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提升MADE IN CHINA的身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7:38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劉鶴翔

  如今,廉價勞動力這一比較優勢已經越來越不屬于中國沿海的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盡管MADE IN CHINA在勞動力方面還有潛力可挖,但在國際貿易方面,靠這個優勢贏得的并不全是好名聲。

  這幾天,美籍臺商陳盛(水+田)正準備把自己的新書《中國心——我的責任與夢想》書寄給中國政府高層。投資大陸的二十年里,他做了很多,想了很多,有很多事情讓他不吐不快。在他考慮的問題當中,如果提高MADE IN CHINA身價的問題首當其沖。

  作為一位熟稔全球貿易環境的知名商人,他對過去二十多年MADE IN CHINA在國際上的種種境遇一目了然,也曾就改良MADE IN CHINA等問題多方向政府高層建言。

  陳盛(水+田)看起來還是一位不錯的財經作家,最近,有關方面為《中國心——我的責任與夢想》專門召開了一個座談會。陳盛(水+田)告訴記者,這本書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寫,“中國心”會是很多本書,“我已經快六十歲了,有許多事情都要交給年輕人去做了,現在,我希望把過去二十年投資大陸的經驗和想法寫下來。”

  在座談會前,陳盛(水+田)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財經時報》:說起中國制造,我們常常會談到比較優勢,這一優勢現在還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嗎?

  陳盛(水+田):廉價勞動力只是競爭力因素之一。我們要通過廉價的勞動力,慢慢把產業發展起來,這樣老百姓的生活才會得到改善。但如果永遠都是廉價勞動力的話,對民生就沒有進一步的貢獻了。

  發揮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只是一個開始,很多國家都走過這條路,像二戰后初期的日本,那時也是美國的廉價加工區;中國臺灣后來也是日本的廉價加工區,現在輪到中國大陸了,這只不過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大陸有很多的人才,很大的市場,全世界的很多人才都集中在這里,開放的策略當然很好,但現在,大陸這個“世界工廠”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接下來該怎么走?我認為以廉價勞動力帶動的這種發展,當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的時候,就已經到了頭,發展的水平應該往上跳了。從2000美元到5000美元,在這個發展區間,大陸必須改善自己的加工能力,要提高技術水準,提高加工的層次,在這當中也會出現一些技術創新。

  中國的情況很特別,除了是一個很大的出口國,未來也是一個很大的進口國。加工賺到錢后,國內的消費水平就會提高,會出現龐大的內需市場,服務業會隨之快速發展,這個過程會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使國民的收入繼續提高。

  《財經時報》:薄熙來在歐洲說,中國出口9億件襯衫只相當于歐洲出口一架空客。中國制造的這個困境有沒有破解之道?

  陳盛(水+田):我曾經提到用“進口替代”的辦法。技術的提升,會使產品附加價值提高,現在的外貿額很快就會到2兆美元,假設出口是一兆,進口是一兆,在這個水平上,如果出口繼續擴張的話,就會受到海外貿易保護主義的打壓。現在歐盟保護主義已經很厲害了,其實不止是歐盟,美國的保護主義也隨之而來。

  所以我認為出口不可能無限制的成長,但出口額不增長沒有關系,只要我們的技術含量提高了就行。比如說,我們一兆美元的出口,其中有7000億美元的零件是從國外進口的。進口替代能很快提升中國的制造能力,出口不變,但在貿易的價值鏈中,留在中國的價值卻能提高很多,現在留在中國絕大部分只是加工的價值。如果采取進口替代的策略,將來留在中國就是有技術價值或者其他更多的價值。

  我認為人民幣的升值從長期來看對中國是有利的。因為那等于是我們買的東西會更便宜。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淘汰一些低層次的加工業,把它們放到非洲、越南去,或者其他一些比中國成本更低的地方。發展到目前的階段,中國應該增加對外投資,把低層次的加工業輸出出去。

  《財經時報》:這種輸出會遇到一些阻力嗎?

  陳盛(水+田):比較低層次的加工業,往中西部轉移主要是提高就業率,而往國外轉移還能占領那里的市場。比如拉美是一個貿易保護主義很厲害的地方,他們把門關著,我們沒辦法把中國制造輸出到那些國家,但我們可以讓商品在當地制造。拉美國家有資源,但沒有生產技術。再比如投資非洲,既可以提高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同時也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繁榮,還可以占領當地的市場。

  我覺得大陸把外匯儲備放在美國投資公債最劃不來,我們的錢應該盡量買些黃金、設備和技術,或者用于海外市場開發。現在拉美人可能會說,中國人來了是要把拉美的原料搬回家,而如果對當地投資,那么既利用當地的原料,也可以擁有那里的投資。把那么多錢放在美國,美元一貶值就什么都沒有了,美元只不過是PAPER MONEY.

  《財經時報》:最近中國投資美國黑石集團,這是不是表明政府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陳盛(水+田):用那2000億元去投資,我覺得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政府應該把投資落實到本國企業的運作,應該出臺更多政策鼓勵去海外投資的企業,比如給低息貸款,幫助他們去推廣市場,推廣品牌。

  中國制造的第二步是提高技術含量,提高品牌的價值。一個品牌應該不僅僅是在中國有價值,在國際上也應該叫得響,品牌的價值與人工的價值不可同日而語。

  《財經時報》:您認為未來對品牌的投資主要在哪些方式?

  陳盛(水+田):政府要獎勵創品牌,中國的品牌不要只是打一個什么熊貓、長城之類的中國符號,而是要做成可以和那些世界名牌媲美的品牌。包括產品的品質、管理、設計、通路等等都要追上去。

  當然,眼下我們首先還是要把產品做好。在技術方面如果有所創新,產品品質更好了,再把品牌的標簽貼上去,品牌的成長就會很快。海爾也在很努力地做品牌,但像冰箱一類的東西,誰都會做,GE已經做了很多年了,海爾如果能拿出自主創新的東西,追趕起來會更容易一些。

  創新的立足點有很多,設計、技術是創新。再如DELL,它的直銷系統雖然只是一個銷售方法,但也是很了不起的創新。現在國際上的原材料一直漲,MADE IN CHINA的成品價卻一直在降,原材料上漲是必然的,糟糕的是通路控制在人家手里,人家就可以一直殺價,中國企業也需要尋找創新的渠道。

  此外,還有廣告、服務等等。要占有全世界的市場,需要長時間的耕耘,非一日之功。

  《財經時報》:MADE IN CHINA名聲很大,口碑如何?

  陳盛(水+田):現在,MADE IN CHINA 在國外不被認為是高級品,MADE IN JAPEN卻是高級品。但MADE IN JAPEN以前也是低級品,在二戰以后,容易壞的東西都是MADE IN JAPEN.國家形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大家還是到處闖紅燈、隨處吐痰,人家怎么會相信你能做出好品質的東西?國家形象的改善也需要時間。

  于是我們一直給歐美人打工。比如一個產品成本是9塊錢,賣給他們是9塊半,然后,他們一轉手就賣到了50塊。賺了那么多利潤,美國人卻提都不提,他們只說你進口多少,出口多少,其實利潤都在他們口袋里。那些中國人賺不到的錢就是品牌的價值。

  品牌應該是國家的長期戰略。像三洋、索尼,它們在美國花了三十年才把品牌建立起來。將來,中國的企業既要提高產品品質和海外市場占有率,也可以去國外買一些既有的品牌,買過來后幫助我們提高技術、設計等方面的水平。

  《財經時報》:以服裝業為例,它是國內第一大產業,然而在國際上,中國的服裝企業往往是從上游的原材料加工一直做到下游的成品銷售,而在法國或者意大利,它們只做下游。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開始集中精力來做下游?

  陳盛(水+田):我覺得大陸還沒有到放棄上游的時候。還是先把上游做好了。要知道,在各個行業,那些稱得上世界性品牌的還是很有限。在日本,一個行業里也沒有幾個大品牌。中國的企業,一定要有經濟規模,在規模的基礎上談品牌才有意義。如果你的產品只賣一點點,花那么多精力和時間去做品牌有何意義?

  大陸的優勢還是在制造。把制造環節做好,把技術提升了,自己的研發設計能力提高了,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才有希望。

  《財經時報》:您的意思是說,中國大陸的制造環節還沒做好?

  陳盛(水+田):比如說做一臺電腦,我們60-70%的零件都要進口,而如果我們用進口替代策略,讓這些零件也在中國制造,那么MADE IN CHINA又往上走了一步。中國的人均GDP會一路提高,從1500、2000、4000到5000,當我們的人均GDP達到了5000美元,那就到了出現大品牌的時候。其實這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從日本的發展過程就可以看到。比如說索尼,當時歐美誰知道什么索尼,但在日本經濟起飛的過程中,它慢慢成長,產品、技術、設計都上去了,品牌也就被世界接受了。

  陳盛(水+田)美籍臺商。他領導的聲寶集團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和大陸開展貿易,90年代初即開始在天津、

東莞、蘇州、昆山等地投資了十多家企業,二十年間,他在大陸的事業已經橫跨高新科技和消費性電子產業,投資額在7億美元以上。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