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
新浪財經訊 4月8日,第四屆中美經濟學家頤和園對話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會議主題是:“中美作為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挑戰與機會”。與會嘉賓、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微博]表示,調結構必須要調價格,靠發改委的行政命令來調結構,可能調錯方向。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茅于軾:我想談談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大部分的中國經濟學家都認為我們的經濟結構有很大的問題,包括服務業和制造業、農業,制造業內部出口的還是內銷的,還有收入分配,都是結構問題,都是比例問題。現在問題是怎么做到結構都不對,我們怎么調結構算是對了,什么結構是正確的結構呢?
我的理解就是達到一般均衡狀態是一個好的結構,也就是所有的商品要素價格達到了供需均衡。拿這個標準來看,我們有很多價格是不能夠做到供需均衡的。比如說我們的土地價格,因為土地沒有市場,供給方是壟斷的,需求方有一個市場,通過拍賣,低價高的不得了,而供給方我們沒有競爭,農民不能賣土地,這就造成了嚴重的結構問題。
再比如說我們的匯率這么多年一直在控制,就造成我們進出口的不合理。再比如講我們的利息率,到現在沒有市場化。所以低利貸和高利貸同時存在,資金使用效率非常低,有一些靠低資金來生存的企業出不去,淘汰不了,中小企業拿不到錢,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能源價格特別低,國家大量補貼,民用電的補貼大概比成本小了一半,美國的民用電價格非常低,改革以后什么東西都漲了很多倍,電價只漲了3倍。結構的扭曲造成我們價格的扭曲。
相對來講,我覺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是比較自由的,所以這兩年勞動力的價格漲得很厲害,漲了至少20%。這個對于結構調整有很大好處,對收入分配有好處,淘汰一些效率低的企業有好處。所以我們到現在為止,中國不被承認為市場經濟國家的原因就是你的結構不對,于是你的價格不對。
我覺得要調結構必須要調價格,但是現在現實的情況是價格不想動。因此調結構就變成了發改委的任務,用行政命令來調結構。比如說對于產能過剩的這些行業給它限制,不給它投資,資源配置不給他,還有就是關閉那些所謂的技術水平低的一些小企業。這個辦法我覺得有很大的危險,這不是一個辦法。所以如果不動價格,結構是不會調的。
因為企業和消費者都是看著價格來行動的,你價格不動怎么結構會調整呢?現在我們靠發改委的行政命令來調結構,這個可能調錯了,因為你不知道到底正確的結構在什么地方。比如說GDP是被消費主導的,投資是不夠的。美國的基礎設施投資比較差,很多的橋梁、隧道和鐵路都是幾十年前修的,現在技術已經很落后了,而且這么多長間下來,很多橋梁變成危橋了,搞不好就倒死。美國的結構問題和中國的結構問題原因不一樣,因為美國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我們還不完全是,我們還是一個計劃經濟國家。但是美國市場經濟還有一個結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雙方來做一個比較性的研究。
我就說這些,謝謝!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