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大國大時代——中國經濟報告會”之“七月談:直面矛盾 中國經濟轉型如何突圍?” 于7月8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在做主題發言是表示,現在中國的農村還有四千萬老人五千萬留守婦女,六千萬留守兒童,四加五加六一億五千萬,所以可見我們的農業開始漸漸沒落。
姚景源指出,我們整個工業還是處在國際經濟的下游,缺少核心技術,缺少創造。全世界的手機大多數都是在中國生產,可是在中國生產的蘋果手機的利潤,美國拿到49%,日本拿到30%,韓國拿到11%,剩下我們有多少呢?3.63%。所以中國的經濟大而不強。
以下是文字實錄:
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們如果從1978年算起,已經走過36年了。36年前,我們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645億,在1978年,我們全國城市年均的年收入只有430元,而農民那時候一年的收入只有133元,應當講這三十年來,我們中國經濟取得了偉大的輝煌成就,到了今天我覺得我們一方面要看到這偉大輝煌的成就;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是要看到,三十多年我們累計了更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這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比如現在的生產方式,結構不合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
我們的差距擴大,我們的資源與環境不堪重負,那么顯然大家知道,我們要想解決這些深層次的矛盾問題,我們的根本途徑在哪,就是轉方式,調結構就是讓中國經濟轉型,那么,怎么來看這個轉方式調結構中國方式轉型呢?
我先簡單講一下,我們的增長方式和結構究竟是什么問題?你可以從三個角度看,第一個就是生產角度,就是一產、二產、三產,中國經濟一產、二產、三產現在是什么問題呢?就是我們第一產業就是農業,盡管我們糧食十年豐收,去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億兩千萬斤,但是,我們進口糧食還是超過七千萬噸,大家知道,總書記講,我們十三億人口飯碗都端在自己手里,這不單單是我們國家的國家安全問題,而且從實際上講,全世界也養活不了我們十三億人。
我舉一個大膽的例子,現在世界一年大米的銷售量是3800萬噸到3900萬噸,而我們中國一年大米的銷售量是1.4億噸,也就是把全世界大米的貿易量都達到中國,也僅僅能夠滿足我們中國人大米銷售量的三分之一越高一點,那么我們現在一方面經濟方面在減少人口是在增加,所以中國的農業,還是極其薄弱的。
在這里我再講一個最容易讓人記住的數據就是四五六,現在中國的農村還有四千萬老人五千萬留守婦女,六千萬留守兒童,四加五加六一億五千萬,所以可見我們的農業開始漸漸沒落,而我們的工業是什么問題呢?就是我們的工業應該講是大而不強,中國的工業確實很大,按照聯合國[微博]部署要求的,全世界各個國家都要統計的重要工業產品,現在我們已經有281種產量世界第一,去年中國設備產量在世界60%,造船40%,集團的產量占世界集團總產量38%,汽車占25%。1978年的時候,當時年產量只有14萬九千量,去年是2218萬輛,但是我們大而不強。
我們整個工業還是處在國際經濟的下游,我舉一個例子,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我們這個中國現在的數量,全世界有70億人,扣掉中國13億還剩57億,現在,我們每年塑料出口的數量是每個月57億,每人每年平均做3000萬噸,再加一雙鞋,過去我們自己穿衣服不知道,現在每年給全世界每人3.6萬億,了不得,但是我講過我們既驕傲我們又臉紅,為什么?
我們的工業領域還缺少核心技術,缺少創造。全世界的手機大多數都是在中國生產,可是在中國生產的蘋果手機的利潤,美國拿到49%,日本拿到30%,韓國拿到11%,剩下我們有多少呢?3.63%。所以中國的經濟大而不強。
大家可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個院士大會上講,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我們第三產業是什么問題呢?我們國家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比重中占46%,如果和美國的80%比,我們接近低一小半;全世界平均水平都算進去是60%,我們現在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還低了14個百分點。
第三個產業比重如此之低,他直接影響民生,而且他能夠保障我們中國就業的結構調整,這是生產角度看,從需求角度看,就是說我們經濟增長,我們過去長時間我們依賴出口依賴投資,對世界經濟的依賴度過高,所以大家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到零八年零九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就是整個世界經濟出問題,發達國家一有病我們這里就受影響,我們中國經濟一直處于世界經濟波動的深刻影響當中。
我們靠投資來拉動經濟,大量投入地蓋來蓋去,蓋到今天,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現在中國鋼鐵生產能力10億多噸,去年生產了7億7千八百多噸。鋼鐵的的利潤是一路下降,去年利潤最低的時候,每噸只能賺4毛3分錢。我們這些產能過剩的行業領域,問題不是在緩解,而是在加劇。
比如說鋼鐵,今年4月份我們日產225萬噸,這是歷史最高水平。我們去年水泥上了50條生產線。這50條生產線要是按生產能力,中國生產還能生產一億噸,現在呢,不但是鋼鐵、水泥,這些個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已經繁衍到所謂的信息領域,功率發電,現在做產能,也是錢接近三分之一,然后光能產業,大家知道光能產業在2010年的時候,在全行業毛利率達到30%,現在已經是困難,那么,顯然化解產能過剩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
黨中央國務院一再講,轉型升級調結構最重要的,是消費能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消費占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三十年前占到52%,十年前42.2%,去年36.2%。這就是說,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是在逐漸下降,這種狀況,也導致我們的產能過剩。所以大家可以理解,為什么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產能發展要和國民經濟增長同步。顯然,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這種不平衡不協調的狀況不可持續。因為我們這么多年的增長,依賴的是物質資源的投入。
我們自身的資源使得我們難以支撐這種粗粗礦的生產,所以我們現在知道,我們有相當重要的國際要素依靠市場,我們的石油要靠進口,鐵礦石一多半要靠進口,我們現在單位能耗是世界經濟水平的2.2倍,比日本更高。那么,顯然這種狀況就導致我們資源難以可持續的去支撐我們這種增長方式,而我們的環境大家都知道,比如霧霾,北京去年那是一月份,現在中國環境已經是整個華北、東北、華東、華南,中國的都存在嚴重的霧霾,我是講這種資源環境,它不可持續。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必須要轉方式、調結構。轉方式、調結構應當講我們講了十幾年,為什么還把它作為一主題呢?是因為十幾年來轉方式、調結構的成果還是不如人意,那么我們轉方式的難點在哪里呢?我覺得,一定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只有發揮市場上的這種決定性作用,把轉方式調結構交給市場,讓市場能夠真正成為我們轉方式調結構的根本力量、絕對力量,那么我們經濟轉型才會有一個根本的、強大的動力。
第二、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我剛才講產能過勝增加方式粗獷的問題,個別地方還在加劇,為什么呢?就是說,我們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他就采取了一些不公平的措施,一些土政策,比如說你到我這來投資,我不管你是什么狀況,你要投資,我給你免水,突然不要錢,我們撥款等等,一系列的章法他都迫害了市場機制。是這種地方保護主義,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調結構,這是偏袒。
第三點,我覺得中國經濟轉型主角、經濟轉型調結構轉方式的主角,是企業,我們應該把轉方式調結構這種艱巨重擔交給企業。我們強調中國經濟的產業升級,要發揮市場上的絕對性作用,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要廢除各種各樣的土政策。要減少政府對轉方式調結構的不斷干預,要讓企業成為調結構轉方式的一個主角,政府要做好他應該做的事。發揮他的積極作用。政府在經濟轉型上還應當做什么?就是我們政府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輿論,文化環境,這樣的話,我覺得我們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成就,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