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三名員工同日被終身禁業!一人違法放貸超2300萬獲刑,自稱其中一筆受領導安排
這家大行三名員工同日遭終身禁業處罰!
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官網披露,中國銀行張掖分行原員工楊自濤(時任該分行副行長)、李尚煒(時任該分行公司業務部主任)、陳鐳(時任該分行個人金融部助理客戶經理、新樂支行客戶經理、公司業務部副主任)因“涉刑業內案件”,均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同時,中國銀行張掖分行被罰款25萬元,另有三人亦被處罰。
經查閱一則一審刑事判決書可知,今年4月,陳某(即陳鐳)已被判刑,犯違法發放貸款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犯挪用公款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總和刑期二年六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值得注意的是,楊自濤等亦在此判決書中被提及。
中行三名員工被終身禁業,
原客戶經理已獲刑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張掖監管分局近期披露,中國銀行張掖分行原員工楊自濤、李尚煒、陳鐳涉刑業內案件,均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同時,中國銀行張掖分行被罰25萬元;魏曉春(時任該分行行長)被警告,并處罰款5萬元;董德威(時任該分行行長)被警告;李軍(時任該分行副行長)被警告,作出處罰決定的日期為2024年9月18日。
而在今年7月,張掖監管分局便曾披露一則罰單,中國銀行張掖分行、董德威、楊自濤因“項目資本金未到位的情況下發放貸款,及抽逃資本金;貸款資金被挪用”被罰,其中,監管對中國銀行張掖分行罰款60萬元;對董德威給予警告,并處罰款5萬元;對楊自濤給予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五年的行政處罰。
事實上,李尚煒、陳鐳均在2023年接受了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其中,今年4月,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人民法院對陳鐳作出一審宣判:犯違法發放貸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總和刑期二年六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陳鐳,男,漢族,1987年8月出生,甘肅張掖人,大學本科學歷,2010年7月參加工作,200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陳鐳進入中國銀行張掖分行做普通職工;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任中國銀行張掖分行公司業務部副主任;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任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公司金融部金融市場業務中心副主管;2020年8月起任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公司金融部金融市場業務中心主管。
中行原客戶經理違法放貸超2300萬,
自稱其中一筆受領導安排
據上述一審判決書顯示,法院經審理查明,2010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間,被告人陳某(即陳鐳)在中國銀行張掖分行工作,先后擔任該行個人金融部助理客戶經理、公司業務部客戶經理、副主任。
2012年以來,陳某在辦理貸款業務時,違反國家規定,單獨或受他人安排違法發放多筆貸款。
其中,2013年3月,陳某明知車某某(系董某某兒媳)無購買商鋪的真實交易,不符合發放貸款的相關條件,仍違反規定,在他人安排下出具不實貸前調查報告并提交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審批后,伙同他人先后向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授信管理部、個人金融部出具3份虛假調查說明,在未經調查核實的情況下,出具車某某為盛世飛天公司法定代表人、抵押物充足、抵押手續完備、抵押物價值完全覆蓋借款人貸款余額的虛假貸后管理報告,最終使1899萬元貸款得以審批發放,該筆貸款發放后由董某某實際使用。
2020年以來,董某某因資金周轉困難無力償還貸款。截至2024年1月17日,該筆貸款尚有本金550.8208萬元未償還。
據陳某本人供述,2013年中行張掖分行分管個人金融業務的主管行長是李某、行長是魏某某、個人貸款業務的主管是張某,張某是其直接領導。車某某的上述1899萬元的個人商業用房貸款是其經辦的,但此筆貸款是張某具體聯系對接,張某安排其作為客戶經理配合發起。
同時,陳某表示:“作為客戶經理,在發放貸款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相關的規定,未盡職調查,明知借款人不符合規定仍然違規辦理發放貸款,給銀行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除了違法發放上述1899萬元貸款外,陳某還涉及另兩起違法發放貸款案件。具體來看,2012年6月以來,陳某在經辦孫某某甲等12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過程中,違反國家規定,未按要求嚴格審查貸款人提供的貸款資料,出具與事實嚴重不符的貸前調查報告,為孫某某甲等人申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共計398.6萬元。此筆貸款發放后,全部由張某龍用于張掖市世紀寶源公司日常開支及天成金街項目修建支出。截至2024年1月23日,該筆貸款尚有本金295.5512萬元未償還。
另外,2013年9月,陳某為完成個人循環質押貸款考核任務,在經辦謝某某甲、金某某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時,向謝某某甲、金某某提議為其辦理個人循環抵押貸款。后經陳某安排,謝某某甲、金某某到張掖市華融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辦理了虛假的車貸手續和車輛首付款收據。陳某使用上述資料為謝某某甲辦理47萬元、為金某某辦理24萬元個人抵押循環貸款,共計違法發放貸款71萬元。截至立案調查時,該筆貸款已全部還清。
其中一筆貸款在他人指使下實施?
被告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
法庭上,陳某辯護人提出辯護意見:“在違法發放貸款罪中,陳某系從犯,犯罪行為較輕,其所參與的違法發放貸款行為并沒有造成嚴重的危害后果,請求對陳某免除處罰”。
法院認為,陳某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對于貸款申請人的資格身份、借款用途、償還能力、抵押物的權屬和實際價值以及實現抵押權的可行性等均應按照規定嚴格執行,在貸前審查、抵押權登記、貸后跟蹤、逾期催收等各個環節全流程規范操作,以保證資金安全。此案中,陳某明知車某某、孫某某甲等人冒名貸款、用他人資產虛構抵押物,仍違規操作,不嚴格依規履行審查職責,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依法應予懲處。
關于辯護人所提陳某在違法發放貸款事實中系從犯的辯護意見,經查,陳某違法發放貸款1899萬元,不履行審查職責,違規操作,是在他人授意與指使下實施,其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輔助作用,雖該起事實中主犯未到案,但結合證人張某、李某、董某某等人的證言,能夠證明到案陳某系從犯。
對于陳某另兩筆違法發放貸款的行為,法院則認為,其作為貸款發放的主辦客戶經理,即直接責任人,在貸款發放中違反國家規定,未嚴格履行職責,未按規定審查、調查貸款對象、貸款資料、貸款用途等,違法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故在該兩筆違法發放貸款中陳某不構成從犯。因此,對陳某辯護人的辯護意見,法院部分予以采納。
除了犯違法發放貸款罪,陳某亦犯挪用公款罪。具體來看,陳某共涉及兩起相關案件。其中一起案件顯示,2014年,甘州區農投公司向中國銀行貸款5000萬元用于業務發展。2015年貸款到期后,該公司因業務需要續貸該筆5000萬元貸款,于是,中國銀行要求該公司交納兩次貸款浮動利息,合計51萬元。
2015年7月,經陳某與時任甘州區農投公司會計孫某某乙商議,由孫某某乙提供空白支票先向中國銀行張掖分行支付浮動利息25.5萬元。
2015年9月,孫某某乙繼續按照陳某的要求向其提供25.5萬元的空白支票,陳某通過支票背書的方式將該25.5萬元浮動利息收入轉入其親屬賬戶保管,先后安排陳某某(陳某姐姐)、賈某(陳某妻子)購買共計24萬元的理財產品,營利1662.14元。2015年10月至2017年,陳某某、賈某陸續將上述24萬元轉回陳某賬戶,陳某將其中的19.736萬元用于公司有效戶業務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據陳某供述,其將區農投公司支付的25.5萬元浮動利息轉入個人銀行卡,并將其中的19.7萬元用于有效戶發展業務的事,均向時任中行張掖分行副行長楊自濤和公司業務部主任李某某乙匯報過,是分開匯報的,他們知曉每一次的金額。
另一起挪用公款案發生在2016年,彼時金鼎包裝公司向中國銀行張掖分行貸款2000萬元,中國銀行張掖分行要求金鼎包裝公司一次性支付浮動利息17.4萬元。
2016年10月,陳某安排金鼎包裝公司會計張某某甲出具17.4萬元的空白轉賬支票并加蓋公司和財務印章,通過背書的方式將該17.4萬元轉入親屬賬戶保管并購買理財產品,共計營利858.54元。2017年2月,陳某親屬將資金贖回后,陳某將17.4萬元作為金鼎包裝公司養老金賬戶管理費交入中國銀行賬戶。
法院認為,陳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數額較大,其行為構成挪用公款罪,依法亦應予懲處。同時,在挪用公款事實中,陳某主動退繳違法所得至辦案機關,酌情從輕處罰。
責任編輯:王馨茹
作者
金融法眼
新浪金融研究院旗下金融司法案件報道組。
熱文排行
- 聚焦國有六大行“數字金融”:與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手機銀行活躍客戶持續攀升|金融新篇章
- 銀行2025年校招面向哪類應屆生?懂科技、懂AI復合型人才搶手,還有這些專業吃香
- 存量房貸利率下調,何時落地?
- 降準、降息、降存量房貸利率!事關5項房地產金融新政策,還釋放了哪些重磅信號?
- 多家上市行正在經歷“減員潮”!工行半年減少1萬名員工,部分銀行正在流失年輕員工
- 聚焦上市股份行“綠色金融”:綠色信貸快速增長,綠色“工具箱”日趨豐富
- 對話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戴國強——白首窮經研貨銀,誨人不倦育英才
- 對話新能源領域的頂尖投資人武飛:投資需要超前的判斷,要獨到不隨眾、領先不跟風
- 聚焦國有六大行“養老金融”:提升養老金資產管理規模,持續破除老年人支付壁壘|金融新篇章
- 央行官網上線“信貸市場司”!司長及副司長已到位,金融市場司職責亦有變化
聯系我們
- 郵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電 話: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新浪總部大廈
400-052-0066 歡迎批評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