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入境先問俗 跨國經營的風險識別與防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 15:21  《企業文明》

  文 / 任 真

  在經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異國他鄉開展經營活動。與此同時,各種風險也如影隨形,如果不能有效識別與防范,必將導致經營活動的失敗。

  俗話說:“入境先問俗,雞鳴早看天。”對于有志于跨出國門經營、做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來說,這句話所包含的真理可謂簡明、重要而又有效管用。

  此“俗”此“天”,用管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要進行風險識別與風險防范。其內容不僅僅指目標國家或地區的風俗、民俗、習俗和自然環境,還包括目標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制度、法律法規、商貿規則、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政權更替、黨派生態、文化傳統、社會治安、匯率利率變動等各種因素。跨出國門討營生,只有這些“俗”問明了、“天”看清了,國際化經營的機遇才能抓得準、風險才能避得開。不然的話,人生地不熟,就可能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險上加險。

  對跨國經營企業來說,要想取得國際化的成功,必須問的“俗”和必須看的“天”有許多內容。本文僅從政治、經營、文化方面作簡要分析。

  政治風險的識別及防范

  在跨國經營過程中, 由于企業與東道國的目標沖突,或者企業運營與東道國政府的某種規定沖突,從而引發企業經營的政治風險。

  所謂政治風險,是指東道國國內的政治事件給跨國經營的企業的經濟利益帶來不利影響的可能性。這些事件通常包括:東道國的政權更替、社會動蕩和暴力沖突,東道國與母國或第三國的關系惡化等。

  一般來說,政治風險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由一個國家的主權行為引起,與東道國的政治經濟政策和行業措施等國家行為有關。例如,一個國家的國有化措施,對外資的征用和沒收,或者因外匯管制造成投資者利潤無法匯出等風險。二是由投資者無法控制的社會、種族沖突、宗教和內部紛爭等非自然因素造成投資者的經濟損失。三是由國際經濟活動中的歧視性措施造成投資者的損失。

  政治風險按風險的大小程度則可分為以下四類:

  非區別性干預:指東道國政府為了實現既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等目標而采取控制在本國外資企業的干預措施。其包括:(1)要求外資企業建立某些基礎設施;(2)規定在其國內的外資企業的領導人或管理人員由本國公民擔任;(3)確定有利于東道國稅收的轉移定價政策;(4)要求外資企業產品在當地的銷價不能高于某一水平;(5)規定外資企業使用東道國當地的零部件;(6)要求外資企業支付社會和經濟上的附加費等。

  區別性干預:指東道國政府為削弱外資企業對本國同行業的競爭力,維護國內企業保持一些優勢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形式有:(1)僅允許合資經營,且合資企業中外國投資者所占比重不得超過規定的限度;(2)對外資企業征收附加稅和附加的公共產品使用費;(3)在法律上歧視外資企業,公開或半公開地支持國民對外資企業的抵制活動;(4)誤導外商投資效率不高的產業等。

  歧視性懲罰:指東道國政府采取強硬的干預措施使外資企業處于無法贏利的狀態,迫使其破產。其形式有:(1)東道國政府凍結外資企業的資金匯出并逐漸蠶食其資產;(2)征收高額稅收或其他費用使其根本無利可圖;(3)有意拖欠合資款項資金到位時間,延誤工期;(4)宣稱前屆領導人簽定了不公平的特許協議而拒不執行協議,從而給企業帶來損失。

  剝奪財產:指東道國政府對外資企業的資產實行征用或國有化。按照國際法,征用是主權國家的正當權力,但它必須以公平的市場價格、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給予被征用企業的投資者及時補償。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充分、有效和及時的補償通常是不可能實現的。一旦企業被征用,投資者將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失。國有化則指東道國政府對某一行業的所有外資企業進行有償接管或無償接管。例如:1980年密特朗當選法國總統后推行大產業國有政策,包括那些含有外資的工業,給法國商務環境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外商利益因此受到巨大損失。

  為了有效防范政治風險,一般采取四大策略進行管理。

  預防性策略:指企業在從事國際化經營前,對東道國的政治風險進行評估,了解東道國政府有關產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及進行投資保險。其方法有三:1。評估政治風險。如:實地考察法、聽取專家意見、概率分析法和利用國際政治風險評估體系等。《歐洲貨幣》雜志定期向經濟、政治、社會、外交、宗教等方面的著名專家征求各國的諸多政治或與政治有關的風險意見和看法,請專家對各個國家政治風險的3項重要指標(分析指標、信用指標和市場指標)打分,每項指標還有許多分指標,如:分析指標可以分為債務指標、經濟狀況、政治穩定等3項指標。《歐洲貨幣》雜志每年都要公布國別政治風險排序,因此,中國企業在從事跨國經營時可以從該雜志各年公布的材料中,找到目標東道國政治風險的變化情況并預測其政治風險。2。了解財政金融政策及特許權協定。3。投保政治風險。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的外國私人投資公司(OPEG)和英國的倫敦勞埃德公司。美國外國私人投資公司對美在海外的私人新設的公司或新擴建企業,由于被征用或國有化、貨幣管制、戰爭、革命、起義等原因而遭到的損失進行賠償,保險額一般在投資額的90%以內。

  分散策略:指企業在海外正式投資營運后,可采取雇傭當地人員參與企業的管理、實行融資多元化、控制關鍵技術、自主知識產權、與多個國家的不同企業共同合作、。控制產品的營銷渠道等策略分散,減少和降低政治風險。

  補救策略:指一旦政治風險發生,企業可采用做好談判工作、爭取支持、訴諸法律、放棄資產所有權、爭取與東道國政府簽訂管理合同等補救措施來減少政治風險帶來的損失。 

  政治風險是企業在跨國經營中經常遇到的一種風險,不僅發生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而且在發達國家也時常發生,因此不可不防。

  文化風險的識別與防范

  文化風險就是指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由于文化環境因素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使企業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目標相背離,甚至導致企業經營活動失敗的可能性。如:上汽雙龍的失敗,中韓企業文化難以兼容以及雙龍工會的阻撓無疑是其重要原因。

  企業在跨國經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處于不同文化環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間的差異而導致的文化誤解、文化沖突有時會危及到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因此,對文化風險的正確認識與系統分析對于國際化經營的企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國際化經營中的文化風險具有客觀性、雙效性、復雜性和可控性的特點。 把握這些特點,有助于我們在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文化交匯過程不同階段采取恰當的文化策略:

  在文化沖突的潛伏階段,要做到不被人們早期對待文化差異的樂觀態度所蒙蔽,重視文化差異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并制定有力措施防止文化差異向產生破壞性沖突的方向發展。

  在文化沖突的爆發階段,要在堅定跨國經營信心、理性對待文化沖突的同時,不畏浮云遮望眼,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文化之間的差異被扭曲、放大,通過及時溝通化解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懷疑、誤解、排斥以致激烈碰撞,使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促使企業經營決策的執行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在文化沖突的緩和階段,要及時總結人們應對和處理過往文化風險事件的經驗和有效的方法,采取措施引導人們對于文化差異有正確的認識和預期,鼓勵人們更多地以理解、體諒的態度去分析出現的矛盾與沖突,更加理性地審視不同文化的優劣,做到在相互比較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在文化的融合創新階段,進入這個階段,不同文化之間相互滲透,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精華,甚至融和創新,在組織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新文化。此時要及時采取措施保護和鞏固這種融合創新的勢頭及其成果,并使之融入企業的新體制、新機制之中,在更大程度上發揮跨文化優勢,使企業的經營目標得以順利實現,使企業跨國經營更加得心應手。

  文化風險各階段的劃分不是涇渭分明的,各階段的文化策略也不能截然分開孤立運用,而應堅持系統思考、統籌兼顧、有的放矢、靈活運用、務求實效。

  實踐證明,在跨國經營過程中,有以下四種形式的文化風險較易于發生,因而更加需要引起重視。

  其一是溝通風險,即由于文化溝通障礙和溝通誤會而導致溝通失敗的風險。 如:中國企業職工加班加點一直是工作積極的表現,而西方國家則視職工加班加點為違規或無能的表現。

  其二是種族優越風險,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現的心理取向不同,來自一種文化的人具有較強的種族優越感,相信自己的行為方式優于他人,有偏見地對待異族文化而產生的風險。如:一些國際化企業在海外采取與在國內相同的方式進行經營 ;不能改造產品以使其適應特定市場的特殊需求;將利潤全部轉回國內而不再對所在國投資;讓那些在國內干得很好但卻沒有國際經驗的管理者充任海外企業要職等。

  其三是管理風險,即由于不同文化導致的管理風格的差異以及由于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員之間和員工之間不能建立起協調關系而帶來的管理失敗的風險。

  其四是商務慣例與禁忌風險,即在商務合作中由于習慣、方式的差異而導致交易失敗以及不同文化對特定事物或現象的好惡差別而導致營銷失敗的風險。如:很多西方企業在打高爾夫球時談論業務,中國企業更喜歡在酒桌上談生意, 而德國人將商務和家庭生活區分開來,很少在下午5點以后做生意。

  對于跨國經營中文化風險的正確認識及全面了解,是進行國際化風險分析、風險測度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和必要前提,對于將要或已經從事國際化經營的企業樹立文化風險觀念、提高應付文化風險的能力、制定科學的國際化決策不可或缺。

  經營風險的識別與防范

  經營風險是指公司的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中出現失誤而導致公司贏利水平下降的風險,或由于匯率的變動而導致未來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的風險。經營風險的產生,源于對實現目標和戰略產生不利影響的重大情況、事項、環境和行動,導致企業資金運動的受阻或遲滯,產生企業價值變動不確定性。

  也有學者認為,經營風險是指企業由于戰略選擇、產品價格、銷售手段等經營決策引起的未來收益不確定性,特別是企業利用經營杠桿而導致息前稅前利潤變動形成的風險。

  一般來說,經營風險可以從財務方面和非財務方面進行分析。從非財務上分析,導致經營風險的因素有很多,如:發生災難性危機事件影響生存能力及經營狀況;市場競爭及其替代性產品或服務的影響;金融市場波動;行業特定風險;無法獲得所需人力資源;法律風險;法規及特殊監管的風險;無法達到股東期望而引致股票價格下跌及一系列不良后果;由于社會或文化背景差異而產生的經營風險;政治風險;內部組織體系和工作事務流程的風險;信息技術產生的風險;員工誠信等方面的風險;科技進步所帶來的風險,等等。從財務上分析,導致經營風險的因素有采購風險、生產風險、存貨變現風險、應收賬款變現風險等等。

  在當前形勢下,中國企業在跨國經營過程中,在全面加強風險管理的同時,尤其要重視以下幾種風險的識別與防范。

  海外投資風險。今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提出謹慎投資的要求,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針對海外投資并購;二是一些高風險投資,比如金融衍生品之類;三是央企主業經營之外的發展戰略投資項目。而這三類投資風險中,海外投資風險尤為突出。如中鋁對力拓的首次大手筆投資即遭“滑鐵盧”。2008年1月31日,中鋁聯合美鋁以每股約60英鎊的價格,獲得力拓集團9%的股份,耗資140.5億美元(其中,中鋁出資128.5億美元)。然而,隨著全球經濟形勢急轉而下,僅僅過了10個月,力拓股價已暴跌75%,加上英鎊的匯率大幅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中鋁差不多損失了750億元人民幣,成為近年來“出海投資”代價最慘重的一次。中國平安對富通的230多億元投資只剩下零頭,中投投資黑石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另據美國經濟學家Brad Setser“測算”,我國外管局在海外的股票投資損失可能已超過800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5 000多億元人民幣,相當于2009年中央財政科技投入1 461億元的3倍多。 這無疑對急于出海“抄底”的公司敲了警鐘,風險防范不可忽視。

  金融風險。金融風險主要表現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衍生品風險。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多家央企爆出金融衍生品業務巨虧。中國遠洋所持FFA(遠期運費協議)約有40億元浮虧。東方航空航油套期保值公允價值損失約62億元,國航燃油套期保值合約截至去年底公允價值損失也高達68億元。截至今年1月初,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及上海航空等3家國有航企金融衍生品的賬面虧損總額已經達到131.7億元。此外,還有江西銅業等企業也因套保造成重大損失。對此,國資委副主任李偉強調,國有企業要從事衍生品業務,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要嚴格合規,二是要目的明確,三是要確實弄懂,四是要控制風險。國資委也不斷警示央企在金融市場控制風險,只可套期保值,不可投機,應建立嚴格的內控制度。

  2008年,由于國際外匯市場匯率大幅波動,中國中鐵公司在境外以外幣形式存放的H 股募集資金產生了較大匯兌損失,公司在期初持有的外幣資金為209億元,到期末外幣資金總額縮水為165億元,縮水44億元左右。中國鐵建同樣也受到了匯兌損失的影響,2008年公司H股募集資金和海外業務發生匯兌損失達8.50億元。

  信用風險。根據權威部門的統計,我國企業海外逾期應收外匯賬款高達數百億美元。由于缺乏科學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方法,有些企業被外方欺騙,如:長虹彩電業務尚未嘗到國際化的碩果便遭到了美國經銷商APEX數十億元的巨額詐騙。許多企業片面追求貿易數量,忽視信用管理,尤其是忽視對老客戶的信用管理,致使應收賬款居高不下、流動資金緊張,最終利潤得不到保障。據統計,80 %的企業拖欠是由老客戶造成的。而且,老客戶一旦發生拖欠,企業往往礙于過去良好合作的原因,不愿意對老客戶立即進行追討,因而錯過了最好的追討時機。當企業醒悟時,其客戶的經營狀況已經嚴重惡化,甚至停產、破產,給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一定要重視信用風險的防范與轉移,建立系統、規范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嚴格堅持事前控制——客戶資信管理制度、事中控制——授信業務管理制度和事后控制——應收賬款管理制度。

  企業資源位個人化風險。企業資源位指在廣義的資源空間中,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系統能夠實際和潛在利用、占據和適應的廣義資源。企業資源位個人化是指企業的核心資源轉化為個人所有。近年來,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形成了上萬億美元規模的境外國有資產。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對外投資企業超過1萬家,累計對外直接凈投資超過1 700億美元。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和海外環境的復雜性,境外企業存在產權關系復雜、變通操作多、管理不規范、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加之國企境外產權管理制度整體不健全、境外投資存在無序競爭、管理人才缺乏、考核體系有待完善及派遣人員薪酬待遇等問題,以及海外資產的存量方式多樣化、投資方式多樣性、產權關系越來越復雜、管理難度增大,任何一個環節把關不嚴、不細,都容易形成國有資產的“出血點”,給尋租者帶來自肥的機會。境外企業由于天高皇帝遠、管理鏈條冗長而鞭長莫及,給某些人將企業資源位化為己有以可乘之機。對此,國資委正在醞釀規范央企海外產權,爭取年內出臺境外企業國有產權管理的指導意見。凡有海外資產的企業對此種風險都應予以重視。

  行業風險。即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基于母國和東道國所涉足行業與市場的各種不確定性,如市場競爭風險、產品市場風險、原材料市場風險、行業技術風險等。2007~2008年以來,我國許多企業先從國際市場高價買入并囤積原材料,形成大量高價原材料庫存,之后因市場形勢急轉直下,又形成大量產成品庫存積壓,以低價銷售產品,在高進低出的雙重擠壓之下,使企業經營陷入嚴重困境甚至危機。由于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經驗嚴重不足,與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在品牌、科研、生產、銷售、物流、成本控制、管理和服務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距,故國際化經營的風險也較發達國家的企業更大。 因此,要加快全球化進程,中國企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從文化、歷史、政治、法律、社會角度深入理解外國商業環境和外國企業的思維理念以及發展脈絡,力求做到知己知彼,以最大限度降低跨國經營的風險。

  必須看到,我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對國際風險的認知、識別機制的建立、防范與規避能力等方面都相對滯后。因此,我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應逐漸培養成熟的風險意識,積極研究內外界因素的變化,及時主動地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措施,降低風險蘊藏的潛在損失,甚至實現風險向收益的轉換,從而有效地提升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績效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當前尤其要特別注重培養和選拔熟諳技術、外語、經濟商務、涉外法律和政策的復合型人才和具有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高新科技、法律、財務會計等知識的專業人才,組建一支適合國際化經營的人才隊伍。

  怎樣走穩國際化經營之路

  文 / 本刊編輯部

  改革開放30年,在一定意義上是我國經濟和我國企業不斷迎接全球化、融入國際化浪潮的30年。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國企業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時代正在到來,或者已經到來。

  在改革開放中逐步踏上國際化征程的中國企業,其國際化經營最先主要是也只能是“引進來”為主,“走出去”國際化的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是大多實力不強,且“走出去”也主要以產品出口(直接出口或者間接出口)為主,能像中興通訊、萬向集團、華為公司、海爾、聯想等企業那樣參與國際并購、國際投資并成功經營的企業還很少。根據有關資料,我國占世界GDP的比例約6%左右,但參與國際并購、國際投資的比例卻只有2.5‰。這一方面說明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尚處于較低的階段和較低的水平,任重道遠;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空間十分廣闊,大有作為。

  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企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爆發出跨出國門、“走出去”參與經濟全球化、經營國際化的巨大熱情。這種熱情因為加入WTO過渡期的逐步結束,更因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造成的國際資源價格、資本價格的大幅度下降而被充分激活,“抄底華爾街”、“抄底海外資本市場、資源市場”的呼聲此起彼伏。的確,百年一遇的危機造就百年難遇的機會。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在抓搶國際化的機遇的同時,國際化的風險也如影隨形,在悄悄地向我們逼近。

  事實證明,中國企業國際化之路走得并不順暢,他們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難。如:TCL在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以及并購阿爾卡特手機后,卻出現了消化不良的現象;長虹彩電業務更是尚未嘗到國際化的成果便遭到了美國經銷商APEX高達數十億元的巨額詐騙;2004年9月西班牙東部小城埃爾切所發生的我國鞋城被燒事件,以及在此之前溫州鞋在俄羅斯、意大利、尼日利亞等國被查抄、查扣事件;中海油競購尤尼科、華為并購3COM的功虧一簣;等等。已明顯地體現出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所面臨的政治風險。繼“中航油”投機期貨巨虧事件之后,三大航空公司在2008年因套保導致的巨大虧損和兩鐵集團的巨額匯兌損失,中鋁收購力拓失敗更是把國際化經營的風險表現得淋漓盡致。對中國企業而言,向國際化進軍是一場沒有經驗的戰斗,如何做才能取勝?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拓展對外開放廣度與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新要求,將中國經濟的國際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并列,作為新時期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五大趨勢之一。因此,國際化既是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必須修煉的必修課。

  首先,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要認真研習諸如國際市場準入課題、全球化規則課題、市場網絡和研發網絡的構建課題、文化與法律課題、知識產權與標準等課題,不斷提升自己正確解答這些國際化難題的能力。

  其次,中國企業需要在國際化經營思路上改變過去對規模制造、價格競爭的過分依賴,不斷修煉和改善企業組織和員工的心智模式,以對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和自主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提升本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又次,中國企業需要在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優化企業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基礎管理上下大功夫,在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中練就過硬的國際化經營的筋骨。同時,要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建立和健全在國際化過程中的經營風險識別、風險防范、風險管控、風險化解機制,不斷提高企業抓機會避風險、化危為機的能力。

  最后,中國企業需要修煉提升自己的全球化素養,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用國際化經營理念選人、育人、用人,打造能開拓國內國際兩種市場、整合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的國際化經營團隊。

  總之,國際化征途不可能一蹴而就,國際市場需要堅持不懈地開拓和耐心細致地培育。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必須認真學好國際化這門必修課,才能走穩走好國際化經營之路。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