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退休準備指數2年來首降 第三支柱何時能成頂梁柱
拼命工作幾十年,突然進入節奏緩慢的退休生活會不會讓你感到有些不適?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退休后的你會過的更加“精致”嗎?
近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和同方全球人壽共同發布了《2019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15,相較于2017年的6.31與2018年的6.65有所下滑。此外,根據荷蘭全球人壽所發布的2019年全球調研結果,在被調查的15個國家中,我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從2018年的第2名下降至2019年的第5名。
據了解,退休準備指數綜合反映了居民在退休準備認知和退休準備行動方面的水平,指數在引入受訪者對退休準備的認知能力、理解水平、計劃完備度、退休收入變化和準備方式等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綜合計算得出。退休準備指數的取值在0-10之間,數值越大表明居民對退休的準備越充分。
報告顯示,今年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居民對于退休生活的愿景與信心有所回落。不過,總的來看,居民對于退休生活仍持樂觀態度,對于未來收入的預期依然良好,對宏觀經濟仍有平穩的預期。
居民退休收入中個人“貢獻”更大
養老儲蓄選擇更加多元化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接近2.5億人,占總人口數的17.8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更是超過1.66億人,占總人口的 11.94%。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地區之間的差異也愈加凸顯,東部和中部地區面臨著更大的老齡化壓力。此外,隨著我國退休人數的快速增長,養老金的支付壓力也與日俱增。
《報告》分析認為,受訪者在退休準備充分度以及財務問題的理解能力方面較去年有所下降,是影響2019年我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變化的主要原因。不過,居民對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仍與去年持平,表明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依然良好,對宏觀經濟仍有平穩預期。
根據荷蘭全球人壽的調研結果,在15個被調查的國家中,我國的居民退休準備指數僅次于英國,排名第五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退休收入來源方面,相較于其他國家,我國居民的退休收入由政府所提供的部分占比較低,個人的貢獻更大。
眾所周知,現階段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保險金這“三大支柱”組成。調查顯示,受訪居民對目前三支柱的構成比重高度認同,并且傾向于政府應該承擔更多養老責任。不過,多數受訪者對個人進行退休理財的認同度仍顯不足。
《報告》還顯示,近年來,居民應對退休所做的財務方面的準備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儲蓄比重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居民對養老儲蓄的選擇更加多元化。具體來看,一方面,隨著企業年金、人壽保險以及股票債券投資等快速發展,養老儲蓄選擇更多,也產生了一定的替代效應;另一方面,社會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使得我國居民對消費升級和超前消費的接受度逐漸提高,改變了居民的消費觀念,從而造成儲蓄意愿下降。
此外,調研中還發現,多數受訪者對退休后擁有舒適生活的信心持樂觀的態度。對于退休后的生活預期,受訪者對健康狀況和心理感受所引發的擔憂更為突出。有趣的是,在向目前處在工作階段的受訪者詢問關于退休過渡方式的規劃問題時,絕大部分人選擇了“立即停止工作開始退休”或者“僅在退休前短時間內改變工作方式然后退休”,為自己留下了很短的退休緩沖期。
養老金替代率不足50%
“第六險”將迎來擴大試點
從調研結果來看,有部分年輕人對他們退休后的生活表示擔憂,產生此類情緒的原因可能與工作壓力大、離退休時間還較遙遠以及他們對未來生活質量的不確定性等諸多方面有關。由此,很多年輕人也產生了一個疑問,自己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平究竟能有多大的差異?
據了解,目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平均替代率(養老金領取水平/退休前工資水平)不足50%。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我國的養老金近些年來都在上漲,但是職工工資的增速更快,養老金替代率或將延續下滑的態勢。
對此,清華大學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表示,目前我國在養老領域的長期儲備金約為9萬多億元,占到我國GDP的約11%;并且在“三大支柱”中,第三支柱占比較低。與此同時,陳秉正還指出,業界和學界都應該更多的關注老年群體在整個財務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特點等方面,來更好的發揮金融在養老領域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強調,保險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產品設計和制度設計都應該繼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談到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在前期的試點過程中“叫好不叫座”的情況,鄭秉文表示,應盡快擴大試點,或直接推向全國,才能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市場信息,以便縮短對制度設計實施改革的期限,讓更多人群享受政策紅利。
在相關制度方面,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監事長、副秘書長余勛盛指出,立法的不斷完善將會使保險在養老金融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需要持續加強對險企償付能力的監管和市場行為的監管。此外,大數據等科技的運用將在保險公司擴大承保范圍、實現個性化定價、優化保險理賠流程、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提升反欺詐能力以及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等諸多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作為退休后風險抵御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環,備受社會關注的“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或將在近期擴大試點。對此,南開大學金融學院保險學系教授朱銘來表示,長期護理險的目標是讓失能老人享受到真正的護理服務,同時培育、規范護理市場。另外,護理產業與護理保險應該形成良性的互動。
責任編輯:趙子牛
作者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新浪金融研究院
熱文排行
聯系我們
- 郵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電 話: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新浪總部大廈
400-052-0066 歡迎批評指正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