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鞍鋼是怎樣煉成的(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15:13 《中國商業評論》雜志

  “拿來主義”+“本土制造”

  平爐改轉爐的成功并沒有讓劉玠感到滿足。鞍鋼技術改造的另一個亮點是1780mm熱連軋,利用原廠房邊改造、邊生產,集納了日、美、德、加拿大的先進技術。原計劃投資75.6億元,實際投資只有43億元,比引進一條相同生產線的投資低了1/2,且僅用31個月就建成投產,創造了世界同類軋機改造建設史上的最短紀錄。

  1780改造的獨特之處在于,只有影響質量和技術水平的關鍵部位才由國外引進,其它凡是國內能制造的設備,全部在日本三菱技術人員的監制下由國內制造,節約了大量資金。在引進中學習、在聯合開發中鍛煉,鞍鋼逐漸掌握了熱軋帶鋼生產的國際先進工藝、技術。

  

鞍鋼消化吸收1780機組的工藝技術后,用他們多年在熱連軋方面開發的技術成果,依靠自己的力量改造老半連軋機組,建成了國內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1700短流程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投資僅相當于國外引進項目的1/3;改造原有冷軋機,新增淺槽紊流鹽酸洗線,形成一條國際先進水平的冷軋酸洗聯合機組。這三條板材生產線的改造迅速提高了鞍鋼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1700進一步展示了鞍鋼人特有的魄力,第一條生產線引進,第二條生產線就敢于甩掉洋拐棍自主開發,走上自主創新之路。中國冶金重大裝備一直依靠國外進口的歷史被鞍鋼改寫,并在2005年已完成向濟鋼成套輸出兩條生產線,使鞍鋼成為繼奧鋼聯、蒂森克虜伯等國際知名鋼鐵企業后在當今世界屈指可數的具有技術輸出業績的鋼鐵企業之一。有了這條先進生產線,鞍鋼的產品實物質量6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項被鞍鋼人稱之為“希望工程”的1700熱軋生產線一投產,鋼材市場的價格就一路上揚,這給鞍鋼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也為鞍鋼后來一步步的技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后,鞍鋼又用同樣的思路對所有設備進行了改造,煉鐵、煉鋼、熱軋、冷軋改造都沒有影響產量。鞍鋼技術改造實現了“高起點、少投入、快產出、高效益”。“九五”技術改造投資與國家批復規劃相比節約78億元,投資回收期僅為3.7年。劉玠堅持:“我們的目標是不改則已,一改就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但是,幾十億元的投資,如果技術上不能過關,誰來承擔這個責任?當時決策的風險也許只有劉玠能體會個中滋味。

  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產品優化上。目前,鞍鋼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板供貨企業,管線鋼、冷軋硅鋼、造船板、鍍鋅板等精品鋼材也已成為鞍鋼的主導產品。2004年出口鋼材和加工出口專用材300萬噸,占到全公司鋼材銷量的28.04%,取代寶鋼排名全國第一,產品用戶遍及美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結構的優化和高端產品的成功開發,極大地提升了鞍鋼產品的國際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從引進關鍵技術裝備,經過消化吸收創新,自主集成轉爐、連鑄、熱連軋、冷連軋等單條生產線,到自主建成現代化全流程鋼鐵廠,再到重大冶金技術裝備輸出,鞍鋼連上三個臺階。劉玠不無自豪地說:“我們既沒有等死,也沒有找死,而是朝著世界先進鋼鐵企業行列這一更高的目標邁進。”

  點評:“點菜吃飯”,跨越式提升

  企業應該追求自主創新,但是,對于按現在科技的發展已經不允許從頭開始的有些技術,鞍鋼的“拿來主義”值得其他中國企業借鑒。如與蒂森克虜伯合作成立鞍鋼新軋-德國蒂森克虜伯鍍鋅鋼板有限公司,就是直接利用其幾十年來發展成熟的生產汽車板的技術,以及上游工序的技術。但鞍鋼即便是“拿來”也與眾不同,不但拿來蒂森克虜伯的生產技術,還拿來它豐富的生產經驗和對國際裝備市場十分熟悉的優勢,應用于自己生產線的建設,將“拿來”的價值放大。

  鞍鋼打破了中國引進外國設備吃 “包席”、重復引進的弊端,在平爐改轉爐、1780等項目中只引進關鍵技術設備,變成“點菜吃飯”,節省投資1/3到1/2,在引進中學習、在聯合開發中鍛煉,迅速形成自主創新能力。

  當“拿來主義+本土制造”初顯成效時,鞍鋼的技術創新就有了更大的意義:第一條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局面,從此國外向中國輸出這套技術裝備的要價直線下跌,從原先的80億元至90億元下降到40億元至50億元左右;平爐改轉爐的實踐給國內的同類企業樹立了樣板,使全國同業比原計劃提前5年淘汰了平爐煉鋼。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