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慣有什么重要性呢?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只要培養成一種習慣,這個習慣形成了,我們就不用管了,就會順其自然,一路走下去。習慣一旦形成,改起來很難。說到習慣成自然,順便講個小笑話。早上我開車在上班路上聽了師勝杰和馮永志合說的相聲段子叫《五全丈夫》,第一全就是工資全交的丈夫。搭檔馮永志說,我的工資全交了,只花了五分錢,買了張車票,回家被媳婦發現了,讓我在廚房里站了一夜。師勝杰說,我比你強,我的工資也交了,我花了一毛錢,也買了張車票,回到家也被愛人發現了,我愛人沒敢讓我站廚房,讓我跪了半宿。搭檔說,跪了半宿,你能撐得住嗎?師勝杰說,沒問題,我已經習慣了。這里抖了個包袱,就是“習慣了”。大家說讓你跪了半宿這個事正常嗎?應該說是不正常的,哪有夫妻間為一毛錢讓跪半宿的,很不正常。你說不正常可他習慣了。因為習慣使然,導致了他把不正常的當作是正常的。這個段子說明了習慣的力量。
習慣是什么?習慣實際上是來源于一種慣性。慣性是什么?慣性必然從沒有慣性開始,到產生慣性,需要一個過程。慣性的產生是有條件的。過去家里都有座鐘,座鐘里有鐘擺,鐘擺擺動也是慣性,用它來掌握時間,正常情況下鐘擺是不會停下來的,一停下來鐘表就壞了。這就是慣性,鐘擺始終用一種頻率來回擺動,決不會亂擺。有了慣性就成了自然行為。火車的速度起來以后,如果遇到緊急情況踩一腳急剎車,靠慣性也要沖出去幾百米。
人有沒有慣性,肯定是有的。比如說,我們的領導作風,也存在一種慣性。有的領導愛聽匯報,經常找幾個人來說說,聽了匯報覺得情況都掌握了,習慣于這樣的領導,一般都不喜歡下基層,不喜歡到職工當中去搞調研、聽一線的聲音、聽職工群眾的第一呼聲;有的領導不喜歡坐在辦公室聽匯報,就喜歡到基層去轉,成天在現場轉,把情況了解得很多、很清、很透。這也是一種慣性。領導作風和一個人的生活作風都有慣性。
有慣性好不好?存在兩個方面。正確的慣性是好的,不正確的慣性是不好的。我們要形成風俗習慣,就要來研究慣性問題。慣性具有兩面性。正確的慣性要發揚,要支持;不正確的慣性,就要想辦法改變它。
良性互動
我們搞企業文化的任務是什么?就是要使我們的企業文化形成良性互動的慣性。良性互動的慣性怎么去實施,怎么去形成?就是領導倡導,共同參與。領導倡導、共同參與怎么講?拿動車組來說,我們參與了京津城際鐵路建設,很自豪,時速350公里,半個小時到天津。我們拿動車組打一個比方,動車組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里領導倡導起什么作用?領導就是要當好火車頭。形成文化不僅需要領導倡導,還需要領導帶頭實施。這個時候領導是火車頭的作用。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領導是不是一直都當火車頭呢?不是,當動車組正常運轉起來以后,領導就不能再當火車頭了。當什么?當司機。運轉得很正常了,領導沒有別的事了?不能老當火車頭,要當司機開火車。開火車的任務是什么?看信號、管暸望,保證列車的方向,掌握列車的速度,確保列車的安全。領導還要當扳道工。火車跑起來了,速度也上來了,方向跑偏了,發現不對了,怎么辦,誰來扭轉呢?還要領導來扭轉,別人說了沒有用,特別是主要領導。怎么去扭轉?去扳道岔。跑偏了不行,必須回來沿著正確軌道往前跑,這個時候領導就成了扳道工。所以,領導當車頭帶,當司機掌握方向,當扳道工選擇正確的路徑、修改方位、調整戰略。共同參與,職工干什么?職工是動車組的每一節車廂。動車組和普通火車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動車組的每一節車有動力,這樣跑起來功率才大、才快,是一個整體。職工就是動車組。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車往一處奔。關鍵是方向正確。方向不正確跑偏了,這不是職工的錯誤,是領導的問題。領導指向哪里,職工就打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