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來源:環球時報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近日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同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至此,從今年4月21日起就引起社會輿論關注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從建立、稅收政策到具體實施辦法一整套的政策體系全面出臺。
我們發現,當前輿論比較集中的疑問是,什么是個人養老金,它的必要性在哪?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屬于第三支柱保險中有國家制度安排的部分。個人養老金與社會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不一樣,三者共同構成了我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其中基本養老保險是第一支柱,包括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由國家、單位、個人共同承擔繳費責任;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由單位和職工共同繳費,國家給予政策支持;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目前仍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短板。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標志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11月份《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等相關文件發布,則意味著個人養老金制度進入實質性推動落地階段,各家金融機構也做好了后臺、系統和數據等各種準備。
我國出臺全面細致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背后有什么考慮呢?
首先,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是對國際經驗的參考,也符合世界主要國家人口結構變化的趨勢。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誕生于19世紀80年代的德國,當時德國采取的現收現付制度也一直持續到現在,但是世界主要國家人口結構與19世紀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口生育率的不斷降低給養老保險籌資帶來挑戰,而預期壽命的延長也加大了未來養老金的負債水平。總而言之,人口結構變化會帶來社保基金的結余問題。因此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建立社會保險制度時,借鑒了國際經驗,本身就設定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個人養老金和個人賬戶制度已經是社會保險的一部分,但是同時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基金市場化投資運作的問題。發達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都在基本保障方面排斥高收入群體,比如德國把高收入者自動排斥在社會保險之外。而我國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也設定了社會平均工資三倍的上限。因此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是考慮到在繳納社會保險之外還有經濟實力的較高收入群體能更多地為自己繳納養老金。這一方面有利于構建多層次多支柱的保障體系,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國社會保障的效率,讓基本保障更好地服務基本群體,高收入群體更多向市場要品質,使國家、單位、社會各方面的責任合理有序。需要注意的是,未來個人養老金制度肯定是建立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之上,也就是說個人養老金制度更多是扮演“錦上添花”的角色,而不是為低收入者、沒有辦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者“雪中送炭”。
其次,個人養老金有助于引導我國居民資產配置結構轉化。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家庭80%的資產是非金融資產,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房地產配置,而20%的金融資產中有大量是短期配置,比如現金和活期定期存款,這種資產配置方式難以適應老齡化社會。相比較而言,發達國家居民保險和養老金融的配置都達到金融資產的30%以上。我國居民資產大量配置在房地產上,引起國家有關監管部門的關注,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以及養老金融系列產品的出臺,也是在引導我國居民資產配置走向更加關注流動性、長期性、保障性等方面,這符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要求。從國際上看,許多國家也走過了相似的歷程,比如美國在1974年通過《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和1978年通過《國內稅法》之后開始養老金融體系建設,美國居民的金融資產配置也自那時起從簡單的銀行存款轉向養老金融和保險等。從經濟層面看,居民金融資產長期配置有利于打造強大的機構投資者,我國金融資本市場缺乏機構投資者的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散戶投資占比過高增加了市場的隨機性、投機性和波動性。未來機構投資者做大,一方面能集合力量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注入發展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投資者創造價值、理性分析、長期評價、穩定安全的投資理念,這對中國經濟和金融資本市場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從今年4月份政策出臺,到9月末給予稅收優惠,再到11月初出臺具體細則,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的節奏在加快,政策執行在提速,我們有理由期待個人養老金融和養老資產管理、規劃事業在不遠的將來呈現新局面。(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