業之幸。

  廣西巴馬盤陽河:尋找關于生命的答案

  文 / 劉眾

  攝影 / 劉眾 羅盛滿 胥伯濤

  向東,或者向西?可能整個二十一世紀,我們都會 這樣自問,都會這樣尋找。

  在中國的西部,廣西的巴馬縣,姑且稱桂巴馬, 一個與美利堅合眾國年輕的總統奧巴馬同名的地方,三五年間,不經意間竟成為了一個新的旅游熱點。除了巧合的巴馬名字宛似一個免費的國際大廣告,更吸引人的眼球、留住人的腳步的,是六個特別的字眼:世界長壽之鄉。

  長生不老,絕無可能;長壽幾年,誰不向往?就是這么個不可替代的現象,這么個簡之又簡的道理,給僅僅1971平方公里面積、25萬人口的巴馬蒙上了一層 神秘而豐富的色調。

  生命是文明的一種表現。有知性人士評之:中國乃至世界生態文明的某個樣板,定會在這塊大石山與大土山的交界地崛起。所以,當旅游遇上了長壽,當休閑變成了養生,當流連轉化為科學,當沖動上升為樂活,巴馬的創意內涵,如同那條五進五出地表的盤陽河,姍姍而自然地流過。雖養在深閨,巴馬、盤陽河,因其唯一性,某種程度上已是世界級。

  思想的行走,當不是一般的行動。 在這里,所有的旅游方式,都像一種創意。而且,無不例外地都圍繞著靜靜的盤陽河、圍繞著長壽養生概念播種、延伸、固定。

  在這里,所有的旅游方式,都是一種尋找。我們尋找的,其實是東方文化視野下關于自己、關于人類、 關于生命的一些答案。

  旅游的“科考”價值—盤陽河水質,奇妙在哪里

  打開中國地圖,放眼西望,只有非常認真地察看,才能在西南一片耳熟能詳的地名環抱之中,小心翼翼地找到“巴馬”兩個字。

  巴馬位于廣西西北部,河池市界,總面積1971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離首府南寧250 公里,是一個欠發達、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那么,去巴馬,看什么?也許理由只有一個:這里有一條不可替代的長壽之河。有人說,這里是中國生命科學的活標本。

  先看看盤陽河水之長壽奇跡是如何特別的——巴馬壽星不乏歷史傳說。據御詩碑記載,1810 年12月,嘉慶皇帝聞宜山永定土司境內有一瑤族老人名叫藍洋,高壽142歲,欣然賜詩慶賀:“四朝雨露一身覃,煙霞養性同彭祖。道德傳心問老聃,花甲再周衍無極。”而110年前的戊戌年仲月,即1898年11月,光緒皇帝欽命廣西提督為今巴馬那桃鄉平林村的百歲老人鄧誠才贈送壽匾一方,并題賀詞“惟仁者壽”,壽匾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其后人家中。

  長壽現象也引起國際關注。1991年11月1日,在東京召開的第十三屆國際自然醫學大會,正式宣布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

  猶如英國人的話題先從天氣開始一樣,巴馬給我們這些外來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它那奇特的水質。巴馬境內80多公里的盤陽河流域,其長壽之帶主要集中在 中上游百魔洞及周邊數十公里區域。所以,到巴馬旅游,最具創意的方式之一,莫過于多花點時間,走遠點地方,去找一找盤陽河水質的答案,也就是說,去找一找生命能夠多一些活力與張力的原因。

  這個過程,真有點像科學考察。科考目標之一:復雜的地下河。

  盤陽河之所以奇特古怪,因為它是世界上罕見的河流:全長140多公里,流程竟然五進五出地下溶洞,地下河或許比地表水還長?床灰、摸不著,但無時無刻不感受著它的存在,而且還是影響水質的關鍵元素。所以,尋找地下河的基本方位,是一件有意義、長學問的事。

  盤陽河從鳳山的喬音山麓誕生后,首次穿越縣城邊的穿弄巖溶洞,途徑巴烈、恒里、 京里等村屯,躍下太平溶洞。幾經周折,在袍里鄉央洞村的央打山弄轉身,躍進地下長廊, 從袍里鄉的坡心村三門海(水源洞)和良灣屯分流而出,同時接納了平樂、江洲等支脈水 系,再經數十公里的地下漫步,從巴馬縣甲篆 鄉百魔洞出水,正式組成了盤陽河水體,經百鳥巖最后一洞,入賜福湖,最終匯入紅水河。

  科考目標之二:百魔洞。

  早在1987年就已經被中英聯合探險隊發現的百魔洞,位于巴馬縣甲篆鄉坡月村, 上下四層,洞中有洞,洞上有洞,詭秘雄偉的鐘乳石造型星羅棋布,被英國皇家洞穴協會譽為“天下第一洞”。

  百魔洞的壯語意,是泉水流出的地方。它的特別之處有兩點。一是洞內負氧離子含中名列第一。二是水質特殊,每年六至八月的汛期,盤陽河干流成黃河,其余洞穴水變色,唯有百魔洞清澈依舊。在此療養的老人體會,洞口流出的生水,治療效果最好。

  科考目標之三 :小分子團水。

  在自然界,水不以單個H2O存在,是以多個水分子締合的大分子結構形式存在,俗稱水分子團。大分子團的水難以通過2納米的人體細胞壁,不能營養細胞,不能帶出細胞的垃圾。2006年4月,經復旦大學分析檢測中心檢測表明:盤陽河水為世界罕見的純天然小分子團水,只有0.5納米。嬰兒是在子宮的羊水中孕育長大,羊水就是小分子團水。

  旅游的“樂活”品質—天坑:上“頂”好看,下“底”好累

  廣西天坑多,巴馬不例外。交樂天坑與號龍天坑,各有千秋,值得一看,號龍天坑,體量世界第三。而在百魔洞內,竟然也有一個洞內的天坑。

  樂活,由音譯LOHAS而來,是英語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的縮寫,意為以健康及自給自足的型態過生活,強調“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敖】、快樂,環保、可持續”是樂活的核心理念。巴馬的天坑游,真還有一些“樂活”的品質,這是到過那里的人的意外收獲。

  比如,天坑上有古老的村莊,喝口屯集的雨水 ;天量高,達到6萬至9萬個,在河池市所有洞穴坑下有密密的森林,摘一枚野生的水果。百魔洞里,每天都云集大批吸氧的人群,間或練練氣功,成為了一道風景。上“頂”與下“底”,與自然沒有了距離,與文化沒有了距離,對勇氣與體力又都是一種挑戰,而且還要看天行事。很樂 !

  百魔洞里的天坑,最讓人聯想無邊的,是天坑上 竟然還有一個村莊,也就是一個瑤寨。約50戶人家,300余老老小小,還有一個只有一名民辦教師的學校。當地的人,習慣叫它天上人家,學名是,西山鄉勤藍村下弄六屯。

  第一個聯想 :上天坑難嗎?往上,只有一條小道,完全是在峭壁上開出的一 條小縫?粗簧俅迕癖池撋习俳锏氖参,沿著這條 天路漸去漸遠,心中就有一種莫名的沖動。上 天坑,必須天氣晴好,遇到下雨,石路似滑非滑,有些危險。我們運氣不錯,遇上了一個好天。加之同伙全部是善于攀援的高手,不足二十分鐘,便上到了天坑的頂。

  第二個聯想 :上面能種些什么?能養些什么?沒想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片開闊的玉米地, 像一排排整整齊齊的士兵,拱衛著坑頂。喀斯特峰叢的山巔,如同盆景,親切地環繞,白云如棉花,伸手可 彈。房子多是石頭壘成,人住上,家畜下,符合瑤民傳 統的居住方式。我們看到,這里家家戶戶養有香豬,還有小山羊?傊,這里的一切,好像都是小小的,可愛的。

  登上天坑上的任一處峰址俯瞰,可以看瑤寨著名的“地頭水柜”。這些水柜將雨水存積起來,形成翡翠一般的碧綠池水,人畜共飲。秋冬干旱季節,又為全村提供了澆灌莊稼的生命之水。據聞,聯合國糧農組織曾譽之“喀斯特地形國家的最大發明”。

  第三個聯想 :天上人家的生存狀態如何?登上最高的村舍,碰上了七十歲的黃進機,看起 來不過五十多。他一家正修新房,所謂的新,就是沿著 山壁,在原來的房子上加蓋一層。他老人家的威望高, 來了一大批的親人朋友幫助。他說,要花一萬多元,主要靠全家近幾年外出打工存的錢。而全村人平均年收入,只有300元人民幣。老黃熱情地留我們晚餐,南瓜 葉、火麻湯、玉米粥,加上一點咸菜,比較可口,尚能果腹。但是,記憶很豐足。

  一百五十多米深的峰下之洼,天坑之底,則是另一種味道。天公不作美,冒著大雨,我們不能觀賞號龍天坑。 必須“如臨深淵”!在堅持與沖動下,我們由交樂村村長帶路,四十分鐘,極慢地、試探性地下行,經接近九十度的壁上石徑,終于落到了交樂天坑的最底部。

  為了真正樂活一回,我們付出了全身泥漿、連滾帶爬、腿痛三天甚至可能粉身碎骨的代價,真累!真險!換取的,卻是看到了爛漫寂寞的野花,有一種叫龍船花,紅得驚人。采摘了從未見過的野果,有一種與 無花果相仿,但碩大得多,最讓人難忘的是,果實從地面掛到主干上,如一堵墻,聞所未聞。在洼底的一汪湖水中,我們甚至還看到了不知名的大魚翻騰的波濤。 真爽、真潮!只可惜,雨中天坑,不可久留。

  回望天坑,我突然有一個想法,如果讓日本教育 家池田大作、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兩位東西方文明 的參悟得道者,相攜端坐天坑之頂或者之底,以對天地人特別的認知角度,進行一番關于未來、關于人類、 關于趨勢對話,留下來的,極可能是比《展望二十一世紀》更有趣、更有力的名著。

  旅游的“朝圣”感覺—不期遇上百歲 壽星,握一回手問一句好

  “盤陽河兩岸,至少有4個長壽屯!卑婉R縣旅游局長韋秋幸,扳著指頭一一數來。盤 陽河從鳳山縣袍里鄉的坡心三門海(水源洞)激蕩而出,洞旁邊的坡心屯,住著五六十戶壯族人家,300多人,現在有4位百歲以上老人;第二個是巴馬縣甲篆鄉平安村巴盤屯。 這 里 是清一色的黃姓壯族人家,560多位居民,目前10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有5人,八十至九十九歲的老人有25人之多;一個小縣城,巴馬沒有什么博物館,它卻有北京、上海乃至紐約、東京都沒有的一個文化好去處:長壽博物館。

  方寸之地,記錄著這座城市特別的歷史痕跡。在 這里,可以看到巴馬近五十年逝去的百歲老人的照片 及文字資料。尤其是一堵墻面,掛滿了老壽星的笑容,仿佛傳遞著一個個關于生命與基因的密碼:黃美根,104歲;黃美念,102歲;陳媽亂,108歲;黃卜漢,105歲……

  所以,在巴馬旅游,不管在盤陽河畔還是大石山的村落,冷不丁遇上一位百歲老人在門口堆柴,或者 有當地導游向你“兜售”一個相當善良的節目——看望某位百歲壽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在我看來,與 百歲老人握一握手,說一句問候的話語,是一種福氣。

  不遠的松吉村松屯,被稱為“百歲鴛鴦屯”,因為 這里曾有一對百歲“鴛鴦”,男的叫黃卜吉,女的叫黃 乜吉,兩人都活到了101歲,他們種地打魚為生,勤勞 樸實,互敬互愛,真正是白頭偕老了 ;第四個長壽屯,是號稱“小桂林”的甲篆鄉甘水 村。這里二十世紀出了三個百歲老壽星,如今甘水屯還有 4位 90歲以上的老人,80至 90歲的老人有 35 人,60 歲至79歲的老人有110人之多! 巴馬的長壽現象,除了自然與地理環境的獨特性外,背后還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支持,那就是長壽文化。到巴馬旅游,不可錯過長壽文化。

  在巴馬,越老越光榮。誰虐待老人,誰就嫁不出去、娶不到老婆。我們看到,吃飯時,凡老人長輩在場,必請之坐于上席;老人長輩未上席,兒孫輩絕不首先動碗筷。 行路時,如果見長者過來,年輕人均自覺立于道旁,待老人過去,自己才能走 ;如果老人挑 著 擔 子,馬上搶著挑過來,一直送到家。巴馬民俗,若殺雞,雞肝、雞尾均孝敬長者。在很多百歲老人家里看到,家里都給老人另開小灶,煮上稀爛的食物。

  在巴馬農村, 凡有60歲以上老人的家庭,都會備置一具壽棺,停放在門側或廳堂。巴馬的“壽棺文化” 內涵,無不與禱祝老人長壽健康攸關,視“壽棺”是尊老愛老的信物。

  巴馬縣對長壽老人也保護有加。1994年,巴馬縣人民政府做出了《關于加強對長壽老人的保護和管 理的規定》,為百歲老人頒發《長壽證書》,定期按月給百歲老人一定的生活補貼費,改善長壽老人的居住條件。例如訪問者須經老齡辦的批準,并捐上一定的敬老費,同時,就訪問時間、言行、態度等方面也作了具體規定。

  旅游的“候鳥”方式—小住三兩個月, 用河水和空氣治病

  巴馬最動人的風景是什么?如果讓游客投票,結果極可能是,一群來自天南海北的老人。每天清晨,無論旭日初升抑或細雨霏霏,在百魔洞附近的幾個村落,就有一大批看起來不像當地村民 的頭發花白的老人,非常準時地,三三兩兩地拎著裝水的大瓶子,從不同的方向往洞口聚集。

  他們的一天基本上是這樣度過的:花半小時左右,從居住處散步到百魔洞口;生飲洞口流出的地下泉水;辦月卡,進洞至天坑,吸氧一至兩個小時;從洞內打水,或者返回洞口打水,返回居住處。傍晚,以上動作重復一次。用所打之水,洗澡或日飲,做飯或燒菜。每日食譜,以當地的珍珠黃玉米粥、青菜、白薯、火麻湯等素食材為主。

  他們的一年,基本上是這樣度過的:春季和秋季的兩至三個月,在所租的村民房屋中度過,因為洞口泉水清澈;夏季和冬季返鄉,前者因為盤陽河水進入汛期,后者因為要與子女歡聚春節。

  在地球生命世界中,有一些會因季節變化而作出周期性遷移行為的鳥類,被命名為候鳥。而巴馬的這 一批來回遷移、極有規律的老人,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候鳥人。

  候鳥式的旅游,只為一個目的,養生與治病。此情此景,恐是世界獨有。有好事者,普查了近二十年來來巴馬療養、治愈的疾患,結論是,主要有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缺氧、糖尿病、內分泌紊亂、各類皮膚病、各類關節炎、肥胖癥等……有專家指出,巴馬獨特的自然生活環境,就如同構筑了一種天地自然的療法。

  關于水

  除了小分子團水的優勢之外,人們提到最多的是天然弱堿性水質。眾所周知,酸性體質,是產生各種疾病的最大溫床,而天然弱堿性水,有利于人體的酸堿平衡,有利于向堿性體質的轉變,自然具有養生之功。

  關于空氣

  巴馬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巴馬縣城每立方厘米 的負離子達兩千至五千個,國際長壽研究結果表明,平均相對濕度高于80%和低于70% 都不利于長壽,而雷雨能產生很多的負氧離子,負氧離子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使人精神振奮,增強肌體抵抗力,穩定血壓。

  關于土壤

  研究表明,巴馬被圍在大山之中,地質結構比較破碎,因此礦產資源比較分散,土壤中富含各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從土壤中進入各種食物,再進入人體,對人類健康長壽起著重要作用。

  現在,幾乎每個長壽村都有寄居的候鳥人,或數月,或半年,成了常住戶口。以前北方人居多,現在出現了不少南方人。近兩年,連廣西老人也趕來助興。需求拉動供應,村民的房租真個是年年上漲。

  有專家認為,人們擁有一定經濟條件的時候,自然要選擇具有高質量的生存空間、沒有污染的食物和生存環境。巴馬是生態發展、自然風光、養生度假、科學考察研究等綜合的最佳地區之一。更有專家放言,巴馬,要把“世界長壽之鄉”,打造為世界長壽養生天堂。

  旅游的“美食”導向—素找珍珠玉米,肉嘗油魚香豬

  常說病從口入,在巴馬可要改一個字,壽從口入。 專家研究與鄉野調查都表明,巴馬的長壽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吃出來的。

  吃什么?這可是旅游中的大學問。我們的經驗是,素食主義者,可找珍珠黃玉米,而肉食動物呢,應該嘗嘗香豬和油魚。

  始賞香豬之美

  巴馬香豬來源于土豬,系野豬馴化而成,群眾稱之為冬瓜豬、芭蕉豬、或兩頭烏。外貌清秀,個體矮、小、短、圓 , 性野早熟,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 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之美稱,自古以來都是上貢朝庭的佳品,1995年3月,巴馬被國家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

  從營養特點看,香豬蛋白質含量高達21.8%,高于普通豬31.1%    70% ;脂肪低,僅占普通豬的 8.86%28.10%,熱量也較低,更為獨特的是,巴馬香豬肉中含有一種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它具有多種藥理性,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抗炎物質增多,對預防心血管疾 病有功效,非常適宜制作老年食品。

  復聞油魚之香

  “一家煎油魚,十家聞魚香。”到巴馬游玩,能吃到 當地的油魚,是一種榮幸。巴馬油魚,學名叫巴馬穗唇 鲃,個頭小,一般長10—15厘米,每500克20條左右。巴馬油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水下人參之稱。

  去巴馬旅游的客人,都會慕名尋找巴馬油魚品嘗,但能否吃到,要看自己的運氣如何。因為這些年來,從盤陽河里捕撈到的巴馬油魚,每天只有5到10公斤。 巴馬油魚的脂肪多,所以當地居民在煎油魚時,根本不添加食用油:油魚入鍋,慢火煎,魚油就從體內慢慢滲 出。煎油魚也不用放配料,加點食鹽即可。

  雖然工藝簡單,但當地人煎油魚很講藝術,所煎油魚要整整齊齊排好隊,煎第一面鱗皮至黃色,翻過來煎第二面,油魚入口,油溢于唇而不膩,鱗皮醇和。

  最后說說珍珠黃玉米。它是巴馬人的主食之一。 這種玉米色黃,貌似珍珠。當地人一般把珍珠黃玉米磨成粉后煮粥吃,玉米粥被稱“長壽粥”或“黃金粥”。玉米食品里纖維素多,吃玉米的壯、瑤同胞減少 了腸胃病。珍珠黃玉米中,維生素B1、維生素E、胡蘿卜素高于其他地區。 吃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科學,巴馬所見,有些渾然天然的味道。

  長生不老這一夢想,似乎與人類文明歷史一樣久遠。雖然科學已經證明,長生不老終是一個圓不了的夢,但是人類從來沒有放棄追夢。因為,尋找,是一種狀態,是一種心態。尋找,是發展的動力,是進步的源泉。帶著創意旅游的念想,小心地離開巴馬的時候,我們想,巴馬確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答案。創,有創新、創作、創造之義。意,有意義、意思、意味之容。所以,創意,就是既顯新穎、又有價值的東西。

  創,可能重在形式,而意,應該重在內涵。對于巴馬,形式與內容都需要。不僅是建 設開發,更包括保護控制。人類文明正處于從工業文 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階段,偏僻的巴馬因而擁有了特別的價值。這里,是工業文明的小角落,卻應成生態文明的大廣場。

  當我們用眼睛傳達生態的光束,用腳步衡量理想的距離,其實,就是用內心追尋未來的 答案。 祝愿長壽之鄉永遠長壽。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