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動車理論,來看待建立什么樣的文化。只有這樣一列聯動的火車才能前行。企業的屬性,也應該是這樣,永遠往前不能倒退。企業文化的作用,就是保證前進,不倒退。這樣,企業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
動車跑起來了,企業文化的任務就完成了嗎?沒有。企業文化的任務永遠不會完成,永無止境。因為還要有一個繼承和創新的問題。繼承和創新,就是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企業文化要不停地創新,才有生命力。
《禪者與蝎子》的民間故事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做事情不能死心眼兒、一成不變、一條道跑到黑。要與時俱進,改變方式方法,達到最佳境界。
創新思維
在談到善于改變方式方法和創新時,我想強調一點就是改變方法難,難就難在行為習慣上。當一個錯誤的行為習慣成為自然的時候,改起來就很難。所以創新的障礙或者叫最大的困惑,就在于我們不能否定自己,對自己過去的事情永遠認為是對的。這是一種習慣勢力,這種勢力要從文化的角度、用文化的力量來改變,決不是人能強制得了的。只能用文化的力量改變不正常的或者叫不當的行為。在改變不正當行為里面,又存在著一個對與錯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在管理當中有很多管理方法是多年以前形成的,至今為止還不能擺脫計劃經濟的束縛,因為過去搞計劃經濟時間太長,一步一步走過來雖然逐漸在改,但它的基因還沒有完全得到改變,改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等到發現問題的時候敢不敢再改一次,敢不敢推翻我們自己的決定,否定自己一次再改一次,往往是在這個時候遇到問題了,需要文化的自覺與力量去改變。所以,我們說企業文化建設,要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習慣非常重要。改本身就是創新。《三國演義》里有句名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是改革,合是改革,再分再合還是改革,只能是改一次比一次好。這就叫與時俱進。一個模式固定下來,在一個時期是對的,過上幾年不適應了,就需要改,或者是換一種方式,這叫創新。這種創新靠文化氛圍,靠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創新要有特色,要有個性。有特色、有個性的文化,才是生命力最頑強的文化。比如說,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這些節日,多少年了一直延續著,特別是從去年開始國家列為法定節日。是什么原因,這是文化的傳承,被固化下來,被法律所承認,有個性。企業文化也需要個性。
謀文化之道。謀什么?概括來說,就是謀君子之道;謀企業發展;謀職工福祉;謀社會和諧。中心意思就是發展企業就要發展自己的文化,用文化大智慧來融合企業、健康企業,使企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