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2021年9月4日,由全球化智庫(CCG)和北京市“兩區”辦主辦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兩區建設與企業全球化論壇”(CCG第八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出席以“綠色發展新動能與中國市場新商機”為主題的分論壇并演講。
柴麒敏表示,2020年是全球碳中和的元年,將近130個國家提出未來碳中和的愿景,通過各種方式,以國內立法、元首宣示、很多重大國際場合宣講,對全球綠色低碳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舉幾組數據:
第一,去年盡管新冠疫情沖擊,全球能源轉型的投資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其中最大一宗來自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投資,已連續五六年突破3000億美元。中國表現很亮眼,能源投資在過去10年一直位列全球第一。制造業規模起來后,成本下降起到非常大作用,為全球能夠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提供綠色轉型的商業機會,做出很大貢獻。
第二,在金融領域有指標是綠色債券,綠色債券在國際上主要指氣候債券,主要是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投資,目前綠債發行規模已到3000億美元,盡管總規模還不大,但是這幾年增速非常快,幾個領域表現非常亮眼之一,中國短短3-5年之內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綠債發行國。
第三,碳市場,應對氣候變化現在全球越來越多采取碳市場的政策。目前為止已有24個地區,包括歐盟27國、新西蘭、英國、德國、韓國,包括7月份中國剛啟動的全國碳市場,應該說越來越多的針對綠色低碳領域的產權定價、資產估值等方面都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全球交易額去年大概在2300億歐元,也到非常大的發展階段。總的綠色市場在去年已超過萬億美元,整個綠色低碳發展的形勢非常喜人。
中國也一樣,到目前為止已經在23個重大的國際場合以及國內重要的中央會議上反復提及碳達峰、碳中和。除了目標提出之外,更多的是在推動國內的落實,目前國內是以“1+N”的方式,國家繪出2030年前碳達峰的行動方案,同時在30多個領域會推動相關的實施方案,很多都是重要的產業。除了傳統高耗能產業之外,像電力、鋼鐵、水泥、石化、化工等,還涉及大量新興產業,比如說新能源、電動汽車、綠色建筑、建材、儲能、氫能、綠色裝備制造,以及部分數字經濟,未來毫無疑問,這些新賽道上會出現很多新興產業、新興板塊。
碳達峰、碳中和,要減少排放、節能減排等,一般認為可能它對發展是一種約束。綠色低碳發展是這個時代面臨新的,特別是科技、產業、能源革命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大部分其實都是在做加法,特別是通過技術創新,像新能源的發電、能源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包括先進的儲能、核電、綠色的建材,大量新興產業,包括很多對新材料的需求。對電池膜的材料、催化劑的材料等等,這些都會在未來萌生非常多新的商機。這個不僅是政府推動,不僅是公共資金投入。之前做過測算,每年中國要新增的投入大概在3.5萬億元左右,中央財政到目前為止可能能提供大概在5000億元左右,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本進入到這個領域,社會資本的進入需要政策的激勵和約束。很多政策工具,像碳市場、財政很多補貼、稅收減免,這些激勵未來都會發生很大的作用,包括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專項政策,比如說央行在推定向的再貸款、降準,通過各種方式,包括綠色的信貸、綠色的基金、綠色的債券,以及保險等等相關領域的推動,希望能夠為綠色低碳發展降低融資成本,同時減少來自于政策市場方面風險和不確定性,真正能夠為高質量的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保駕護航。
柴麒敏表示,毫無疑問,中國碳中和關系到未來將近40年中國高質量發展,也是中國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現代化建設當中非常重要的臺階,這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碳中和也不僅是中國一家能夠完成的,在大的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也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來完成綠色低碳的轉型,需要各國攜手共進,也包括很多產業界、企業界、金融界、科技界,共同努力,推動綠色低碳大的進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未來碳中和可期,在這個轉型過程中能為我們帶來非常多綠色繁榮發展的新機遇。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昂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