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戟“327”國債事件
管金生發(fā)跡于國庫券。萬國創(chuàng)辦時,管金生第一眼瞄上的是國庫券。當時國庫券并不被看好,國務院為此專門組建了國庫券推銷委員會,由財政部牽頭,國務院秘書長出任主任,人民銀行、國家計委、中宣部、軍委總后勤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lián)等一起參與,不過還是很難推銷。
到后來,很自然地出現(xiàn)了國庫券地下交易,一些人以五折六折的低價收購國庫券。當時,全國銀行并無聯(lián)網(wǎng),各地的國庫券價格相差很大,于是,一個有利可圖的“黑市”由此形成,并日漸蔓延。到1988年3月,財政部被迫作出《開放國庫券轉讓市場試點實施方案》,允許國庫券上市流通交易。是年4月,上海、深圳、武漢等七城市率先試點開放,6月又開放了54個城市。
管金生是第一個從國庫券流通中嗅出商機的機構券商。萬國有十多個人跑遍了全國250個大中小城市和偏遠鄉(xiāng)村,到處收購國庫券。從無數(shù)散戶手中收來的券額都是5元、10元的,被塞在麻袋、旅行袋里運回上海,倒賣套利。這筆生意讓管金生掙得盆滿缽滿。到1989年,萬國的營業(yè)額做到了3億元,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證券公司,其中絕大部分來源于此。
管的狂收行動引起了金管處的注意,于是,他把所有的國庫券從地下室的金庫轉移到自己的辦公室里,從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監(jiān)管層來檢查,一無所獲而歸,萬國證券躲過一劫。數(shù)月后,1988年國庫券上市,價格為104元,作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國庫券鼴鼠”,管金生的萬國證券完成了驚險而豐厚的原始積累。
但造化弄人,誰會想到管金生發(fā)跡于國債,也是栽在國債期貨上呢?
1993年10月25日,國債期貨交易向社會公眾開放。1994年10月以后,人民銀行提高3年期以上儲蓄存款利率,并恢復存款保值貼補,國庫券也同樣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的不確定性為炒作國債期貨提供了空間。大量機構投資者由股市轉入債市,多空雙方對峙的焦點始終是圍繞對327國債期貨品種到期價格的預測。327是1992年發(fā)行的3年期國庫券,應于1995年6月到期。
當時存在兩大陣營,一是以萬國證券為首的做空陣營,另外是以中國經濟開發(fā)信托投公司(簡稱中經開,有財政部背景的公司)為首的做多陣營。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正式發(fā)布了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公告,在這期間,空方主力萬國證券一直在拼死抵抗,試圖以王自益己的頑強來動搖多方的信心。但事情正相反,萬國證券的同盟軍遼國發(fā)突然倒戈,改做多頭。這意味著327國債每上漲1元,萬國證券就要賠進十幾億。
管金生別無他法,只好在休市前的8分鐘里,做出避免公司倒閉的最瘋狂舉動:大舉拋售。這一舉動,造成了債券期貨市場崩盤,以致中國證監(jiān)會下令將這8分鐘內完成的交易全部取消。正是這一決定結束了管金生作為中國證券業(yè)偉大試探者的生涯。
3個月后國債期貨市場關閉。5個月后管金生被捕。指控他的罪名有瀆職、挪用公款、貪污、腐敗等,但只字未提違反期貨交易規(guī)則,因為當時沒有相應的法條來套用。在此前后,上交所第一任總經理尉文淵、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都換人了。萬國也和申銀合并了。
如此短暫又如此突然,這就是期貨,這就是當時的中國證券市場。難道中經開沒有過錯、沒有違規(guī)?或許,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那一場國債期貨風潮,結束了管金生在證券界的傳奇。這位從江西小山村里走出來的證券市場的大佬和教父級人物,并未委托辯護人,也拒絕法院為其指定辯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