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交所第一任總經理尉文淵
讓管金生折戟沉沙的那一場國債期貨風潮,也連帶著終結了上海證交所的開業(yè)者尉文淵的證券生涯。
尉文淵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中的“三大猛人”之一,親身經歷了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fā)展進程。“上海證券交易所最早一任總經理”是他職業(yè)生涯的最高峰,又令他從最輝煌跌到人生低谷。在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作為上交所總經理,本來前途無量的他,因327國債事件受牽連,“猛人”生涯戛然而止。
尉文淵出身于軍人家庭,15歲初中沒畢業(yè)就去新疆伊犁當兵,18歲加入共產黨。當兵5年后他復員回上海,在電影院當服務員,不久被選到上海某區(qū)委任宣傳干部。恢復高考后,他考入上海財經大學。畢業(yè)后,到正在組建中的國家審計署工作,不久當了副處長。
仕途順利的尉文淵32歲時又被提拔為審計署人教司處長。其后,受時任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的龔浩的賞識,尉文淵被調往人行上海分行金融行政管理處當了正處級的副處長。那是在1989年的1月,他還未滿35歲。
1990年初,中國政府宣布將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成立了籌備小組,由金管處處長牽頭,而金管處的工作就由下車伊始的尉文淵負責。1990年6月,在海外訪問的朱基市長向全世界宣布,上海證券交易所將于年內開業(yè)。
一張白紙之上,誰也不知道該怎么辦,籌辦證券交易所幾乎全憑想象。尉文淵曾經表示,最大的難題就是“不懂”,沒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鑒。唯一可以間接借鑒的辦法就是出國考察,但當時要出國是很敏感的,幾乎沒有機會。尉文淵和他的同事們可以說是“少不更事”,一切都是零,大家都是股盲。
尉文淵開始了深入調研。從最容易的選址開始,他逐漸了解交易所建立的各種知識,又從資料中了解到,當時發(fā)達國家的交易所主要是口頭競價交易。但尉文淵覺得,應該利用高科技,于是從向人民銀行借的500萬元籌備金中擠出100萬,決定搞電子交易系統(tǒng)。可以想像,當時我們連最簡單、最基礎的交易方法都沒有掌握,一下子就進入電子交易領域,誰也不敢保證此事能夠成功,而且,當時連交易所的交易規(guī)則都搞不太清楚,在這個基礎上編寫電腦軟件和程序,在技術上也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任務。
1990年1月份,尉文淵有機會到香港證券市場考察,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電腦交易構想竟已走在香港聯(lián)交所前面!上交所從開業(yè)的第一筆交易開始就跨入了電子交易時代,這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這樣講,沒有電子交易的技術基礎,中國證券市場不可能以這樣快的速度擴張,也無法支持現(xiàn)在遍及全國城鄉(xiāng)、數(shù)千萬投資人參與、每天數(shù)千億的成交規(guī)模。在電子交易的基礎上,尉文淵也順便解決了股票無紙化交易的問題,在當時,這又是一項具有世界領先意義的創(chuàng)舉,推動和支撐了此后證券市場的快速發(fā)展。
1990年12月19日,尉文淵敲響了“中國股市第一鑼”。其時他年僅35歲,被稱為“全球股市最年輕的總經理”。
在交易所成立后的3年中,尉文淵進行了多項嘗試和改革,比如市場擴容,到1992年底,上市公司數(shù)量從最初的“老八股”擴大到近60家;再如擴大交易席位,交易所的會員從16家擴大到100多家,交易席位由最初的50個擴大到上千個,到1993年更是達到了6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